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淅川楚墓出土玉器用途特点初讨

2018-10-27齐延光

新疆艺术 2018年4期
关键词:玉璧玉佩玉器

□ 齐延光

淅川县徐家岭十号墓出土的一对扇面形云纹璜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河南文物工作者在淅川县丹江水库发掘了下寺、和尚岭、徐家岭等多处贵族墓群,其中下寺楚墓出土有大型青铜礼器、车马器、兵器、玉器、金箔、骨贝等六千余件,铜器中“王子午”列鼎器形硕大,铸造精美,纹饰繁缛;云纹铜禁构思巧妙,造型奇特,最早使用了失蜡法铸造工艺,均为稀世珍宝。下寺楚墓群出土玉器亦令世人瞩目,各类玉器两千多件,这批玉器规格最高、品种繁多、式样新颖、用料讲究、质地优良、工艺精湛,是目前春秋中晚期楚玉的精华,对研究楚玉的源流和演变等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仅对淅川出土楚国玉器的分类、用途与特点等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一、淅川楚国玉器出土概况

目前出土楚国玉器时代最早、品种最全的首推淅川,而集中发现大批玉器的为下寺、和尚岭、徐家岭三处楚国贵族墓群。

1976~1978年丹江口水库西岸的淅川县仓房乡下寺附近,数座楚墓被冲刷而出。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淅川县博物馆联合对其进行了抢救发掘。此次共发掘各类楚墓24座,其中1、2、3号墓共出土玉器两千多件,主要有玉璧、玉琮、玉璜、玉玦、玉牌、玉环、玉梳、玉笄、玉虎、玉鱼、玉觹等①。下寺楚墓出土的大量玉器证明,在春秋中晚期,楚国王室贵族使用玉器已非常普遍,它们对追溯楚国用玉的源头,研究楚国早期玉器的品种、形制、工艺等是十分重要的实物资料。

1990年,下寺楚墓群以北不远的和尚岭墓葬被盗,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淅川县博物馆联合抢救发掘两座大型楚国贵族墓。1号墓因被盗严重,仅出土玉条形饰、玉棒、玛瑙环各1件。2号墓出土玉环2件、玉珩1件、玉牌6件、玉觹2件、玉条形饰1件、玛瑙环3件②。

1990~1991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淅川县博物馆又在丹江口水库西岸的仓房乡徐家岭抢救发掘大中型楚墓10座,出土有玉璧、玉佩、玉环、玉珩、玉牌等。2006~2007年,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配合南水北调工程对徐家岭3座被盗楚墓进行了清理,其中M11出土了玉璧5件、玉珩5件、玉环8件。由于这处墓地的年代自春秋晚期延续到战国中期,对研究淅川玉器的发展演变更显得弥足珍贵。

此外,在淅川杨河、九女冢、狮子岗等楚墓中也有少量玉器出土。

二、淅川楚国玉器的分类和用途

目前淅川已出土的楚国玉器共有二十多种,按照用途我们可将其分为礼玉、佩玉、生活用具和其他四大类。

(一)礼玉有璧、琮。礼玉顾名思义就是礼仪用玉,是天子、诸侯和贵族们在朝聘、祭祀等礼仪场合中使用的玉器。据《周礼》等古文献记载,用于祭祀的六种玉器——六瑞是用于祭祀天、地和四方的祥瑞之玉,由璧、琮、圭、璋、琥、璜组成,六器是礼的最高象征物,因而特别珍贵。从目前出土的实物来看,淅川出土楚国玉器中礼玉仅有璧、琮两种。璧是圆形扁平、中有圆孔的玉器,古文献记载“以苍璧礼天”,可见璧居礼玉之首。从它最早在良渚文化中出现,就不仅代表着人们的身份、地位、等级、权力,更是财富的象征。琮是一种外方内圆长短不一的筒状玉器,是礼器,但仅见两件,是楚人制作还是从他国流入尚难判断。

