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夸父追日》教学设计

2018-10-27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18年10期
关键词:夸父古文太阳

朱 佳

【设计意图】

《夸父追日》神话故事最早见于《山海经》,在其中的《海外北经》里写道:“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对照原文,可见我国神话学家袁珂极为生动的再创作,把原文中简写的几处神奇的地方,通过丰富又夸张的想象具体化了。教学时,借助古今文对照,牢牢把握“神奇”两字,既关注故事内容的趣味性,又用语用的视角去解读神话传说的文体特点,领悟文章的表达方式,加强对学生的语言实践和文化的熏陶。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体会神话故事的神奇。

2.借助古今文对照,初步读懂古文内容。

3.体会夸父追日精神的可贵,交流从故事中得到的收获。

【重点难点】

借助古今文对照,体会神话故事的神奇,感受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民族精神。

【教学流程】

一、看图猜故事,初识古文

1.师:同学们,喜欢神话故事吗?请你猜一猜这是哪个神话故事?(课件出示: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女娲补天、盘古开天地)

2.师:这些神话故事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小结:神话故事说的都是些神仙、神灵的故事,让人觉得特别神奇。

3.师:这节课,我们再来认识、了解一位神仙,(出示课件)他叫夸父,(板书:夸父)是一位身材魁梧、力大无比的巨人。他的故事就叫《夸父追日》。(板书:追日)一起读课题。

4.师:老师查阅了《山海经》,里面就记述了这个故事。你看,这是篇古文,只有短短的几十个字,但是对同学们来说不太好懂,所以作家袁珂就根据古文的意思,用现代的语言为我们写了这个同名故事——(齐读课题:夸父追日)。

追就是——追赶(贴),日就是——太阳(贴)。夸父追日就是——夸父追赶太阳。

5.师: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设计意图:神话故事最大的特点就是神奇。题目、句子、结尾都神奇无比,读后让人意犹未尽。导入从看图猜神话故事开始,交流感受。教师一开始就牢牢抓住了神话故事题目的共同特点,让学生感受到故事有一股淡淡的神奇味道,随着课文的学习这股味道将越来越浓,学习兴趣将被激起。此外,古文故事的出现也让学生眼前一亮,更有了阅读的期待。】

二、初读成画面,感受神奇

1.师: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老师建议你们:①读一读课文,努力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②想一想,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认读词语,感受地名。(出示:虞渊 黄河 渭河 大泽瀚海)

(1)虞渊:谁来读?在课文中找到带有这个词的句子,指名读。出示:“他一直追到虞渊,也就是太阳落下去的地方。”

虞渊就是太阳落下去的地方(显红),原来虞渊是个地名。

(2)像这样表示地名的词课文中还有很多,一起读。

(3)出示:“那大泽,又叫‘瀚海’,有上千里宽。”

原来,大泽就是瀚海。

(4)一起读词语。

3.师:读准了生字词,谁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呢?(关注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有条理地说。)

4.聚焦追日的经过。

(1)师:课文的第 2、3、4 自然段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幅神奇的画面。请大家默读这三个自然段,想想你看到了哪些画面,夸父在做什么?把相关的句子找出来,并试着用文中的两三个字来概括,完成表格第一列。

起因 经过 结果夸父做了什么?夸父心情怎样?追求光明变成大山

(2)交流:追太阳、喝水、倒下。

(3)师:这一幅幅画面深深地印在我们的脑海里,夸父做的事是多么神奇啊!让我们走进其中一个画面去感受。

自己读读这个画面。出示句子:“夸父拿着手杖,提起长腿,迈开大步,像风似的奔跑,向着西斜的太阳追去,一眨眼就跑了两千里。他一直追到虞渊,也就是太阳落下去的地方。还没等太阳落下去,夸父就追到了。”

你读懂了什么?(追得神速:一眨眼、像风似的。)

有人研究过这“一眨眼”就是0.3~0.4秒,这么短的时间就跑了两千里,从湖州都到北京了!多么夸张!试着读一读,把这种神速读出来。

(4)师:看!夸父拿着手杖,提起长腿,迈开大步,像风似的奔跑,向着西斜的太阳追去,他就一直这样追、追、追……(回到文字中,点红三个“追”。)

一连三个“追”,又让你读出了什么?(追得坚定)

夸父追得神速、追得坚定!我们一起读。

(5)师:读着读着,我不禁想问:“夸父啊,夸父,你为什么跑得这么快,追得这么急呀?”出示句子:“我不喜欢黑暗,我喜欢光明!”

(6)夸父从追赶太阳,到口渴喝水,再到颓然倒下,他的心情又是怎样变化的呢?快速浏览第 2、3、4 自然段,用一个词来形容夸父当时的心情,完成表格。

起因 经过 结果夸父做了什么?夸父心情怎样?追太阳追求光明变成大山喝水倒下

(7)交流:欢喜、着急、遗憾。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要实实在在地指导学生读书,引导学生把文章由厚读薄,即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教学时,借助表格引导学生将追日的过程想象成三个画面,读成三个词,既让学生深入理解了课文,又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三、古今文对读,关注表达

1.师:夸父就这样倒下了,他遗憾地长叹一声,将手杖奋力向前一抛,抛出了什么?

2.师:课文的结尾部分这样写道:“昨天倒在原野的夸父,已经变成了一座大山。山的南边,有一大片枝叶茂密、鲜果累累的桃林,那是夸父的手杖变成的。”

(请生朗读)

3.串读,整合画面。(古文+现代文分别出示)

读着这一段段文字,我们的脑海中出现了一幅幅神奇的画面,这些画面其实在古文里也能找到。你看,向着西斜的太阳追去的画面在古文里就是“与日逐走”。同学们,拿出练习纸,读读古文,把你看到的画面圈出来。

交流:渴欲得饮、道渴而死、化为邓林。

一起读读藏在古文里的画面吧。

4.师:如果把这一幅一幅神奇的画面连起来,不就成连环画了吗?让我们跟着音乐读一读。(古今文串读)

夸父喜欢光明,于是——(学生读语段1)夸父就是这样一直追,一直与日逐走。(音乐渐起)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可是——(学生接语段3),夸父就是这样遗憾地——生: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师:弃其杖,化为——(学生接语段4)弃其杖,化为邓林。

5.师:不知不觉,我们把古文《山海经》的《夸父追日》也读下来了,你们也太神了!那不论是课文还是古文,都让我们认识了一个怎样的夸父呢?(生交流)

6.师:其实,夸父追日不仅仅是他个人的意愿,他是肩负族人的重托,奋勇前行,执着追求的!

齐读:树上味道鲜美的桃子,给追寻光明的人解渴,使他们精神百倍,奋勇前行。

【设计意图:学习语文,就是要引导学生感受与理解作者的表达方式,并加以积累和运用。教学时,教师借助古文与课文的对照,让学生找文里的相同画面,并运用串读的方式,感受神奇。巧用古文进行比较,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作者加入了丰富的想象,运用夸张的表达,使得夸父追日神奇无比,同时懂得了神话故事的表达方法。同时,阅读古文既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猜你喜欢

夸父古文太阳
太阳探测卫星“夸父一号”成功发射
中古文學劄叢之二(五題)
追日
古文中走出的“超能力者”
读《隶定古文疏证》札记
太阳几点睡觉
千里之外
夏天的太阳
太阳花
寂静的太阳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