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科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
2018-10-26刘进才
刘进才
摘 要:在教学中家长判断老师好坏的标准就是学生的学科成绩,因此,在教学中学科老师的教学方法是决定学生成绩的关键。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如果把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入教学中是否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为了有效地验证这一点,从实际出发来分析在小学科学学科教学中有效地融入信息技术对教学有着怎样的提高,从而提高小学科学学科教学的高效性。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信息技术;融合;方法
一、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小学科学学科是一门知识比较丰富的学科,包含种类繁多,有物质世界、生命世界和生态环境等各个方面,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只是在于知识的讲解和传授,而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在课下老师并没有进行深入的了解,因此,在教学中学生记住的只是课本书面知识,在平时教学中多媒体教学相对而言比较少,只有在必要时才会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然而在教学中小学科学现象都是动态展现出来的,如果只是借助课本就无法把科学的现象进行全方位的解释。因此,为了有效地加深课堂教学效果,使教学能够通过多媒体播放出来,可以给学生视觉和听觉上的冲击,从而对实验现象和步骤有着深刻的记忆。再者就是利用多媒体可以进行有效的课外延伸,对于延伸的任何内容都可以利用网络搬到课堂中,有效地解决了因为地域和文化的差异导致的教学案例缺乏。俗话说“没有学不会的,只有不会学的”。会学和学会又是不同的概念,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地利用起多媒体,那么,课堂教学一定会充满无限的乐趣。
二、信息技术弥补科学教学资源匮乏
小学科学教学中,老师往往会依照课本进行解读,帮助学生认识书本所教授的内容,但是由于小学生本身思维有限,在遇到复杂性的问题时并不能真正地理解,在教学中就会造成教学素材脱离实际,而科学现象就成为所谓的“纸上谈兵”。例如,教师在教学中教授有关生命的知识时,小动物可以是很好的教材,但是学生没有真正接触过小动物,没有真正饲养过小动物,就体会不到生命的含义。而如果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就可以让学生观察饲养员在饲养动物时的步骤和过程,这样学生就会对生命的知识更有兴趣,从而促进教学的顺利实施。就是在教学中,有的课程会涉及月相的观察,要是让学生每天都去观察月相有点不现实,这时老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观察影片中的月相知识,然后自己用实际行动去验证视频中的观点,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教学质量,还可以让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能够主动去求证答案。
例如,在教学“观察月相”这节课时,由于天气变幻莫测,观察“月相”需要是晴天的晚上,如果遇到下雨天晚上就不会出现月亮,这样就会导致观察中断,为了解决这一难题,老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从网络上下载相关的视频让学生了解不同时间月亮的变化,并进行有效的延伸,帮助学生一起验证“天狗食月”的真相。
三、利用信息技术能解决科学学习效率低下的问题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科学教学需要老师在教学中融入探究知识,让学生掌握探究的技能,培养学生科学的兴趣和习惯,因此,在教学中对实验教学如果用多媒体来呈现,这样学生就可以第一时间通过观察来记录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例如,我在让学生做影响通电线圈磁性强弱的因素这一实验时,我就用实物展示台来展示学生的的实验记录,这样既直观省时又能加深学生的印象,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四、多媒体信息技术能转变科学教学方式
小学科学课堂中,老师的教学方法直接影响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如果方法死板、不灵活就会使学生在学习中无法理解科学学科中的一些现象,导致学生在学习上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让学生在理解中主动去探索科学的奥秘,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从真正意义上学会知识。例如,在讲解水资源的时候,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发现、解决问题。自然界中的水通过发生形态变化形成水循环,使淡水自然不断地得到补充。但随着人类社會的发展,水资源出现很大的危机,爱护环境、合理利用水资源已成为社会的热点问题。通过让学生了解水的各种形态,理解自然界中水循环的过程,让学生养成关心社会合理发展的习惯,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总之,在教学中如何正确地使用信息资源,让信息技术成为教学的辅助工具是关键。小学科学是一门空间思维较为丰富的学科,因此,让信息技术和学科进行有效的结合可以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的奥秘,从而促进小学科学教学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姚志明.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课程整合的探索[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
[2]张永涛,藏智超.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方法探讨[J].大学教育,2013.
[3]柯清超,陈蕾.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新发展[J].中国电化教育,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