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乘法分配律”教学之我见
2018-10-30祁彩云潘永河
祁彩云 潘永河
摘 要:乘法分配律在人教版小学数学中,安排在四年级下册,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乘法分配律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在今后的学习中更是频繁出现,可以说是小学阶段学生计算上的一个难关。
关键词:小学数学;“乘法分配律”;概念
那如何使学生更容易接受这部分知识呢?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自己的一点见解。
一、 概念的透彻理解
乘法分配律中特别要注意“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中的“它们”指的是谁跟谁,“这个数”又指的是哪个数,特别是“分别”两个字的理解上,让学生清楚地知道“分别”就是分配的意思,是平均分配,你有我也有。在教学时课堂中大屏幕上呈现乘法分配律的算式和字母表达式,让学生上台自己动手指一指“它们”“这个数”“分别”指什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对这段话的领悟。透彻的理解概念是学好乘法分配律的前提,为下一步进行简便计算打下基础。
二、 类型的巧妙掌握
(一) 类型一:也就是把(a+b)×c或a×(b+c)的形式变成a×c+b×c或a×b+a×c后再计算。例如:(40+8)×25和125×(8+80)的简便计算(注意:一定要括号外的数分别乘括号里的两个数,再把积相加)。(二) 类型二:也就是把a×c+b×c变成a×(b+c)的形式。例如:36×34+36×66和325×113-325×13的简便计算(加减通用),这种类型的题比类型一又有难度,在练习时让学生先找出两个乘法当中相同的因数,并且只能写一次,然后不相同的数该加的加,该减的减。(三) 类型三:就是把接近整十整百的数,转化成算式里面有整十整百的数再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例如:在计算78×102和125×81时,把102看作100+2,81看作80+1,再用乘法分配律;在计算31×99和25×39时,把99看作100-1,39看作40-1,再用乘法分配律来解决。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种类型的计算,可以进行加减分类练习。(四) 类型四:在计算83×99+83时,引导学生不急于埋头苦算,先认真观察题目,理解题目、精心剥茧,有99呀,怎样想办法得个1,使它能凑成整十整百的数。这时候根据一个数乘以1等于它本身,把83看作83×1,所以可以把83×99+83演变成83×99+83×1,再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
三、 错误的比较剖析
知识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自己已经掌握的,一类是自己还没有掌握的。已经掌握的,这一次做题会做,下一次做题还是会做。而自己没有掌握的,这一次不会做,下一次还可能犯同样的错误。学生在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时,也出现了几种比较常见的错误。例如:
错例1:56×36+36×44
=(56+44)×36
=56×36+44×36(原模原样,典型的绕)
=6336+86
错例2:75×23+23×25
=75+25×23(没有添加括号)
错例3:176×36+36×24
=176×24×36(和乘法结合律混淆)
=4224×36
在课堂教学中,在作业训练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老师意想不到错误。我们将巧抓学生生成性的错误,与学生一起来质凝、探讨、反思,在课堂上展开辩论。如“你认为这位同学的做法是对还是错?为什么错,你的依据是什么?如果你认为对,那又是为什么?”从给别人找错误的形式开始,来自主分析错误原因,改正错误。通过一个个的对照比较剖析,引导学生明白,乘法分配律目的就是为了简便。不要把自己困死,兜不出去。
四、 科学的练习方法
要想熟能生巧,形成相应的数学思维,就需要科学合理的练习方法。
(一) 练习的内容要求活,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练习的内容要有趣的。備课时,教师要充分挖掘知识的内涵,设计鲜活有趣的练习,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意识。小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有趣的练习能让他们耳目一新,能稳定学生的注意力,深化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中,要充分挖掘习题本身的内在力量,设计游戏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练习。习题要富有开放性和灵活性,做到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让思维活跃起来。只有让学生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教师的教学活动也就事半功倍了。
(二)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重练习的实践性。数学也是来源于生活的,是要服务于生活的。教学中我们就从学生的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寻找富有生活味的习题,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学生切实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使数学不再那么抽象,反倒让学生感到有意思。在练习的设计上,尽量贴近生活,符合学生心智,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悬念。学生犹如身临其境,是在意识地用,揭示着知识的应用价值,正好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因此练习设计要重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多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别光是纸上谈兵。
(三) 易混知识类比练习,提高思维准确性。针对教学中形式相似、容易混淆的概念,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用对比的方法来认识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虽然相似,实质不同,差之毫厘,可能会失之千里,解法可能完全不同。这是可以让学生自己辨析,让学生发现知识间的相同点与不同之处,在对比练习中,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通过训练,在以后的学习中,学生碰到类似的问题便会仔细推敲,这会大大提高解题的准确性。
(四) 教师在讲解新的知识点的同时,可把与此相关的旧知识结合在一起进行练习。把新旧知识连成一起,形成知识网络,减少单一知识点的练习时间,增加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练习时间。
(五) 每位学生都是活生生的主体,在整体中是一个个的个体,要想使有差异的学生在在学习中得到相同的发展并不现实,因此练习设计也要顺应分层教学的理念。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可设计有层次性的练习,即比较优秀的学生可设计较难的练习,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可设计比较基础的练习。
“乘法分配律”,我们再熟悉不过的数学运算规律,若我们透彻理解它的概念,巧妙掌握它的类型,避免错误的运用,加之科学的练习方法,在数学运算中我们是不是更加得心应手呢?
作者简介:
祁彩云,潘永河,甘肃省武威市,天祝县赛什斯镇拉干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