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CT对比剂的注射方式和体内循环过程

2018-10-29刘卫明钟华曾亮伍晓六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29期
关键词:门脉单相双相

刘卫明 钟华 曾亮 伍晓六

对比剂在CT检查中的应用有利于提升病灶的检出率,并进一步提升病变性质诊断的精确性。在医疗水平不断提升的现代社会中, 螺旋CT技术在疾病诊治中已广泛用, 对比剂使用几率也相应增加。对比剂的循环过程与静脉内给药方式相关。当下关于对比剂的注射方式与扫描方式文献资料很多,但均不完善, 方案难以统一[1]。本文以药物动力学为基点,对单相注射与双相注射两种常用给药方式在CT扫描中的优缺点进行探究,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4月~2017年8月在本院接受CT平扫与增强扫描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 均行上腹部螺旋CT扫描。按照CT对比剂注射方式不同分为单相组和双相组, 各30例。单相组中男12例, 女18例;年龄22~74岁,平均年龄(51.4±8.9)岁。双相组中男11例, 女 19例;年龄23~73岁, 平均年龄(50.7±8.4)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CT扫描方法 选用Siemens公司SOMATOM Definition Flash 双源 CT 机。管电压 120 kV, 有效毫安秒 150 mAs, 机架旋转时间 0.5 s, 螺距 0.8, 重建层厚及重建间隔均为 5 mm, 准直层厚 0.6 mm, 局部重建 1 mm 薄层 , 重建函数核选用 B30。

1.2.2 注射方式 单相组:对比剂选择碘帕醇(300 mg I/ml),总量为 75~120 ml, 相当于 1.5 ml/kg 体重 , 速率 :2~3 ml/s。扫描采集动脉期(25 s)、门脉期(65 s)和平衡期图像。双相组:对比剂选择碘帕醇 (300 mg I/ml) , 总量为 75~120 ml, 第 1 期注射 50 ml, 速率 :2~3 ml/s。第 2 期注射剩余剂量 , 注射速率调整:1 ml/s。扫描采集动脉期、门脉期和平衡期图像。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在注射对比剂过程以及注射结束后医护人员仔细询问患者的主观感受, 是否出现周身高热、头晕、心悸等;观察是否出现恶心、呕吐、打喷嚏、皮疹及休克等症状出现, 注射局部有无渗漏肿胀现象。结合观察结果将药物不良反应分为轻、中、重度, 轻度:高热感、恶心、呕吐、打喷嚏, 头晕头胀等症状;中度:咽喉痒痛、皮疹。眼结膜允血;重度:休克。比较两组肝实质CT值检测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肝实质CT值检测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门脉期CT值、门脉期与动脉期CT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期C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肝实质CT值检测情况比较(±s, HU)

表1 两组患者肝实质CT值检测情况比较(±s, HU)

注 :与双相组比较 , aP<0.05

组别 例数 动脉期 门脉期 门脉期与动脉期差值单相组 30 57.06±5.99 135.32±8.80a 76.20±7.41a双相组 30 57.58±6.21 123.45±9.04 52.69±4.58

2.2 两组患者检查与扫描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单相组有6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 分别为中度3例, 轻度 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有3例患者注射皮肤出现局部肿胀;双相组中有1例患者出现轻度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单相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双相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体部CT增强扫描时, 通常从手背或肘静脉注射对比剂,药液经上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 继而抵达周身各个脏器。以肝脏为例, 因为肝脏是门静脉和肝动脉共存的供血器官,理想状态下肝脏门静脉在血供总量中所占比例为75%~80%,肝动脉仅为20%~25%, 对比剂注射后, 经心脏、主动脉、腹腔动脉后抵达肝动脉, 借助血液微循环到达血管外组织, 经由静脉回流至上下腔静脉, 再通行经体循环抵达肝脏, 以促使肝脏实质产生不同时相的强化[2]。该种由静脉至动脉系统流经肺循环和体循环的周身强化方式, 能够进一步提升病灶检出率与检出精确度, 但对比剂的注射也是各种不良反应诱发的主要原因。

CT对比剂增强扫描适用于占位性病变的检出和鉴别诊断, 能够显示病灶的性质、数量、有无转移及其与动脉、门脉、腔静脉系统的关系。肝脏三期扫描有助于了解肝脏及肝内病灶的供血情况, 同时提高了病灶的检出率[3]。如今, 单相注射对比剂方案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工作, 随着各类新型螺旋CT机架旋转速度提高和探测器的增宽, 扫描和成像时间得以大幅度降低, 4~10 s即可完成全肝单期扫描, 通过经验法及对比剂跟踪技术, 绝大多数螺旋CT机都能够相对准确采集动脉期、门脉期和平衡期图像[4]。双相注射对比剂方案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门脉期的CT值, 并可拖延团注期与非平衡期的时间, 促使平衡期的出现时间向后拖延[5]。值得注意的是双相注射对比剂方案降低了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和对比剂外渗的几率, 因此对于年老体弱、外周静脉条件差的患者,双相注射对比剂方案减少了CT增强扫描对比剂不良事件的发生。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门脉期CT值、门脉期与动脉期CT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动脉期C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相组有6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 分别为中度 3例, 轻度3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有3例患者注射皮肤出现局部肿胀;双相组中有1例患者出现轻度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单相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双相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注射流量越大、肝实质强化效果越优, 但是单相注射方式与双相注射方式相比较, 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相对较多, 故此应结合患者具体情况选择CT对比剂的注射方式, 以获得最优检查效果。

猜你喜欢

门脉单相双相
一类具有奇异位势函数的双相问题
热轧双相钢HR450/780DP的开发与生产
基于门脉期CT影像组学预测肝癌病理分化程度的价值
非酒精性脂肪肝脂肪分数与门脉血流动力学的MRI研究
基于单相回路及热泵回路的月球居住舱热控系统对比分析
初始能量双相电复律转复房颤进展
Y2O3–CeO2双相弥散强化对Mo合金晶粒度及拉伸性能的影响
B 超在肝硬化患者门脉血管直径测量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TIPS术后门脉显影和肝脏体积对肝功能及并发肝性脑病的影响
单相智能电能表的故障剖析及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