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酸倍氯米松联合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疗效观察
2018-10-29杨永清罗玉凤
杨永清 罗玉凤
哮喘是呼吸内科的常见病之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及国民生活方式的改变, 其发病率表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 对人民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本研究观察了本院近年来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在使用丙酸倍氯米松联合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后的治疗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惠东县人民医院治疗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82例, 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的支气管哮喘诊断标准[1],其中男 50 例 , 女 32例 ;年龄 21~65 岁 , 平 均年龄 (35.00±10.10)岁;轻中度哮喘患者45例, 重度哮喘37例。随机将患者分为研究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吸氧、抗感染、祛痰、补液等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丙酸倍氯米松(意大利凯西制药公司 , 注册证号 H20130214, 规格 :0.8 mg/2 ml)2 ml氧气雾化吸入治疗, 2次/d。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丙酸倍氯米松2 ml和异丙托溴铵(法国勃林格殷格翰 , 注册证号 H20150159, 规格 :500 μg/2 ml)2 ml氧气雾化吸入治疗, 2次/d。两组患者雾化治疗时间为20 min/次, 均连续治疗 7 d。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喘息缓解时间、咳嗽缓解时间以及治疗前后肺功能变化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 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喘息缓解时间(3.17±0.88)d和咳嗽缓解时间(3.31±0.92)d均短于对照组的(4.18±1.11)、(5.15±1.25)d,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2.2 两组患者肺功能变化情况比较 两组治疗前FEV1和PEF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FEV1和PEF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比较(±s, d)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比较(±s, d)
注 :与对照组比较 , aP<0.05
组别 例数 喘息缓解时间 咳嗽缓解时间研究组 42 3.17±0.88a 3.31±0.92a对照组 40 4.18±1.11 5.15±1.25 t 4.577 7.617 P<0.05 <0.05
表2 两组患者肺功能变化情况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肺功能变化情况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FEV1(L) PEF(L/s)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 42 1.48±0.11 2.28±0.24a 2.25±0.14 3.40±0.17a对照组 40 1.51±0.12 2.12±0.20 2.19±0.15 3.31±0.14 t 1.181 3.271 1.873 2.610 P>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哮喘作为一种由多种细胞及细胞组分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 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哮喘长期反复发作严重影响国人的健康生活, 甚至威胁患者生命, 因此 , 如何有效控制哮喘就显得尤为重要。
激素类药物是控制哮喘的最有效药物, 而吸入糖皮质激素是目前哮喘治疗的首选。丙酸倍氯米松作为吸入类糖皮质激素, 能使血液中多种炎症细胞如嗜酸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等的数量减少, 相应的减少了对应细胞组分的释放[2]。另外, 丙酸倍氯米松有抑制过敏反应及减轻原发免疫反应[3]。异丙托溴铵是抗胆碱类药物, 有舒张支气管、减少气道腺体分泌的作用, 联合使用可减少吸入类糖皮质激素的用量[4,5], 副作用小 , 患者耐受性强。
本实验研究显示, 研究组患者的喘息缓解时间(3.17±0.88)d和咳嗽缓解时间(3.31±0.92)d均短于对照组的(4.18±1.11)、(5.15±1.25)d,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治疗前FEV1和PEF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FEV1和PEF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总之, 丙酸倍氯米松联合异丙托溴铵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临床效果好, 能较快缓解哮喘症状, 同时改善肺功能 ,具有临床推广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