APP下载

分析低分子肝素与强的松联合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肾功能的影响

2018-10-30赵永华杨志华

健康大视野 2018年11期
关键词:强的松低分子肝素

赵永华 杨志华

【摘 要】目的:研究低分子肝素与强的松联合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88例于我院接受治疗的小儿肾病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依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强的松进行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则采用低分子肝素与强的松联合治疗的方式,在完成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24尿蛋白与血清白蛋白(ALB)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24h尿蛋白与ALB也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小儿肾病综合征患者的治疗中,采取低分子肝素与强的松联合治疗的方式,可以有效的提高对患者的治疗效果,使患者可以更好的进行恢复,并且患者的24h尿蛋白与ALB均恢复到正常水平,值得在临床中应用推广。

【关键词】低分子肝素;强的松;小儿肾病综合征

【中图分类号】 R322.6+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11-094-01

在儿科临床中,小儿肾病综合征较为常见。引起疾病的病因较多,并且患者可以根据临床表现分为三类,单纯性肾病、肾炎性肾病以及先天性肾病。患者在患病后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水肿、蛋白质营养不良等。患者一般在患病后都会出现感染以及高凝状态及血栓栓塞合并症[1]。本次研究探讨了小儿肾病综合征患者在进行临床治疗的过程中采用低分子肝素与强的松联合的方式进行治疗,并且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88例2016年1月~8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小儿肾病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分组原则分为了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4例。在两组患者中,观察组男性患者26例,女性18例,年龄1~11岁,平均年龄为(6.28±1.06)岁,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4例,女性20例,年龄1~12岁,平均年龄为(6.38±1.34)岁,两组患者均无其他并发症现象,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强的松进行治疗,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给予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同时对患者进行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抗感染治疗,使患者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口服强的松2.0mg//kg每日,1d/3次。并且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可以根据患者的情况对药物剂量进行调整。而观察组患者则采用低分子肝素与强的松联合治疗的方式进行治疗,同样给予患者常规治疗,对患者进行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抗感染治疗,在完成治疗后同样给予患者口服强的松,同时对患者注射低分子肝素进行治疗,剂量为每日50~100U,并且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来进行调整。对两组患者均进行一个月的持续治疗[2]。

1.3 观察指标 将患者的治疗结果分为显效有效以及无效,其中显效是指患者在接受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各项指标恢复正常。有效是指患者在接受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得到缓解。无效是指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病情无明显变化。患者的治疗结果为显效与有效的总和。同时记录两组患者的肾功能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讨采用了统计学软件来进行数据的处理工作,对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 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差异明显,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的尿蛋白和血清白蛋白对比 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24h尿蛋白与ALB对比差异明显,观察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24h尿蛋白定量为0.74±0.21,ALB为36.68±3.14。而对照组患者的24h尿蛋白定量为1.69±0.61,ALB为29.31±2.13。两组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在目前小儿肾病综合征患者的治疗中,常规的治疗对于患者的来讲,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3]。但是在进行治疗之后会为患者带来较多的不良反应,影响患者的术后恢复。强的松作为一种肾上腺皮质激素药物,具有抗炎和抗过敏的作用,并且可以减少炎性渗出,减少葡萄糖的利用。而单独采用强的松对患者进行治疗,虽然也拥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对患者的治疗恢复有一定的影响[4]。低分子肝素是由普通肝素解聚制备而呈的肝素,这类肝素分子较低,在皮下注射后吸收较快,药动学特征具有可预见性的特点,在用药后生物利用率可以达到90%,并且可以减少血小板减少症的发展,抗凝血活性较高。而强的松联合低分子肝素在对患者进行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可以更好的帮助患者将尿蛋白与血清白蛋白恢复到正常的水平,帮助患者接受有效的治疗[5]。

综上所述,低分子肝素联合强的松治疗在小儿肾病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可以有效的帮助患者治疗,治疗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中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婵. 低分子肝素联合强的松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的疗效及对肾功能的影响[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7, 38(14):1677-1678.

[2] 包宇. 低分子肝素联合强的松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患儿的疗效观察[J]. 中国民康医学, 2017, 29(3):40-41.

[3] 蒋德林, 谢荣, 刘吉田. 双嘧达莫联合强的松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对肾功能、凝血系统的影响[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6, 9(23):58-59.

[4] 孙洪梅, 金华, 陈凤霞. 小儿肾病综合征联合用药治疗效果分析[J]. 当代医学, 2017, 23(24):170-172.

[5] 陈朝晖. 补肾固精法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研究[J]. 中国社区医师, 2016, 32(27):95-96.

猜你喜欢

强的松低分子肝素
强的松、依那普利联合槐杞黄颗粒治疗儿童肾病综合征的疗效及对BUN、Scr水平的影响
异甘草酸镁联合强的松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的临床价值分析
低分子治疗小儿肾病综合症的临床疗效分析
低分子肝素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临床疗效研究
低分子肝素联合泼尼松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
百令胶囊联合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分析
霉酚酸酯和环磷酰胺治疗IV型伴V型狼疮性肾炎的临床疗效比较
强的松长期应用的不良反应及合理应用
沙利度胺联合环孢素A及强的松治疗低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免疫学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