下寺1号墓出土的云纹玉璜

徐家岭1号墓出土的玉环

(二)佩玉有玉璜、玉玦、玉佩、玉珩、玉环、玉人、玉珠、玉牌等,为随身携带或佩带的装饰品,其中玉璜、玉环和玉牌出土数量最多。玉璜多成对出土,下寺1号墓出土的云纹玉璜,呈棕黄色,为半环状,断面为椭圆形,器身作蚕节状,蚕头较粗大,蚕尾较细;徐家岭10号墓出土的一对扇面形云纹璜,青玉,有内外廓,线刻卷云纹、涡纹、网纹和S形纹,两端的上部各有两个扉棱,两端和下部各有一个缺口和豁口,腰部有一个圆形穿孔;徐家岭1号墓出土的玉环,青玉,呈淡青色,有外廓,线刻卷云纹、涡纹和弧形三角网纹,线刻精细流畅,从花纹看,可能是由璧改制而成;下寺7号墓出土的玉牌,青白玉,温润微透,正面刻一侧视的人首纹,前有刘海,长发后披至肩上,浓眉,“臣”字目,云形耳,蒜头鼻,吻前突,大嘴紧闭。背饰阴刻双钩变形龙纹,上下端向饰两个钭钻孔;和尚岭2号墓出土的云纹玉牌,青玉,长方形,长边三个缺口,短边两个缺口和各两个穿孔,饰云纹和圆涡纹。

(三)生活用具有玉梳、玉笄、玉觹等。玉梳是贵族们的生活用具,主要用来梳发,亦可用作头饰佩带。玉笄是束发用具,同时也可用为头饰。笄可分为笄身和笄帽两部分,笄身是簪发的用具和饰物,笄帽则是装饰玉笄的附属饰物,下寺二号墓就出土了两件笄帽。玉觹是一种上宽下尖的玉佩饰,《说文》云:“觹,佩角锐耑可以解结。”说明觹貌似角状,最早是古代人们用来解绳结的工具。淅川所出玉觹多为野猪牙状,上端略宽,稍弯曲,下部尖锐,原为象骨或兽角制品。考古发现表明,早在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山顶洞人就有用兽牙做佩饰的实例,商周时期成为人们所普遍喜爱的佩饰品种,两周时期则多用玉雕琢而成,不过,这时它的实用功能已经不复存在,而成为贵族等级身份的标志物。也有学者认为,佩戴玉觹的人表示其有决断能力,这应该是原意解结的延伸。下寺二号墓出土的玉觹,青白玉,有褐色沁斑。呈扁薄体,角状,两面皆有相同的纹饰,粗端阴刻龙首纹,口微张,圆形目,上下侧饰齿脊,表示龙头,身饰两个龙首纹,上下饰绞丝纹。弧背外缘处有一穿孔。从下寺楚墓三座大型墓中都出土十件以上玉觹的现象来看,玉觹是颇受楚国贵族喜爱的重要装饰品。

(四)其他有玉珠、玛瑙珠、翡翠珠等,数量颇丰,主要用作装饰品。

三、淅川楚国玉器的特点

淅川楚墓被盗严重,使我们很难了解玉器的全貌,特别是对研究玉器的种类、组合、特点等都带来了很大困难。在此,我们只能根据现有材料对淅川出土楚玉的特点做出初步地归纳和概括。

(一)礼仪用玉种类骤然减少,玉璧在礼玉中独领风骚。

下寺7号墓出土的玉牌

和尚岭2号墓出土的云纹玉牌

下寺2号墓出土的玉觹

淅川出土楚国玉器中礼玉主要是玉璧,玉琮,仅出两件,六瑞中的圭、璋、璜、琥则根本不见。礼玉的骤然减少,显现出楚玉组合的鲜明特点,也是楚玉区别于中原各诸侯国玉器的重要标志。《齐太公世家》载“熊渠曰:‘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由此可见,一直自称蛮夷的楚人对周玉所代表的礼制文化并未全盘接收。

在其他礼玉急剧减少的同时,唯独玉璧这一传统玉器倍受尊宠,在新的历史时期被赋予新的生命活力。西周的玉璧多为素面,仅个别有阴刻龙纹。春秋时期,素面玉璧仍然流行,但在玉璧上雕刻阴刻线和隐起浮雕花纹的现象突然大增,增强了它的艺术观赏性和珍贵程度,也扩大了璧作为礼玉之外的社会功能。与其他列国所见玉璧上的装饰花纹相比,下寺楚墓出土玉璧雕刻的纹饰最为集中、数量也最多,下寺2号墓出土的两件玉璧为青白玉,受沁后呈浅黄色,璧孔正圆,璧外面两侧有六个突起的脊牙,一面向外突起,偏中部有一半圆形豁口,正背面均刻云纹。

璧之由来已久,人们为何格外青睐楚国之璧?其中的奥妙何在?现在看来,楚国玉璧之珍贵,除去玉料的产地问题目前尚难确定之外,玉璧的花纹、工艺、尤其是形制上的变化创新和与众不同应当是主要原因。

