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分析

2018-10-30吴奇志廖文珍廖金福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8年16期
关键词:硬化性颈动脉原发性

吴奇志 廖文珍 林 芬 廖金福

(福建省厦门市嘉莲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福建厦门361004)

从20世纪70年代到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的四十多年间,随着人口的老龄化与生活方式的变化,高血压的患病率从5%左右上升到了25%左右[1],高血压是生活方式疾病,常和其他的生活方式疾病伴发,比如糖尿病、血脂紊乱等,从而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导致脑卒中、冠心病、慢性肾功能不全等慢性血管疾病。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血液中的红细胞内含有的携氧蛋白被血糖包裹后形成的[2]。HbA1c水平越高,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并发症的风险越大,及时检测HbA1c,可以减少或延缓心血管病变、微血管病变的进展有潜在益处[3]。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和颈动脉斑块是非侵入性检查手段就可以检测的劲动脉硬化指标,它们可以反映亚临床颈动脉损伤情况,还可作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预测因素[4]。我们通过分析在厦门市嘉莲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就诊的9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HbA1c与颈动脉硬化的相关性。

1 临床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7年1月-2018年1月就诊厦门市嘉莲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0例,符合201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诊断标准[5]。年龄 65-80岁,平均(70±3)岁,依据 HbA1c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HbA1c在6.0%-6.5%为研究组,共40例,HbA1c<6.0%为对照组,共50例。本研究经我中心医学伦理学委员会批准,且所有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排除标准

糖尿病、血液系统疾病以及其他代谢性疾病患者。

1.3 研究方法

1.3.1 空腹10-12h,早晨采血使用生化分析仪检测TC、TG、LDL-C、HDL-C 和 FBG、PBG 以及 HbA1c。

1.3.2 清尿10ml检测U-ALB。

1.3.3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采用GE全自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由心血管超声科医生操作,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1.0mm,无斑块为正常;IMT1.0~1.4mm为内膜增厚;IMT≥1.4mm为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2.1 研究组的年龄、BMI及IM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 1。

2.2 两组的FBG、PBG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 U-ALB 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研究组TC、TG、LDL-C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 HDL-C 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1 两组患者血压变化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血压变化对比(±s)

注:两组比较:*P<0.05。

组别研究组(n=40)对照组(n=50)年龄(岁)70.8±3.2*71.1±2.9 BMI(kg/m2)25.8±2.4*22.4±2.8 IMT(mm)1.3±0.5*0.8±0.2

表2 两组患者FBG、PBG及U-ALB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FBG、PBG及U-ALB比较(±s)

注:两组比较:*P<0.05;两组比较:#P>0.05。

组别研究组(n=40)对照组(n=50)FBG(mmol/L)6.2±0.4#6.1±0.5 PBG(mmol/L)6.2±0.8#6.0±0.9 U-ALB(mg/L)30.2±4.6*18.7±4.8

表3 两组患者TC、TG、HDL-C及LDL-C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TC、TG、HDL-C及LDL-C比较(±s)

注:两组比较:*P<0.05。

组别研究组(n=40)对照组(n=50)TC(mmol/L)4.97±1.09*4.25±1.03 TG(mmol/L)2.0±0.4*1.5±0.2 HDL-C(mmol/L)1.7±0.8*2.3±0.9 LDL-C(mmol/L)4.8±1.6*3.1±1.3

3 讨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种各样的疾病也在全球不断地蔓延。在这众多疾病之中,慢性疾病占据着主要的地位,并还在呈不断上升的趋势,成为世界公认的一大“健康杀手”。而高血压则是最常见而高发的慢性疾病。高血压对人类健康最大的危害是引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脑卒中、颈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SCVD)。在中国,四分之一成年人有高血压,半数心血管病与血压升高有关,全国每年由于血压升高而导致的过早死亡人数高达200万[6]。糖尿病(包括糖尿病前期)、高血脂也是引起ASCVD的重要危险因素,及时检出和干预这些危险因素,可以有效的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糖化血红蛋白(HbAIc)主要反映血糖的平均水平,是评价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金标准[2],具有特异性、敏感性和稳定性高的特点[7]。前瞻性的临床研究[8],糖尿病者的微血管疾病和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风险随着HbA1c的升高而升高。随着高血压病程的延长,高血压患者出现糖代谢异常的可能机制[9]:胰岛素抵抗(IR),IR是胰岛素靶组织(肝细胞、肌细胞和脂肪细胞)对胰岛素反应能力的缺陷以及机体代偿性的高胰岛素血症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病理现象,高血压患者存在IR,这时患者的HbAIc就会升高而IR是糖尿病的发病基础之一;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与胰岛素的合成与释放有关,高血压患者存在RAS系统高度激活,血管紧张素II(AngII)诱导剂量依耐性胰腺和胰岛血流减少,糖基化的血红蛋白就会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过程,导致一些炎症因子、细胞体液因子以及蛋白表达异常,引起血管壁的重构。长期血压升高,特别是病程长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易形成湍流,促进血小板聚集及脂质沉积,造成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形成动脉粥样斑块,引发严重心脑血管疾病[10]。因此,对于合并高血糖、高血脂等原发性高血压的老年患者,应定期检查颈动脉超声,跟踪颈动脉斑块的增长或和消退,及时治疗,防止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的发生与进展。

在我们的临床研究中,研究组年龄、BMI、IMT、TC、TG、LDL-C和 U-ALB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 HDL-C 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证明了HbA1c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IMT、TC、TG、LDL-C、HDL-C和U-ALB具有相关性。对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高HbA1c患者,应定期检查颈动脉超声,防止ASCVD的发生与进展。

猜你喜欢

硬化性颈动脉原发性
原发性肾上腺平滑肌肉瘤1例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硬化性胆管炎的影像诊断和鉴别诊断
三维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的应用价值
脑微出血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分析
多发性肺硬化性血管瘤18~F-脱氧葡萄糖PET/CT显像1例
非编码RNA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的研究进展
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1例报道
祛脂定斑汤联合辛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痰瘀互结型30例
中医辨证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7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