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明月出天山》玉雕创作漫想

2018-10-27陈曙明

新疆艺术 2018年4期
关键词:和田玉昆仑玉雕

□ 陈曙明

这件和田玉青花籽玉,青、墨、灰、白玉四色与白浆皮色形成层次丰富色彩奇幻的水墨山水,有种原生态的审美意境,苍凉幽静、缠绵深沉。“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渡玉门关……”,不由让人想起李白的《关山月》,仿佛身处月色朦胧的水墨画中,青黑色云雾缭绕,寒风劲疾,虚映一轮皎净明月;几峰白色冰川,瑞雪千里。沉重的夜幕压着隐隐的边关城楼,“暮霭沉沉楚天阔”,如浓浓的离愁别绪。山脚下三个古代戍边将士,望月思乡,战马悲鸣,“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冰川上一片白色云雾如泣如诉,幻为月仙嫦娥飘逸于群峰和边塞城上,为感伤的将士们寄托乡愁,寄情于万里之外的故乡亲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情感流淌,荡气回肠。

冰雪与烈风是西域边塞自然环境的主要特点之一,“天山雪云常不开,千峰万岭雪崔嵬”、“能兼汉月照银山,复逐胡风过铁关。交河城边鸟飞绝,轮台路上马蹄滑”、“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等诗句,让人不由觉得这些都与这块青花奇玉的“天成之色”贴近。

当我看到这块不起眼的玉,就联想到西域的边塞诗句,难道和田玉的生命是由壮阔的西域自然精神而铸造?与古今戍边将士苍茫岁月、前世离別今生相聚而暗合?玉与诗情,相融相通。我在设计当初,一夜酒醉,眼中朦胧之处,尽是玉魂与尔同销万古愁的情怀。顿时心中吟出一首诗来:

宛如唐诗声声吟,

日月入怀风嗖嗖。

此时莫问江河水,

酌酒千坛心中流。

唯有玉杯盛明月,

醉卧天山梦相酬。

《关山月——明月出天山》原料、设计图、原石上画样

醉眼朦胧的我发现这块和田青花美玉,与西域冰川清透的月色如此相近,与边塞戌客思乡豪情如此相融。

玉包含人生理想、品质和德行,甚至天地之道行。据王开元先生等著《西域文化对中国古代诗歌的影响》所统计,我们不难发现《诗经》中“玉“字共出现17次,与“玉”有关的词有27个,如“璋、瓒、珈、琼、琢、理……”。诗以言志,诗歌表达着对天地自然精神之赞美、对人性善知情操之抒发、对未来理想浪漫之倾述,它必然与象征“仁、智、义、礼、乐、忠、信、天、地、德、道”诸善美为一体的文化载体——玉,有深刻的联系。

而中国古代玉文化,与西域文化有很大的联系,因为中原的玉石有很大部分来源西域昆仑,即以今天的新疆和田玉为主。昆仑美玉——和田玉自身传承的文化元素,西域边塞诗歌反映的民族精神,都与和田玉文化内涵一脉相承。

西域昆仑文化浪漫神奇,瑰丽多彩。昆仑山水沧桑纯厚,刚强雄浑。西域边塞诗歌壮怀激烈,豪迈自由。西域玉雕亦是异域奇风,质朴无华,奔放洒脱。

“理”字在《说文》里,谓之治玉,治玉即琢玉,附合玉石自然纹理进行琢玉,引申意治理,附合自然社会法则及特点治理社会和国家。古人深知琢玉和治世的共同理念,即当下常说的生态谐合,自然与我合一,治玉关系着自然生命。习总书记十九大中提出把我国建设成五位一体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已提到很高的地位。保护合理开发自然资源,追求生态谐合,就要改变以往盲目满足欲望的生产和消费组织结构,从而抑制市场在促进挥霍性消费中的作用。玉的开采关系生态环境的谐和,玉的雕刻关系人的创作美与玉的自然生态美的谐和,玉器的佩带者及销售者依然反映着“人与自然与社会的心理状态的平衡”,谐合状态也是生态性的。玉雕品进入“新时代”的文化环境,它更应是“生态产品”,否则它跟不上时代步伐而衰落。玉文化与艺术要回归人性,人性回归自然,今后玉文化及艺术的发展,不会再成为唯以商业价值与工艺标准指导下“艺术”的附庸,更不是腐败文化滋养着的“无贿不成”的重器;它更应是复兴和传播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精神的重要载体。文艺是人民的文艺,讴歌时代、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玉文化及艺术才能真正反映百姓的愿望,在百姓中传播伟大的民族文化精神。所以玉雕家和佩玉者更要把这种治世的精神进行传承。