六瑞之说本身就是汉儒们对先秦时期的追述,其实与考古发掘实际并不相符。玉璧在良渚文化中一出现,就有学者对其用途提出了质疑,并提出了玉璧主要是作为财富的象征物的看法。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玉璧作为财富象征的作用更加突显,一件玉璧可以交换十五座城池,正是玉璧价值含义的真实反映。因此,淅川楚墓中的玉璧究竟是祭天的礼器还是财富的代表,抑或二者作用兼而有之,有待进行更深入地研究。

下寺2号墓出土的两件玉璧

下寺楚墓出土的长方形穿孔玉器

(二)各种玉佩饰种类繁多,反映士大夫“君子之德”的成组玉佩大量涌现。

《礼记·玉藻》曰“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君子于玉比德焉。”古代君臣佩玉,尊卑有度,不同的贵族所佩戴的玉存在着等级上的差别,墓中随葬的玉器数量越多,器物的组合越全、越复杂,墓主的地位就越高;这一点在已发掘的楚墓中表现得十分明显。在楚国的大中型墓中,随葬玉器的种类、组合等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别,不仅如此,不同等级的墓中,所出土的玉器质量也极为悬殊,凡此均说明,玉器非常珍贵,随身佩戴可显示身份,它既是当时的高级奢侈品,也是各级贵族们的专利品。考古发掘资料表明,至迟到春秋中晚期,楚国贵族已经广泛地使用玉佩饰,随着时代的推移,玉佩饰制作越来越精细奇巧。下寺楚墓出土的长方形穿孔玉器,下面形制和纹饰与方牌饰相同,长方体两侧各三缺口,上下部各三个穿孔,上部两个缺口,下部一较大方形缺口,背部雕长条形沟槽,其体量不大但设计可谓费尽心机,极其工巧,可能是属于穿缀于织物上的一种装饰。成组玉佩更是倍受高级贵族喜爱,组合也愈趋复杂化。淅川楚墓玉器出土时位置已经错乱,我们已很难复原出组合玉佩的原貌,但显而易见的是,下寺大型贵族墓皆出土有虎形玉佩,玉牌、玉觹更是一座墓内多达十数件,虎形玉佩、卷云纹玉牌、玉觹等正是成组玉佩中的主要构件。在出土玉佩最多的下寺M1、M2、M3、M8等墓中,出土了成双成对的玉虎、玉环或多件偶数的玉牌,它们也是和管、珠等编缀而成为组合玉佩。从淅川楚墓出土玉佩数量看,玉牌、玉环、玉觹是最受楚人欢迎的佩饰品种。从总体特征看,大都构思新颖、造型别致、工艺精巧,是楚玉中最具特色的代表器物,即使在中国玉器史上,亦不愧为独树一帜的艺术珍品。

(三)、春秋时期与中原各诸侯国大同小异,战国时期自身风格逐渐形成。

从淅川楚墓出土玉器情况看,春秋时期受中原文化影响较大,在器形上与各诸侯国几无差异,如璧、玦均是固定格式,璜均有三孔可以佩挂,造型古朴,纹饰凝重,显现出浓厚的西周遗风。但也出现了一些悄然的变化,如下寺1号墓出土的一对虎形玉佩,变一面坡斜阴线为隐起面处理,细部施以较细的变形涡纹,粗中有细,相得益彰;下寺2号墓出土的云纹玉璧,边沿装饰了突起的脊牙。一方面继承西周的固有传统,一方面孕育新的发展因素,成为春秋时期淅川玉器的鲜明特点。

战国时期,政治上诸侯纷争,学术上百家争鸣,文化上百花齐放,艺术上一派繁荣,这些都为楚玉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铁器的大量使用,使玉雕工具和雕琢技术都大为改进,玉雕工艺一改几千年来的单纯简练和一味追求形似的古朴作风,转而向精雕细刻的工艺、生动传神的造型方向发展。玉器上细线阴刻图案增多,琢玉技术已臻成熟,玉器品种有增多趋势,各种佩玉成为主流,造型上传统“C”形构造的龙变成了“弓”形、“S”形及其他更加活泼的造型。玉器的风格更趋于写实,各部位刻画逼真。玉龙是战国时玉文化的代表之一,楚国玉龙更是别具风采,淅川出土的龙凤玉佩饰件,真可谓千姿百态、龙飞凤舞。雕琢工艺线条流畅,柔婉细腻,回环逶迤,富于变化,充满节律感及运动美。纹饰种类增加,比较流行的有云纹、雷纹、蒲纹、谷纹、涡纹、网纹、龙风纹、螭虎纹等,形成了设计精巧、制作精致、风格独特的玉器文化,并对汉代玉器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四)纹饰新颖活泼,蟠虺纹、谷纹、云纹、龙纹等成为新的装饰母题纹样。

