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巧用 提升效率
2018-10-26张耀
张耀
既短且精同时又具有很强互动性是微课独具的特点。随着微课以其独特优势成为不少课堂的“宠儿”,也正被广泛运用到教学实践之中。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课堂也不例外。尽管学生进入小学高年级,但是数学抽象思维还在培养之中,数学的难度也正在逐步加大,教师单纯借助板演的数学概念无法让学生完全理解,因此,根据高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针对数学中学生需要借助形象画面更能够理解数学知识,而且这一画面可以循环播放,能引动,可复制,同时短而精炼,就某一数学问题精准表现,着重强化教学中的难点、重点部分的数学知识以及练习等,教师融趣入课,融微入教,让微课这一现代教学形式走入高年级学生的视野之中,体验新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学生学习效率逐步得到提升。
一、激发学生兴趣,利用微课创设情境
小学高年级数学相比于中低年级的数学学习,是呈上升的趋势,也就是说,定义、概念、公式等逐渐复杂起来,学生的兴趣如果得不到激发,很可能对数学失去兴趣,甚至有的学生“不堪枯燥”的重负,从认真学习的初期开始走下坡路。兴趣是学生持续学习数学的内驱力。教师利用微课这一现代化的教学形式打造智慧课堂,通过微课创设教学环境,学生因为其新颖的表现手法而兴趣倍增,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学生的内心需求和认知水平,融教学内容于微课之中,引领学生主动分析和探究,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组合图形的面积》一课,为了让学生了解组合图形实际上并不陌生,生活中比比皆是,如何让学生领略组合图形在生活中的原型呢?教师将生活中常见的组合图形融入设计到微课之中,调动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力以及丰富认知经验。当微课向学生展示生活中的组合图形之后,教师顺势引出有关什么是组合图形,组合图形面积怎么计算等数学问题,由此激发学生解决这些问题的渴求,为顺利教学开好头、迈好步。不过,在学生的脑海中对“组合”二字充满了好奇,为了满足学生的这一好奇心,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向学生呈现组合图形进行拆解之后再组合的画面,由此在学生的心中形成了对组合图形的深刻印象。微课短小精悍,可以将冗长、枯燥的讲解精炼而又鲜明地呈现在学生眼前,引出本堂课的教学主题,从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二、生动形象,利用微课化解重难点
微课运用到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中,成功化解重难点成为课堂教学的“利器”。数学课堂教学中,每节课的重难点是学生必须掌握但又充满周折的重要部分,只有弄通弄懂这些重难点,学生才能掌握一节课的数学内容,才能够做到正确运用,解决数学问题,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否则,连最基本的数学理论、数学定义、数学概念都无法掌握,谈何运用数学原理去解决问题,又談何创新思维的培养和提高,更谈不上教学效果的保证。在小学高年级数学中,以往教师就重难点反复讲解的现象十分普遍,其实,越反复越机械,学生的认知会产生错觉,反而会造成学生听觉的疲惫感,心不在焉了,殊不知宝贵的课堂时间也被消耗了。微课替代了冗长反复的讲解,用生动形象的画面形式引领学生用最短时间接受和理解。如教学《三角形面积》时,课文中“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这一部分的知识点,是三角形面积的重难点,单凭教师讲解或者是组织学生讨论,收效似乎不大。教师利用微课制作动态视频,有效化解了这一问题。通过“平移”“闪烁”的视觉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首先完全重合三个三角形的底边,其次完全重合三条高,学生借助动态画面,有所思有所想,最终得出“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相等,与形状无关”的数学概念和认知,通过微课精炼短小简洁的画面演绎,学生从视觉中直观感受三角形面积的关键因素构成,建立了清晰明了的定义,微课让原本抽象的数学概念灵动起来,具体形象,让学生能够最快速度地理解重难点,并突破重难点。
三、强化练习,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课堂练习一直以来都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因为它是检验教师教学质量的一个具体体现,通过学生的练习批阅,教师也可以了解和掌握学生课堂学习的情况,并就存在的凸显问题和需要着重进行讲解的部分进行“深加工”“重回炉”的调整,从而不断满足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发展要求。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家庭作业是一种主要的练习形式,以书面形式完成。微课在小学数学练习中的运用,就显得更为现代化和智能化,一方面能够让学生体验网络化的数学练习模式,另一方面,在线完成练习形式以及在线交流平台极大地缩短了解题时间,学生之间可以就同一个问题进行讨论和交流,并能够高效完成练习作业。如,设计《比的应用》练习题,教师利用微课先让学生跟着制作视频温习巩固“比”的知识,以便于学生能够正确运用到解题之中,之后引出相关练习,如甲、乙两个数的比是5∶6,甲数是20,乙数是多少?学生根据在线练习,积极调动思维,有效完成了练习,保证了教学效果。
总之,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利用微课进行施教的空间领域很大,结合微课的特征,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结合教学内容,教师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地进行课堂教学,能够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