玉也印记西域昆仑文化精神及自然环境特点,昆仑文化孕育着中华文化,也是中华文化重要的起源之一,中华文化更是包含着昆仑文化。昆仑山上有黄帝人间的宫殿,黄帝种玉荣之果,“天地鬼神,是食是享;君子服之,以御不祥”《山海经校注》。原始社会有专职治玉的部落,在《穆天子传》就有记载,穆王之西行的目的地是昆仑。屈原在《楚辞》中也提到昆仑山,屈原自称为“帝高阳之苗裔”,高阳在哪里?姜亮夫先生主张“高阳氏来自西方,即今之新疆、青海、甘肃一带,也就是从昆仑山来的”。“我们汉族发展可能源于西方的昆仑,也只有昆仑山才是高阳氏的发祥之地”。楚是夏人的后裔,夏起于西北,“屈子心中所本象的‘旧乡’即老家是在昆仑”。卫聚贤认为:周族的始祖本是新疆西南的居民,穆王西征本是朝拜周族的发祥地,他祖先的故乡。因为周人确实自认是夏人的一支,寻玉昆仑,既是追溯夏、周本身的玉文化传统。也是在寻宝的表层意义下,寄托了寻根问祖及朝圣的文化心理诉求。罗绍文《西域钩玄》中提到,上世纪德国著名地理学家列吐芬(Richthofen又译为里希特霍芬)还根据新疆玉雕材料和《魏书·于阗传》断言中华民族来源于昆仑山以及于阗。

作品局部细节布局

周的祖先从昆仑来,穆王西行目地,寻根问祖,带回玉文化发展玉制,和田玉印记华厦民族的起源和历史,还有中华民族文化精神。昆仑文化精神,都可在昆仑山精华——玉中找到,玉中有这瑰丽的境界和诗情,更有为维护中华民族统一和为国为民的豪情壮志和家国情怀。

唐神龙中为安西大都护的郭元振,其《塞上》诗云:

塞处虏尘飞,频年出武威。

死生随玉剑,辛苦向金微。

久成人将老,长征马不肥。

仍闻酒泉郡,已合数重围。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玉中自有大仁大义、壮怀激烈的英雄豪情。

西域(新疆)文化植根于中华民族文化的土壤,西域自汉初纳入中国版图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反对分裂,维护各民族的团结、和平与祖国的统一,是西域边塞诗的一个核心内容和精髓,西域以其神秘多姿的面容吸引着诗人的眼光,成为有志之士建功立业、精忠报国的历史舞台,形成了以西域为舞台施展才华,报效国家的爱国主义传统。唐诗中更突显这种精神,李白、岑参、高适、王昌龄……戍边守疆,豪迈之外自有思乡离别之情,含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三国曹植《白马篇》:

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

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

捐躯赴国难,视死亦如归。

宋代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诗云: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明代陈诚《土尔番城》诗云:

路出榆关几十程,诏书今到土番城。

九重雨露沾夷狄,一统山河属大明。

天上遥瞻黄道日,人间近识少微星。

姓名不勒阴山石,愿积微勋照汗青。

清代戊戌变法的谭嗣同,少年之时曾随刘锦棠参加收复新疆失地的战争,其诗《河梁吟》言:

沙漠多雄风,四顾浩茫茫。

落日下平地,萧萧人影长。

抚剑起巡酒,悲歌慨以慷。

束发远行游,转战在四方。

天地苟不毁,离合会有常。

车尘灭远道,道远安可忘。

“抚剑起巡酒,悲歌慨以慷”。我因酒后感怀,思绪频繁,壮怀军魂,便与玉神合。吾不能仗剑走征尘,唯以酌酒琢玉魂。于是,这件《明月出天山》玉雕作品创作直抵自己心里,直抒胸臆,厚重的云雾,浓浓的愁绪,岁月的苍凉,英雄的梦想,玉中自然形态与边塞诗情相合。酒,成为这种生态审美谐合的“催化剂”,让自己不以模仿目前时尚的玉雕工艺为准,追求自由无束、热烈奔放的情调、快意的刀法、生态的亲合、浪漫的想象。

(本文图片由作者提供)

猜你喜欢

和田玉昆仑玉雕
我在南昌 你在哪
论玉雕山子工艺
传统的玉雕与玉雕的传统
昆仑润滑油
跨越昆仑
玉雕青松献祖国
和田玉子料特征
巨型玉雕长城和中华民族大团结玉雕图谱揭幕开放仪式掠影
浅谈和田玉文化保护与产业发展
浅谈和田玉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