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二学段写作教学现状及改进策略

2018-10-30崔蕊

考试周刊 2018年85期
关键词:改进策略写作教学小学生

摘 要: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针对小学第二学段学生的写作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从兴趣培养、抒发情感、发扬个性等方面入手,丰富和完善现阶段小学教师写作教学的方法,使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从而爱上写作,乐于写作。

关键词:小学生;第二学段;写作教学;改进策略

一、 写作的实质

写作的实质,就是客观事物通过作者的主观意识在恰当的文字形式中的正确反映。写作的过程就是正确处理生活——思想——作品之间关系的过程。现今的小学教学活动对写作教学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小学写作教学应该是引导小学生不断观察生活环境,切实抒发情感,每个人写出自己对于这个世界与生活的独特体验的过程。

二、 小学第二学段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 小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

1. 学生写作兴趣冷淡,写作目的不明确

写作兴趣的缺失是学生写作难的内在根源。互联网时代到来,人们的交流与通信告别书信交流,被更快捷的电话,微信等工具所代替。三、四年级学生的文字储备都较之前有了很大提升,但小学生日常生活中不常运用书信进行交流,小学生认识不到写作的作用与价值,对写作抵触排斥,只是“为了写而写”。

2. 学生写作内容匮乏、缺少真情实感

第二学段的写作中,一些学生会出现写作内容过于口语化,写作内容匮乏。如一名三年级的学生写的《我的一天》,其中写到了“早晨妈妈带我去逛街,逛了菜市场,服装店,看到了很多东西,妈妈很开心,回到家妈妈跟我说,今天真是很好的一天。”学生的写作内容匮乏,只是简单枯燥的罗列事件,表现出学生对写作的应付心理。

小学第二阶段的学生有表达情感的强烈需求,但在实际中小学生写出来的作文都缺少感情共鸣。如四年级学生的几篇命题作文《我最敬爱的人》文中写的几乎都是英雄人物黄继光、邱少云,却对这些人物的了解不足,文章中甚至出现了邱少云炸碉堡这样的荒唐话,可见这样感情的表达也是空洞、虚假的。

(二) 教师教学指导中的问题分析

1. 教师对教材把握欠缺

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充分发挥课文的优势,无法指导学生将课文当成写作素材,只是安排學生背诵课文不管运用。有的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忽视了直观教具的作用,对教材里的直观图片缺乏利用,使学生无法写出创造性的语句。

2. 教师指导偏向模式化

在教学中会出现教师对文章的中心主题、具体写作顺序、手法都有条条框框的限制。教师认为这样会令学生更容易写作,但是这样的方式,会让学生产生依赖心理,抑制了学生对于写作的创新,课堂教学形式训练枯燥。

3. 写作批改与讲评未得到相应的重视

作文批改是需要教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创作进行有区别的评判。教师们虽然意识到这些方面能力的不足,但是并未重视。应用力度不够,批改和讲评的方法单一,不够灵活多变。课堂讲评的时间过短,讲评后没有及时重新审阅,侧重作文数量的累计,把成绩看得比能力更重要。

三、 小学第二学段写作教学改进策略

(一) 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让学生自己走进写作的大门,比教师在后面推着学生走更好。教师应该找到不同类型的学生的强化物,可以通过适当的强化刺激,让学生有兴趣写作。比如,可以不规定形式和主题,让学生写作前自己动手画一画、写一写,让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教师可以通过组织班级儿童话剧小剧场,让学生自己进行组织分配、准备道具,这样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教材的内容,写作热情也会被激发,教师再留下续写童话这样的写作任务,这样把写作教学寓教于乐,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 通过说写训练个性写作,正确对待写作模仿

教师可以利用三、四年级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强一些的特点,延续第一学段说话训练的方式,但口头表达上说的内容更加丰富,时长也要增加,从说句子过渡到说片段,每个人所说的片段就是每个人个性化写作的亮点,成篇的创新点。

写作也是一种行为,模仿榜样是行为学习中的重要部分,由于小学第二阶段的学生阅历不足,教师不应该把模仿看成抄袭,盲目反对,而是应该辩证地看待模仿,让学生学会在模仿中创新,写出自己的个性。仿写不是通篇照抄,而是通过对各种类型的范文,有选择的仿写,从而完善自己的写作,实现学生由仿到创的过渡,创作出更加个性化的文章。

(三) 日常实践活动中细心观察

学生的日常生活很丰富,教师应该教导儿童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素材,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发现独特视角和乐趣。如在学校组织的运动会期间让学生观察运动员的肢体动作、面部表情、衣着穿戴以及最后比赛结果,并且记住期间有趣的事情和对话、印象最深的比赛项目,通过这些细节观察任务的布置,会让学生更加投入到观察中。

(四) 用“感知”“思维”“情感”合为一体的方法

写作教学可以通过“感知”“思维”“情感”三步的训练,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第一步感知物、人、事能力训练。第二步思维能力训练。第三步情感能力训练。以感知梨为例,体会全方位感知事物的方法,首先了解感知物的方法:看、听、闻、触、尝,再让学生感受梨随着时间的生长过程,第三,出示《神奇的树》这首小诗,让学生感受变换时间写作的有趣之处,出示在课堂上,梨是道具;在果园里…我们的肚子里…梨会是什么功能呢,引导学生感受变换位置带来的不同感受。最后,可以利用我们不同的感情来赋予梨不同的情感,利用你笑它笑、你哭它哭的写法,表达感情。

四、 结语

写作是通过小学生自己对日常生活的不断观察和兴趣的培养,发自内心地进行表达自我的过程。小学第二学段的学生的写作能力是在口头言语的基础上,通过教学条件、日常生活的影响以及自己的加工内化,逐渐发展,逐步完善的。

参考文献:

[1]刘子祥.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J].学周刊·第二期,2017(1):142-143.

作者简介:

崔蕊,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师范学院。

猜你喜欢

改进策略写作教学小学生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民族预科生写作教学的对策探究
高中体育教学中不同教学内容传授方式改进的实践与探索
浅谈高校生物学专业遗传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与改进策略
我是小学生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