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燥祛风汤治疗特应性皮炎的临床观察
2018-10-29张琳
张琳
特应性皮炎属于皮肤科一种多发的、难治的皮肤病, 其发病机制多与免疫系统相关, 临床治疗多采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但激素类药物的副作用较大, 且疾病容易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中药在治疗皮肤病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本院采用润燥祛风汤治疗特应性皮炎效果显著,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12月于本院治疗的特应性皮炎患者80例, 所有患者经过本院皮肤科主任医师确诊 , 诊断标准参考《特应性皮炎2016年度研究进展》、《特应性皮炎的诊断标准发展演变》、《特应性皮炎的诊断标准发展及评价》[1-3]。所有患者自愿参与本研究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经过奉天中医院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每组40例。治疗组中男30 例 , 女 10 例 ;年龄 21~49 岁 , 平均年龄 (38.12±5.38)岁 ;病程 1~30 d, 平均病程 (8.75±3.75)d。对照组中男 28 例 , 女12 例;年龄 19~53 岁 , 平均年龄 (40.12±7.04)岁;病程 1~30 d,平均病程(9.01±4.08)d。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患者泼尼松(商品名:醋酸泼尼松片,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33021207, 规格:5 mg/片 )口服 , 2 片 /d, 治疗时间为 20 d。
1.2.2 治疗组 给予患者中药润燥祛风汤治疗, 组方为当归 15 g、生地 20 g、丹参 10 g、陈皮 10 g、白鲜皮 15 g、首乌藤5 g、地肤子10 g, 中药由辽宁奉天中医院中药局提供并煎煮 , 患者口服 2 次 /d(早饭前和晚饭后 ), 150 ml/次 , 治疗时间为 20 d。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治疗20 d后,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 皮肤瘙痒、皮损面积、皮损程度的临床症状评分,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皮肤瘙痒、皮损面积、皮损程度均采用4级评分法, 无症状为0分, 轻度为1分, 中度为2分,重度为3分。疗效判定标准:根据患者皮肤瘙痒、皮损面积、皮损程度的评分降低幅度进行疗效判定, 改善幅度=(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症状改善幅度≥90%为痊愈, 症状改善幅度≥70%且<90%为显效, 症状改善幅度≥30%且<70%为有效, 症状改善幅度<30%为无效。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2.5%,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2.2 两组临床症状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后皮肤瘙痒、皮损面积、皮损程度评分均低于治疗前, 且治疗组皮肤瘙痒、皮损面积、皮损程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表2 两组临床症状评分比较(±s, 分)
表2 两组临床症状评分比较(±s, 分)
注 :与治疗前比较 , aP<0.05 ;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 bP<0.05
组别 例数 时间 皮肤瘙痒评分 皮损面积评分 皮损程度评分对照组 40 治疗前 2.54±0.53 2.12±0.31 2.41±0.71治疗后 2.18±0.31a 1.64±0.22a 1.88±0.44a治疗组 40 治疗前 2.57±0.49 2.13±0.32 2.38±0.68治疗后 1.36±0.22ab 0.91±0.18ab 1.04±0.10ab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治疗组仅有1次出现恶心、呕吐, 未经治疗自愈,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对照组有2例出现恶心、呕吐, 2例出现血压升高, 3例月经不调,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5%。两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特应性皮炎临床较为常见, 主要临床表现是患者皮肤失润而干燥、皮肤出现湿疹或皮炎样改变, 出现剧烈瘙痒等症状, 本病病情迁延难愈 , 易反复 , 现代医学治疗方法局限 , 且副作用较大, 影响患者生活[4,5]。中医中药在治疗特应性皮炎方面具有特有的优势, 本病属于“奶癣”范畴, 治疗主要方法为养血润燥、祛风止痒。相关研究显示[6-12]:中医中药能够通过改善患者细胞因子水平、体液免疫减轻患者临床瘙痒、皮损程度等症状, 从而提高患者的临床生活质量。本院在治疗特应性皮炎方面选用润燥祛风之中药自拟制成润燥祛风汤 (当归 15 g、生地 20 g、丹参 10 g、陈皮 10 g、白鲜皮 15 g、首乌藤 5 g、地肤子 10 g), 方中生地为君 , 功善滋阴润燥。当归、丹参为臣药, 在治疗皮肤疾病中多加活血行血凉血之品, 素有“血行风自灭”之说, 当归功善养血活血 ,丹参凉血清热, 滋阴润燥, 两药合用行血熄风。陈皮为行气之品, 行气活血灭风。白鲜皮、首乌藤、地肤子三品为祛风止痒之品, 为方中佐剂, 重在针对患者瘙痒症状起治疗作用。上述诸药合用能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安全有效的达到治疗的目的, 从研究结果可以看出: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5%, 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2.5%,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皮肤瘙痒、皮损面积、皮损程度评分均低于治疗前, 且治疗组皮肤瘙痒、皮损面积、皮损程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润燥祛风汤主要能够改善患者瘙痒症状, 减少皮损面积, 缓解皮损程度, 治疗效果明显, 与泼尼松治疗比较效果更为明显, 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