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2018-10-26陈明艳
陈明艳
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推行,各种教育方法纷纷涌现,以此来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跟上新时期教育的走向,跟上学生的认知需求。情境教育在各个学科教学中的广泛运用,已经成为一种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载体。小学语文教学中,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运用情境教育方法发展和促进学生的情感以及认知能力,在实施过程中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从而主动建构个性的认知方式和知识体系,并提高积极参与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也是对教师教学水平、组织能力的检验和提升。那么,作为教师需要精心设计情境教学,能够寓教于情境之中,将语文教学内容转化成情境中可观可感的实践性认知,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笔者就情境教育在学生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做一探究。
一、语言情境,激发共鸣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结合教材内容运用语言创设情境不乏其例,利用导入环节创设语言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能够随着教师语言的引领,走进接下来的教学之中。例如,教学《乌鸦喝水》一课,教师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好奇心理,创设了这样的语言情境:“同学们,我现在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一只乌鸦口渴了,它飞来飞去想要找水喝,这边看一看,那边瞧一瞧,怎么没有水呀,好渴啊!突然……”学生一听要讲故事,格外专注,随之看到教师边说边做动作,教师一边绘声绘色地讲一边学着乌鸦扇动翅膀,并东瞧瞧西看看,学生被这生动形象的一面深深吸引,教师最后以“大家想想乌鸦怎么才能喝到水?”为故事的结束语,这一问题立刻成为学生同频共振的情感投入,脑海中浮现出乌鸦找不到水喝的焦急情形,怎样帮助乌鸦喝上水,学生迅速进入思考环节,教师由此乘势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
二、表演情境,触境生情
根据教材内容,教师创设表演情境,让学生置身于课文“原型”之中,更为直接地与文本亲近,融情入境,融情入本,体会课文角色的真实性,体验课文中的情感,从而做到物我合一,共情共通,借以提高学生的理解力,感受语文魅力。教师或者是学生自主参与进行舞台表演设计,重新编剧,角色的分配扮演,台词的熟知熟记,舞台背景设计,服装以及音乐音响等配备,着重体现表演情境的真实感以及逼真效果,这样学生也会全身心投入到表演中,感知感受感悟文章主旨,从而能够理解中心思想,获得语文知识建构。而对于作为观众的其他学生来说,看到同学活灵活现的表演,作为观众的自己也会跃跃欲试,心潮澎湃,让课堂气氛充满艺术气息,师生共同进入教材所要描写的故事情境里。如,教学《手指》一课,就采取表演情境教育,让学生在预习阶段就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表演分工和练习,在正式课堂上,让表演团队献上这一《手指》课文的一场舞台剧,五个人饰演不同的手指,各自按照课文中每一个手指的语言描述,拿捏好各个手指的说话语气。作为观众的学生在表演结束后,可以作为现场评价者,这样让台上台下融为一体,学生演,观众评,有的赞扬其中一个扮演手指的学生语气生动,还有的说“无名指”扮演者说的普通话不标准,另有学生说其中一位的神态不到位,教师借机询问这位学生,如果让你来演,你会怎么演,学生很有信心地说出手指的台词,的确语气生动,动作神态都很到位,博得了其他学生的阵阵掌声。
三、音乐情境,心驰神往
音乐是一种艺术,让现实生活变得更为美妙,也让情感变得更为丰富。音乐具有无限魅力,可以激起心灵的涟漪、情感的跌宕,也可以延伸想象的空间,用美妙旋律浸染熏陶人心,净化精神世界。音乐丰富的内涵能够让学生产生情感体验和心驰神往的想象空间。因此,在小學语文教学中音乐情境教育能够让学生随着音乐身临其境,冥想体验。如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教师结合课文创设了音乐情境,播放了一曲《让我们荡起双桨》的轻音乐,随着音乐的缓缓流淌,教师引导学生观看桂林山水的插图,让学生进入音乐的美妙氛围中欣赏,如痴如醉,一边享受桂林山水的美丽风景,一边心随境动,心随乐动,教师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一句话“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鼓励学生闭目聆听音乐,让学生展开想象空间,仿佛置身于桂林漓江山水中。教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优美音乐荡漾耳边,迷人风景就在眼前,学生的身心沉醉,在此音韵回旋的情境中,身临其境之感油然而生,自然而然打开想象的大门。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音乐情境教育,充分激发学生的感官体验,通过教师充满情感的语言诵读,学生获得听觉上的感官刺激,以及美妙旋律带来的“通感”感觉,学生的想象力丰富多彩,从而充分体验课文中的一景一物,并产生对语文的热爱之情。
除此之外,情境的创设多种多样,包括多媒体辅助创设情境、实物情境、游戏情境等,教师结合教材内容,选择合适的情境进行设计,并精心策划,以达到情境教育的最佳效果,从而不断培养学生的智力水平,培养情感体验,提高学生自学能力。情境教育的有效性的着力点就是是否符合教材需要,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符合教学实践,从而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