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
2018-10-26张舒
张舒
传统的课堂,大多由教师提问题,学生来回答。教师在备课时,往往只重视向学生提的问题,设计的教学过程完全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成了摆设,配合老师演戏,这样在无形中,抑制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思维。时间一长,淡薄了学生的问题意识,缩小了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发展的空间。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培养问题意识,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尝试:
一、提供有利于培养问题意识的培养素材
(一)准备好学习用具
上课前,教师要提醒学生,将用到的学习用品,如:课本、练习册、草稿纸、笔、尺子等放在专用的地方,以便每次上课时都能快速拿出来,便于思维的发挥。
(二)调整好上课的状态
教师上课之前除了自身的状态要调整好,同时要教导学生学会自我身体的调整、心理和情绪的梳理,这样能够使学生尽快进入课堂学习状态,学生的学习情绪高涨,在学习过程中思维便会更活跃和自由,在课堂上思考问题的时候也会更有自己的想法。
(三)知识准备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地为学生提供生活素材和创设一些相对较活跃的素材,将下节课即将要讲的问题融合在教材中,让学生自己观察,寻找问题。
二、创设问题意识的情境
(一)提问角色换位
改变“师提问,生回答”的旧模式,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创新思维为出发点,变教师提问题为教师提供素材,学生根据素材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必须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营造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在教学中充分爱护与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肯定学生敢于提问的勇气,不断启发他们,促使他们求异、求新。
(二)教学生提问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教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方法。(1)合理选取一两个信息提问题;(2)从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提问题;(3)从知识的“生长点”上找问题,从旧知识到新知识的迁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4)从知识的“结合点”上找问题,从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上发现并提出问题;(5)联系实际生活找问题,从客观事实和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教学生从数学的角度看待并处理日常和社会生活中出现的问题。
(三)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1.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保护学生的问题意识,呵护学生问题的天性,什么时候都不能扼杀学生宝贵的问题意识。而且还要善待学生的“质疑”,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允许出现各种不同观点的交锋;作为教师也应学会欣赏学生提出的问题,应该从欣赏的角度去帮助或指导他解决问题,欣赏是一种心理品质,有欣赏才会有鼓励与保护。
2.教会学生质疑的方法,使其会问。教师要教会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提问题,在备教案时,多一些联系生活实际的教学内容,教师的提问也要有趣味性,以免过分机械使学生感到乏味。教师既可以从课题中发现问题,从课题本身切入,引导学生从基本处着手通过一个个自问来弄懂知识;在正面研究了问题之后,教师可以运用逆向思维来开拓学生的思维方式。
(四)结合教材,纠偏扶正
师生观念转变,学生愿意提问题后,一节课中就会提出相当多的问题,其中有些问题可能与教学内容无关。此时教师要对学生的提问仔細分析,认真地处理好如取与舍、详细与简略、课内与课外等各种关系,把与本节课无关的问题放到问题口袋里,重点分析有价值的问题,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创新课后作业,渗透问题意识的培养
(一)增强作业的层次性,渗透问题意识
作业的设计方面,教师可从实际出发,增强作业的层次性,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主要体现在作业目标的层次化、作业目标的可持续发展及短期目标和长远目标的相互兼顾等方面。比如在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后,可以布置一个综合性作业:帮王老板设计一个游泳池,并简单地进行材料预算。学生会提出许多问题,如:这块地有多大?能挖出多少方土?需要多少水泥、瓷砖?等等。这样的练习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增强作业的实用性,培养问题意识
数学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作业的设计应当增强其应用性,适当补充与实际生活联系较密切的内容。比如在学习完利息这节内容后,让学生积极地搜集银行的各种利率,并计算不同存款方式下的利息。这样便能很好地将课本与实际生活连接起来,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又增强了问题意识,使学生在生活中的问题意识越来越强。
(三)增加作业的形式,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教师的作业设计应当改变以往单一的形式,在数学作业中可以设计口头作业、阅读作业、论文作业和活动作业等形式丰富的形式,更容易让学生体会到作业的乐趣,而且在不同的作业形式下学生亦会产生更多的问题和想法,进而对学习数学会更有兴趣。
总之,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质疑问难不仅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更生动、更有趣,还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日常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主动提问的时间和空间,而且还要处理好“放”与“收”、“提问”与“解疑”的关系,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才能为学生的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