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数学核心素养下小学生预习能力的培养

2018-10-29唐建超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8年14期
关键词:培养核心素养数学

唐建超

【摘要】在数学核心素养被广泛提倡的前提下,对学生自身的综合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现代小学教学中,需要培养学生的能力有很多种,这当中就包括对学生数学预习能力的培养.在此基础上,本文先论述了小学生数学预习能力的重要性,后又对学生数学预习能力培养的方法进行了阐述,希望能够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带来帮助.

【关键词】数学;核心素养;预习能力;培养

当代社会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不仅是顺应时代的需求,更是对新世纪人才的需求.而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数学预习能力既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方法,也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办法之一.因此,怎样才能在数学核心素养下培养小学生的预习能力呢?下面进行了简单的探讨.

一、小学生数学预习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一)能够进一步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独立性

随着预习能力的提高,学生就会对数学预习产生兴趣,同时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而课前预习又是锻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得到自己对于学习内容的见解和领悟新知识的过程,同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教师讲课之前,可以不断地对预习内容进行思考、分析和理解,这就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关键.所以说,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很重要,要从低年级抓起.

(二)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课堂质量

在学生进行预习的过程中,必定会产生种种疑问,而这些疑问往往就是新课中所涉及的重点知识内容或不易理解的难点问题,有这样的疑问是很正常的.教师要让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养成记录笔记的好习惯,将教材中自己所不能理解的知识点记录整理,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听讲,从而攻克一个又一个难点、重点,这样会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和课堂质量.

(三)能够加强教师对于教学知识点的侧重性

学生预习的结果,需要教师配合检查,针对检查过程中学生普遍提出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汇总,整理后总结出教学的重点、难点问题,这样能够提高课堂效率.同时,教师在检查学生预习的过程中还能够及时了解学生对新内容的掌握情况和独到见解,这样更有助于学生独立地思考.教师通过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能够避免教学的盲目性,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二、培养小学生数学预习的有效方法

(一)设计有针对性的预习提纲

学生通过预习提纲,能够大概了解知识的整体框架,这能够更好地协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并将学生的注意力和思考方向引向学习的主要问题上,使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少走弯路,并且设置知识疑点,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所以在新课开始以前,教师要充分地对教材进行剖析,将其中每一个细节都认真总结与分析后,精心为学生设计预习提纲.提纲在设计时还要注意兼有诱导、指引作用,难易程度要视学生的理解能力而定,切忌提纲内容的不明确和空泛,进而激发学生对预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

举例说明,北师大版教材中可以这样设置问题来引入“负数”的概念:

(1)0是一个很神奇的数字,中文的意思就是“没有”,那么请问,0℃指的是没有温度吗?

(2)零上10摄氏度和零下10摄氏度,都可以表示10摄氏度,那么我们用什么来进行区分?

(3)同学小红在南北方向的马路上行走,距离是500米,那么,如何确定小红的行走方向?向南走500米和向北走了500米是一样的距离,那么可以怎样来表示其方向上的长度呢?

通过设置这样的疑问,使学生更容易进入思考状态,能够带着问题去预习教材内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进一步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设计预习方案来帮助学生进行预习

在对小学生的数学预习方案进行编制时,要尽量地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且学生需要预习的时间要尽量地少.预习的方案通常是2~3个问题,且是围绕着学习的目标和预习的要点来展开的,教师要在预习的前一天把预习方案下发给学生,这样也便于学生及时把信息反馈回来.

例如,在北师大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的“买新书”的预习方案:

【目标】熟练掌握连除以及乘除混合運算的计算顺序,并正确的计算出两步计算的问题.

【重点】连除以及乘除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以及计算方法.

【预习要点】预习“买新书”的教材内容并思考.

口算下面各式,并说出连除以及乘除混合运算的计算规律.

800÷8÷5=

72÷4÷6=

600÷(2×3)=

81÷(3×3)=

(三)养成及时对预习内容进行反思的习惯

反思是一门学问,只有真正会学习的人才懂得反思.反思这一方法在新课程理念中被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反思不仅是对课程内容的重温,更是帮助学生捋顺整体学习思路、寻找新方法、深入研究学习策略的必要手段,使学生在反复推敲中巩固知识内容、优化学习方法、提高预习能力.教师在教学之后可以适当安排学生写下学习体会,这样的日积月累使学生能够学会从体会中进行反思.同时,列出需要加强注意的问题,教师负责检查和指导学生的心得与体会帮助学生提升学习能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改变自己的教学模式与教学行为,并通过自身的专业素养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需要逐步提升数学素养,并且对于小学生而言,数学素养的养成其实就是自身数学知识积累、方法运用和内化的一个过程,这也是数学思维和数学品质的强化.同时,作为学生,需要将自己逐渐锻炼成高素质、高标准的学生,有扎实的数学功底和面对难题勇于挑战的勇气.教师要重视数学预习的作用,多为学生营造上台展示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与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和解决困难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何小亚.学生“数学素养”指标的理论分析[J].数学教育学报,2015(1):13-20.

[2]杨敏倩.谈小学生数学预习能力的培养策略[J].引文版:教育科学,2015(5):114.

[3]蓝海鹏.小学生数学预习能力培养策略[J].小学教学参考,2017(23):13-14.

猜你喜欢

培养核心素养数学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