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外作业创新设计例谈
2018-10-30施建国
施建国
摘 要:随着经济时代的到来,人们越来越重视文化的发展和素质的提高。家长们纷纷把孩子送进名牌学校和高质量学校。学生们的高度集中给教师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冲击,课外作业的设计也出现了粗糙和简单化现象,忽略了作业的教学功能、教育功能、发展功能、反馈功能、巩固和实践等功能。在这种背景下,笔者对如何设计课外作业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进行了论述,并得出在利用教材和拓展教材的基础上,要关注学生整体发展,坚持“做、讲、评”结合,体现系统性和策略性,从而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外作业;策略;例谈
现在的很多家长知识面广、学历高,对小学数学知识与技能方面都能有效地进行指导。所以,教师不能搞“题海战术”,而是要求老师们进行统筹安排,精挑细选,系统设计,超越“功利化”,走向“人性化设计”,同时要致力于形成学力基础与人格基础,即促成每一个儿童作为一个整体的人的“整体性”发展。
数学课外作业的类型很多,可以是纯书写的书面作业,如5分钟口算,根据算式编写问题等等;也可以是动手操作的实践类,如制作圆柱、圆锥,画组合图形,剪一剪,拼一拼等;还可以是动手与书写兼顾的创新发展类,如探索规律,知识整理,以及数学学习报告等。但不管哪类作业,教师对作业讲评这一环节不能忽视,作业不是对学生的考核,但关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原动力。因此,作业在让学生独立练习的同时,教师要有条理的讲评,帮助学生系统思考,丰富策略,促进每一个人的自由发展。
【作业案例1】拼组正方形、正方体
1. 把12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拼法有哪些?你是怎样想的,请将思考过程写下来。
2. 把12个小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有哪些拼法呢?请你动手操作。
这两道作业,我们在甲乙两班进行对比试验,甲班只让学生做,不讲评分析;乙班教师进行5分钟的讲评、梳理。乙班老师这样梳理、分析:
1. 利用已学过的平面图形或立体图形拼、摆、剪成新的图形,这种操作练习就是图形的拼组。
2. 简单提问:a. 用两个相等的正方形能拼成一个大正方形吗?答案是不能。我们需要4个大小相等的正方形才能拼成一个大正方形。
b. 用4个大小相等的正方体能搭成一个大的正方体吗?动手做一做,答案也是不能。由正方体的特征即可知道至少用8个相同的正方体才能拼成一个较大的正方体。
3. 把12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拼法有:
(1) 单行排列:1×12
(2) 双行排列:2×6
(3) 横着3行竖着4列:3×4
4. 棱长为2米的正方体是由8个棱长为1米的小正方体拼成。那么,用8个同样大的小正方体拼成大正方体之外还可以拼搭成什么图形呢?
(1) 可以拼成一个2行2列2层的大正方体。2×2×2
(2) 可以拼成一个2行4列1层的长方体。1×2×4
(3) 可以拼成一个1行8列1层的长方体。1×1×8
我们发现了什么?
学生经过老师的讲评分析,对平面图形组合方式和立体图形的组合有了清晰的认识。在后继检测中的填空题:“至少要( )同样的正方体才可以拼成一个较大的正方体。”解决问题:“一个棱长8厘米的正方体木块,分割成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木块后,摆成一个长方体,表面积最大是多少平方厘米?”这两个问题,乙班学习效果明显高于甲班。可见,合理、科学的讲评,不只是对作业题答案对错的评判,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更全面地去认识世界,思考问题,懂得方法。
【作业案例2】讨论谁用去的铁丝比较长
在《分数乘法解决问题》教学内容后的练习作业,我设计了关于“分率”与“数量”的题组练习,鼓励学生自主完成,并进行发散性思考:谁用去的铁丝比较长?
1. 有甲、乙两根同样长的铁丝,甲根用去7/10,乙根用去7/10米,哪一根用去的长一些?为什么?请你画一画,再写一写。
2. 有一根铁丝,第一次用去7/10,第二次用去7/10米,哪一次用去的长一些?请你先画图,再简要说明。
这两道作业,看似简单,需要学生在比较中抓住本质.我们在甲乙两班进行对比试验,同样:甲班只让学生做,不讲评分析;乙班老师师进行5分钟的讲评、梳理。结果乙班同学解题思路特别明确,直奔主题。
在第一题中,没有告知铁丝的具体长度,所以结果有三种不同的可能:
a. 当两根铁丝长度大于1米时,第一根用去的长。
b. 当两根铁丝都是1米长时,用去的一样长。
c. 当两根铁丝小于1米时,第二根用去的长。
第二题,虽然没有告诉具体长度,但不能用第一题的思考方法,如果这样,哪就错了。一根铁丝用了两次,是否用完需要考虑。也有同学认为:不管绳子有多长,用去全长7/10,余下的只是全长的3/10,一定是第一次用去的长。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外作业是学生进行学习的最基本的活动形式之一。学生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知识的掌握、数学方法与技能的获得、能力的发展和创新意识的培养,都离不开课外作业这一基本活动。数学家庭作业的设计,是一件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的具有创造性的工作。优化课外作业设计的落脚点是确保质量、有效减负。作为一线教师应逐步将“布置课外作业”转向“设计课外作业”,在设计课外作业时一应注意作业目标的系统性和策略性,在作业内容与形式上改革和创新,逐步实现小学数学课外作业方式的多样化,提高课外作业的趣味性、层次性、系统性和策略性,使学生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效果,使学生从单一、枯燥的课外作业中解脱出来,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和个性化的发展。
作者简介:
施建國,中小学高级教师,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工业园区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