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两种内固定治疗方案用于老年股骨粗隆间并粗隆下骨折疗效对比

2018-10-30许照阳

健康大视野 2018年11期
关键词:内固定

许照阳

【摘 要】目的:研究分析解剖型锁定钢板与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方案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并粗隆下骨折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差异。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该院2015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并粗隆下骨折患者共8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以随机区组法分为A组(40例)和B组(40例),分别采用DHS和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多项指标。结果:A组手术时间为(103.10±7.35)min,术后卧床时间为(18.46±1.35)d;B组手术时间为(99.41±6.90)min,术后卧床时间为(21.08±1.42)d。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术后卧床时间显著长于A组(P<0.05);B组患者术后髋关節Harris评分优良率显著优于A组(P<0.05);B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P<0.05)。结论:相较于DHS内固定方案,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方案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并粗隆下骨折可有效提高骨折愈合效果,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并有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

【关键词】 解剖型锁定钢板;DHS;内固定;股骨粗隆间;股骨粗隆下骨折

【中图分类号】R181.3+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11-082-02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好发于老年人群骨科常见创伤性疾病,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其患者人数约占髋关节骨折总数45%~50%,而其中合并粗隆下骨折比例可达10%~25%[1]。该次研究以该院2015年4月—2017年4月收治老年股骨粗隆间并粗隆下骨折患者共8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DHS和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方案治疗,探讨两种内固定方案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并粗隆下骨折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差异,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方便选取该院2015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并粗隆下骨折患者共80例,研究前均征得患者知情同意,并通过该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以随机区组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40例;

A组患者中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龄62~75岁,平均年龄为(67.34±4.82)岁;病程0~5 d,平均(2.1±0.1)d;骨折部位:右侧23例,左侧17例;致伤原因:高出坠落14例,压砸3例,交通意外23例;B组患者中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61~77岁,平均年龄为(67.42±4.85)岁;病程0~4 d,平均(2.1±0.1)d;骨折部位:右侧21例,左侧19例;致伤原因:高出坠落15例,压砸4例,交通意外21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在住院之后均进行各项必要检查,确保各项身体指标符合手术要求。术前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术后感染,采用气管插管全麻进行手术,术后放置引流管引流,并应用抗生素防感染、使用低分子肝素钠防止血栓。术后早期(约3 d)在床上开始进行恢复性锻炼。

①A组患者采用DHS内固定方案治疗。在股骨粗隆外侧行一约10 cm的直切口,将股骨近端侧面显出,选择适当的颈干角定位器放置到距离股骨大粗隆顶点5 cm处,将导针向前倾斜约15°置入股骨颈中偏下方,确认导针的侧方在股骨颈中央,再把长度合适的导针置入。若骨折属粉碎性骨折,则应用钢丝或者拉力螺钉将骨折处进行固定,并采用螺钉在钢板外侧依次置入,最后把皮肤缝合。②B组患者采用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方案治疗。牵引复位之后,在股骨粗隆向下行一约10~15 cm的切口,将骨折处显露,把锁定钢板放置在股骨的外侧,放置位置是能够触碰股骨颈或是C臂透视角所确定的钢板的位置,加入2枚锁定钉以后,再将2~3枚锁钉将远端锁钉进行固定,再把第3枚锁钉锁定于近端。

1.3 观察指标 ①记录患者围手术期临床指标值,包括手术时间和术后卧床时间,计算平均值;②术后随访12~24个月,记录患者并发症发生例数,包括感染、固定松动或断裂及股骨头坏死等,计算发生率[4];③计算两组患者失血情况;

1.4 统计方法 此次研究统计学处理软件选择Epidata 3.10 统计学软件和SPSS 18.0 统计学软件;其中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n(%)]表示;检验水准为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围手术期临床指标水平比较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术后卧床时间显著长于A组(P<0.05)。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结果表明,A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7.5%,B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0%。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P<0.05)。

2.3 失血情况 A组患者的总失血量为(853.8±43.8) mL,术后血红蛋白为(101.7±9.8)g/L。而B组患者的失血总量为(862.7±47.6) mL,术后血红蛋白为(102.3±7.6)g/L。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该次研究结果中,A组手术时间为(103.10±7.35)min,术后卧床时间为(18.46±1.35)d;B组手术时间为(99.41±6.90)min,术后卧床时间为(21.08±1.42)d。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术后卧床时间显著长于A组(P<0.05);研究结果与其他研究结果一致:楼斌研究结果发现,DHS术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01.6±30.4)min,术后卧床时间为(22.7±2.4)d;而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疗法的手术时间为(96.7±26.4)min,术后卧床时间为(18.5±3.6)d。提示两种内固定治疗方案用于老年股骨粗隆间并粗隆下骨折患者治疗手术用时和术中创伤程度方面较为接近;说明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方案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并粗隆下骨折有助于提高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

综上所述,相较于DHS内固定方案,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方案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并粗隆下骨折可有效提高骨折愈合效果,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并有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但DHS内固定方案在缩短患者卧床时间方面优势明显。

参考文献

[1] 卢志军,胡军,赵伟林,等. DHS和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华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1,26(2):100-102.

[2] 张长青.关于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当代观点[J].中华骨科杂志,2012,32(7):611-613.

[3] 孙海波,彭阿钦,张万龙,等.PFNA 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隐性失血量相关性分析[J].实用骨科杂志,2014,20(7):600-603.

猜你喜欢

内固定
内、外固定联合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疗效观察
跟骨骨折采用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效果分析
颈后路非融合寰枢椎内固定技术治疗Anderson Ⅲ型齿突骨折的临床研究
微型钢板与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的比较分析
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疗效观察
加长型PFNA治疗股骨近端骨折合并股骨干骨折23例疗效观察
内固定与外固定支架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效果比较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远期随访观察
探讨Ⅲ型Pilon骨折42例诊疗方法及效果
解剖型髓内钉内固定术操作过程中导致医源性骨折的危险因素及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