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程理念的小学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
2018-10-26王晓红
王晓红
摘 要:近几年,在我国不断推行新课程教育体制改革以及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数学作为小学阶段重要的基础课程,其课堂教学的情况已经引起了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新课程理念突出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完全适用于现代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发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一种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要形式的教学方法,突出了通过教学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进行有机结合对促进小学数学教育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基于新课程理念的小学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學习模式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
数学是小学阶段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是学生接受系统性数学教育的开端,对夯实学生的数学基础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是新课程理念的核心内容,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充分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将其应用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之中已经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对新课程教育理念的内涵进行深入解读,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合理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为学生开展教学活动。
一、将学生进行科学分组
对学生进行科学分组是小学数学教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并按照异组同质、同组异质的原则将班级的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的最佳人数为4~6人。教师应该合理安排学生的组别,保证每个小组中都包括学习能力较强、学习能力中等以及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这样的分组方式不仅能使学生之间形成有效交流,还能使学生通过自行分工的过程了解自己的优势。
二、合理设计小组探究任务
探究任务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关键。小学数学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应该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并根据教学目标以及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能力为其设计合适的探究任务。值得注意的是,首先,教师为学生设计的学习任务应该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使学生愿意主动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来[1]。其次,教师设计的学习任务应该具有较强的探究意义,使学生能真正通过探究过程对数学知识产生深刻的理解。例如,教师讲解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中《圆柱与圆锥》这一章节的内容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个探究“圆锥体积公式”的学习任务。为了突出学习任务的趣味性,教师可以利用一种生动的方法将其布置给学生,比如“小老鼠的家是一个圆柱形的房子,它过生日那天邀请了很多朋友到家里来,小松鼠的家是一个圆锥形的房子,它也想邀请朋友们到家里参加派对,但是不知道家里能装得下多少朋友,请大家帮助小松鼠计算一下它家房子的体积”。这样的学习任务布置方式不仅具有较强的趣味性,还能有效将学生的思维带入学习任务当中。
三、引导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过程
学生在小组间展开讨论和交流的过程是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核心部分,教师应该重视这个部分的教学过程[2]。首先,教师将学习任务布置给每个小组的学生,并为每个小组的学生发一些学习工具,比如,白纸、圆规、一瓶沙粒以及剪刀等。其次,教师让学生在小组中自行分工,鼓励学生在小组中大胆发表自己的想法,并利用教师发的工具完成学习任务。不同的学生其数学思维存在较大的差异,有的学生会根据圆柱的体积来推导圆锥的体积公式,有的学生会采用分别设置变量和定量的方式进行推导,有的学生会利用教师发的白纸分别制作成圆柱和圆锥再向里面倒入沙粒,对比沙粒的体积。学生在小组中合作探究的过程是学生理解和接受数学知识的过程。
四、构建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体系是小学数学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下,教师应该为学生构建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3]。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对在合作学习中得到的收获进行总结,形成学习心得,作为自我评价。其次,教师让学生根据其他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的发言情况以及参与情况对其作出客观的评价,作为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最后,教师对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学习态度以及学习效果作出评价,作为教师评价。由教师将这三个方面进行综合,形成对学生的全面评价。
综上所述,数学是小学阶段重要的教学内容,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充分意识到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重要性,并通过将学生进行科学分组,合理设计小组探究任务,引导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以及构建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的方式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通过本文对基于新课程理念的小学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展开的一系列研究,希望能为提高我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参考文献:
[1]王秀波.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交际,2016(22):218-219.
[2]蔡淑玲.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误区与对策[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6(5):94-95.
[3]傅开华.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12(12):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