下寺1号墓出土的虎形玉佩

下寺2号墓出土的云纹玉璧

下寺1号墓出土玉璧

下寺楚墓出土的方牌饰

下寺1号墓出土的兽面纹玉牌

蟠虺纹是春秋时期新出现的一种纹饰,楚国在其流行不久便大量采用并进而将其推向极致,它与一些环曲流畅的阴刻线纹相互勾连,满布在隐起的兽面、龙、虎等各种形状的图形之上,造成一种空前繁复富丽的作风。下寺1号墓出土玉璧,棕黄色,玉质较细,正面刻有浮起的蟠虺纹,内外沿各一周绹索纹;下寺楚墓出土的小型长宽3厘米左右的方牌饰,数量不少,其四周有对称齿脊,短边两侧各琢有两个小孔,正面阴刻双色云龙纹或蟠虺纹。下寺1号墓出土的兽面纹玉牌极其精美,青玉,受沁呈乳白色,上宽下窄,略呈梯形,四边均有牙脊,上下边中部各有一穿孔,玉牌正中下部是浅浮雕的兽面纹,两侧上下对称各有一组龙纹,四周的牙脊似为两侧龙首的口舌、鼻、目、角的轮廓,细部填以缜密的束丝纹和麟纹,其间饰以蟠虺纹,卷曲盘缠,神秘莫测,堪称绝世精品,它见证了楚国制玉工艺水平,为春秋晚期玉器纹饰的典范。

(五)工艺先进,制作精湛,透雕技艺广泛使用

淅川玉器的纹样有云纹、雷纹、蒲纹、谷纹、涡纹、网纹、圆圈纹、圆点纹、钭格纹、方格纹、直线纹、弦纹、水波纹、綯索纹、蚕纹、蟠虺纹、龙凤纹、螭虎纹等,在工艺上采用了隐起、平凸、镂空、阴线、单面或双面琢等多种技法,它集平雕、浅浮雕、透雕、阴线刻等技法于一身,雕琢出许多难度极大的工艺品,尤其是透雕技艺更是开创了玉器制作工艺的先河。

下寺楚墓出土的边缘有齿脊玉璧是一种新的形制,它采取浅浮雕减地隐起工艺和阴刻线工艺,琢磨出繁密有序、构图严谨的蟠虺纹和勾云纹,可谓独具匠心。设计构思的创新与精细的琢磨技术,应该是楚国玉璧深受各国诸侯、王公贵族喜爱的深层原因。下寺10号墓出土的一件玉柄铁匕首以青白玉雕成,匕呈柳叶状,锋圆钝,以玉作柄,与无格剑柄相似,有彘与首,柄身饰窃曲纹和龙纹,格中有孔,是我国目前所见年代最早的玉具剑之一。这说明大约在春秋晚期,楚国的玉匠已经掌握了将玉质材料用于铁器装饰的技术。淅川楚玉以其独特的造型、新颖的纹饰、精湛的工艺显示出自己鲜明的个性特色,充分显示了楚国玉匠无与伦比的创造才能,并以此赢得了社会的普遍赞誉。

下寺10号墓出土的一件玉柄铁匕首

玉器所凝聚的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思想的宝贵财富,几千年来,潜移默化地浸染和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对提升民族素质,对民族心理、民族品格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铸就了中华儿女的民族精神,培育了炎黄子孙的高尚情操。中国人典雅、含蓄、温和、礼让的形象素质在一定程度上是玉材美德的再现,具有无可比拟的独特魅力。

淅川出土的楚国玉器作为楚文化的一枝奇葩,融物质、精神、科技于一体,积淀着丰富的宗教、道德、政治、美学等文化内涵,体现着楚人的性格、精神和审美观念,放射出楚文化璀璨夺目的光彩,在我国古代玉器史上占有特殊的历史地位,是中国文化数千年连绵不断、生生不息的历史见证,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独树于世界艺术之林。

注释:

①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淅川和尚岭与徐家岭楚墓》,大象出版社,2004年。

②河南省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河南淅川县徐家岭11号楚墓》,《考古》2008年5期。

(本文图片由作者提供)

猜你喜欢

玉璧玉佩玉器
六器之首 苍璧礼天 山东博物馆镇馆之宝鲁故城大玉璧
明中期的玉器研究
格物天圆
——中国历代玉璧纹饰的演变
探究玉器的鉴赏与收藏之间的关系
陈述古墨钟破奇案
西汉玉器的鉴定
彰显丝路文化与爱情的绣花玉佩荷包
先秦时期组玉佩的设计理念探究
冰盒电池
中华文明的第一块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