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语用课堂成为学生的语用天地

2018-10-30蒋来

考试周刊 2018年85期
关键词:语言课堂学生

摘 要:本课是一个经典故事,改编自著名的寓言故事《狮子和老鼠》。故事以拟人手法呈现了两个强弱分明的动物形象,表达了两个寓意:一是小人物也可以发挥大作用;二是人人都需要朋友,即使他很强大。小学高年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较为独立的思考和判断能力,教师需要适时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自主表达对“朋友”的见解,感受朋友间相互帮助的美好情感。本课教学目标是:1. 会读、认识、理解large,strong,sharp and weak并能运用这些形容词描述故事中的动物;2. 能初步理解并感知动词+副词的用法,如laugh loudly;3. 理解故事内容并会朗读。

关键词:课堂;学生;语言

一、 教学背景

新课标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各种语言知识的呈现和学习都应从语言使用的角度出发,为提升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服务。由此可见,语用能力的培养应贯穿教与学的始终。

然而,由于缺少日常使用英语交流的大环境,当今小学英语教学中,部分学生口语能力较弱。教师在应试的背景下,过多地注重英语知识的传授以及语言结构、语法知识的讲解,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语用效果不明显,这一问题亟待引起重视。带着这样的观课视角,我走进了The mouse and lion的课堂教学。

二、 设计思路

(一) 整体感知中理解语言,打开语用切口

整体感知文本是把握文本主旋律,与文本对话、理解语言的先决条件。学生能在相对完整、真实的语境中接触、体验、理解和学习语言,能更好地理解语言的意义、用法,也能更好地掌握语言的形式。为了保留悬念,授课教师没有采取常规的整体看或听的感知方法,而是采取排序的方式,让他们通过自己的理解和判断来推测故事的情节会如何开展,在课堂的尾声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反馈,起到了首尾呼应的效果。

(二) 逐层推进中内化语言,搭建语用平台

1. 开放性问题,激活语用思维

开放性问题,不仅有利于思维的培养,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想象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本节课中,教师通过一系列开放性问题:看图发表看法Are they friends or enemies?Do you think the mouse can help the lion?If you were the lion,what would you do?他们有的是朋友,有的是天敌,有的是人和动物,为的就是唤醒学生对于本课的学习欲望,激发他们对于故事中老鼠和狮子关系的猜测。激发学生语用思维的同时,教师层层推进文本教学。

2. 基于文本语境,理解语言意义

程晓棠教授指出,语言的学习,首先要了解语言的意义,尤其是在一定语境中接触语言并理解语言的意义,再关注语言的形式。本节课中,教师带孩子们进入故事情境,同时借用实物、肢体语言帮助学生认知新词large,strong,net等。动词+副词的用法是本单元的重点语法项目。教师通过设计让学生通过跟读模仿、合作朗读、分角色朗读,自己体验狮子和老鼠在语气、情感上的变化,在真实的语境中初步体验动词+副词的用法和情感的变化。学生完全沉浸在故事中,学习语言。

3. 依托学习策略,促进语言建构

有效学习策略有助于提高语言学习效率和发展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基于文本创造性地设计教学任务和活动,渗透有效学习策略,促使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获取和处理信息,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对语言材料的感知,从而主动进行语言建构,优化语言学习过程。本课中,随处可见教师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比如,引导学生通过读前看图,推测故事主题,培养学生的预测能力;通过排序活动,引导学生推测情节,在自主阅读中验证故事情节,并且培养学生自主归纳能力;教师通过一系列肢体语言帮助学生猜测和理解新词。

4. 借助语言支架,促进语言输出

教師以开放性问题为载体,将阅读理解与语言训练相结合,适时为学生搭建输出支架,强化学生对语言材料的加工和内化,使语言知识向语言能力的转变,最终实现语言输出。本节课中,教师借助开放性问题推进故事教学,如:Do you think the mouse can help the lion?Why?Now if you were the lion,what would you do?随着故事推进,教师运用及时板书,和学生共同构建故事发展脉络,搭建语言支架。

5. 开展读演活动,体悟语言内涵

本节课中,在读故事的过程中,在读完故事后,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对话、朗读和表演,在模拟真实的语境中反复运用语言并领悟其内涵,在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激发学习兴趣,形成积极的态度与情感。

(三) 拓展提升中运用语言,获取语用能力

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学用语言。教师读后活动应立足文本,拓展提升,促使学生在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整理、加工和运用,促进学生综合语用能力的提高。

1. 活用支架,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本节课中,教师能活用支架,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读后,教师再次推出由阅读分析文本的过程中搭建的支架,营造整体丰富的语境,训练学生综合概括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板书营造整体且较丰富的语境,降低了输出难度,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一定提高。最后学生在进行小组讨论后来回答What do you learn from the story?教师引导学生自主体会到狮子和老鼠之间的情感升华和本篇故事的寓意。

2. 想象拓展,培养创造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基于文本话题和主要语言知识,创设图文并茂的故事情境,能激发学生兴趣、启迪思维,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乐于表达,从而提高语言的实践能力。课的结尾,教师引导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再编故事:有一天,小老鼠被猎物夹困住了,狮子是怎么帮助他的?孩子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创编故事,学用语言的积极性被充分激发出来。

总之,本节课中,教师充分把握语用教材,把更多的学习时间和思维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通过感知、体验、理解和运用语言,获得综合语用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三、 总结反思

课无完课,正如人无完人。本节课中,教师的有些教学设计有待商榷。这里笔者给出建议:

1. 学生自主阅读,师生共建语言支架

本节课中,教师牵引学生逐图读故事。但是我们知道,六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语言知识和技能,寓言故事的阅读对他们的难度不大。建议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师生共同构筑思维导图。

2. 学生自主体悟,实现情感升华

本课结尾,教师给出开放性问题,意在了解故事寓意,形式很好。但是没等学生充分展开想象,充分回答和发表看法,就贴出情感标签,没有用好这一环节。建议给出开放性问题,让学生充分谈论后再回答。可以增加标题拟定环节,让学生基于理解,再拟故事标题。

作者简介:

蒋来,江苏省常州市,常州市解放路小学。

猜你喜欢

语言课堂学生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语言是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赶不走的学生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学生写话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我有我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