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

2018-10-29陈艳

健康大视野 2018年10期
关键词: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

陈艳

【摘 要】目的: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预防及护理。方法:纳入我院骨科于2016.8月-2018.1月间收治的94例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回顾性分析其一般资料,评估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情况,总结护理要点。结果:经双下肢彩色多普勒检查深静脉血栓发生位置:左侧下肢7例、右侧12例;左侧大于右侧例数,经治疗及护理干预7天后再次复查,结果显示血管再通,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及护理措施包括预防性用药、术前危险因素评估、术前健康指导、心理护理、护患沟通、术后早期肢体活动、气囊压迫、运动干预、戒烟、饮食护理等。

【关键词】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

【中图分类号】R322.1+2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10-103-02

下肢深静脉血栓疾病多出现在大手术后、慢性病患者,危险因素包括术后长期卧床、血流高凝状态、静脉壁损伤,一旦形成血栓后,血栓难以自行消融,大部分血栓会随着血栓会随着血流扩散,如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诊断,则可能导致肺栓塞,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2]。好发部位为下肢,包括近端腘静脉以上及以下远端部位,而早期预防可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3]。文章纳入我院骨科于2016.8月-2018.1月间收治的94例骨折患者,总结早期预防及护理要点,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我院骨科于2016.8月-2018.1月间收治的94例骨折患者,包括男性61例、女性33例,年龄范围在45-74岁,平均为(60.2±8.1)岁,疾病:股骨颈骨折23例、股骨头坏死30例、骨盆骨折41例。

1.2 护理方法 (1)术前评估:护士为择期手术患者进行风险评估,了解患者基础病史、身体质量、吸烟史、年龄、是否存在下肢静脉曲张等,结合术前各项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评估,确定下肢深静脉血栓高危人群。术前护士积极安抚患者紧张情绪,介绍手术基础知识,告知术后常见并发症,遵医嘱提供预防性用药,观察患者下肢皮肤及血管情况,鼓励患者积极提问,改善患者不良情绪。(2)术前积极预防:入院后为患者介绍DVT高危因素、发生及发展、可能导致的并发症、治疗等,让患者意识到DVT对疾病预后的不良影响,提高其风险意识及治疗配合度。对有吸烟史的患者劝诫其戒烟,告知香烟中的尼古丁物质可减少机体末梢血管血流,引起胆固醇沉着,导致血管内膜发生变化。护士为患者解释术后早期活动的必要性,取得患者理解与配合,带领患者术后早期运动[4]。(3)肢体观察:术后需保持患肢垫枕清洁,及时更换潮湿垫枕,每隔2h为患者按摩受压部位,预防压疮,每日测量下肢腿围,了解肿胀程度变化,护理过程中重视观察下肢皮肤颜色、温度、末梢血运情况,早期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向医师汇报处理。(4)卧位护理:术后在病情允许范围内,适当抬高患者下肢,促进静脉回流,避免在膝下垫硬枕,对于有条件的患者可提供气囊压迫法,运用间隙性的下肢气囊包裹,通过搏动性的充气法,可加快下肢静脉血流速度,此外可促进静脉完全排空,保护瓣膜。(5)运动护理:术后定时协助患者翻身,早期协助患者离床活动,护士带领患者进行下肢运动干预,要求家属协助并共同学习,护士将患者下肢抬高后,对腓肠肌进行有规律的挤压按揉,频率:挤压1s、放开1s,交替进行,每次5分钟,每隔4h挤压1次。护士为患者进行足踝被动运动,如使用左手固定足踝,右手握住足部进行关节屈伸运动,做足内翻、外翻动作,频率:每个动作10次,运动时间为30分钟,每天2次;待病情好转后可带领患者进行足踝主动活动[5]。(6)饮食护理:指导患者进食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养成每日按时排便习惯,嘱咐患者多进食蔬菜及水果,对于便秘患者可遵医嘱给予促排便药物,避免过度用力排便而影响下肢静脉血液回流。(7)用药预防:术后可选择低分子肝素进行预防性用药,用药时机一般为术前12h或术后12h,以常规剂量作为首剂量,术后可持续服药2周。同時可遵医嘱指导患者口服维生素K拮抗剂,如华法林。对于下肢DVT高风险患者,可指导其长期口服抗凝药物,但需注意的是,用药治疗期间需重视观察患者皮肤、黏膜、口腔、消化道等是否有出血反应,定期检查血常规[6]。

2 结果

经双下肢彩色多普勒检查深静脉血栓发生位置:左侧下肢7例、右侧12例;左侧大于右侧例数,经治疗及护理干预7天后再次复查,结果显示血管再通,未发生严重并发症。

3 讨论

下肢DVT发生后可能导致患者致残,严重者甚至会导致死亡,是骨科术后常见并发症,患者骨折创伤后可能引起血管内膜损伤,机体释放较多炎性介质,导致凝血激活酶大量生成,血小板凝聚,均可能导致下肢DVT形成。而DVT一旦形成后患肢会出现水肿、颜色改变、疼痛等表现,经超声检查可确诊。临床针对术后下肢DVT预防工作包括用药、下肢气囊压迫、下肢被动及主动运动、离床活动、抬高下肢等,通过下肢积极运动可促进静脉回流,与药物治疗相辅相成,可有效预防DVT发生。此外联合术前健康宣教、心理护理、皮肤观察、饮食护理及运动指导、功能锻炼等措施是预防下肢DVT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 梁莉娟,醋爱英,杨欣萍等.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计划单的制订及应用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7,32(15):1351-1355.

[2] 毕春娟,张巧红,醋爱英等.护理风险预警监控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16,23(4):30-32,33.

[3] 叶颖爱.集束化护理干预预防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13):41-42.

[4] 李春会,李惠玲,邹叶芳等.中老年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综合干预策略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5):532-536.

[5] 徐燕.护理干预对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24):263-264.

[6] 郭薇,马运侠.集束化护理在预防老年患者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3):447-448,454.

猜你喜欢

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
急腹症的急诊观察与护理
护理干预在预防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应用探析
7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诊治分析
建立长期护理险迫在眉睫
浅谈跑步运动中膝关节的损伤和预防
创伤骨科下肢骨折手术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
中医护理实习带教的思考
中西医结合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护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