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中小学生学习兴趣和动力的思考与实践
2018-10-26赵志杰
赵志杰
摘 要:教学改革的最高境界是将教师的要求转变为学生的需要。由此可见,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学生学习动机是至关重要的。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一个孩子到十二三岁还没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做老师的要为他担忧,担心他长大以后对什么都漠不关心,成为一个平平庸庸的人。”的确,如果一个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将会有什么成就呢?因此,教师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任务,就是培育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关键词:中小学生;学习兴趣;学习动力
当前中小学生教育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很多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和動力,学习变成了完成父母、老师的任务,处于一种被教育、被学习的状态。纵观历史上的大科学家、大学问家,很多人小时候并非我们认为的“好学生”,但他们从小就养成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愿望和自发的学习动力,成为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发展的杰出人士,如家喻户晓的物理学家牛顿、发明家爱迪生、化学家李比希。因此,培育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可以说是中小学教育工作者的第一要务。
一、中小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的因素
小学生通常是指7岁到13岁的学生,该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生理发育不成熟,他们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学习兴趣不稳定,并容易受外界的干扰。通过分析相关的调查数据了解到: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年龄小,自身很难产生学知识的兴趣,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往往简单而具体,学校的熏陶,老师的表扬,家长的鼓励,同学之间或者自身对新知识、新事物、新领域的探讨和感知,乃至于读一本好书、崇敬一个人都会促使他们产生学习求知的兴趣和动力。
中学生通常是指14岁到20岁的学生,他们开始形成了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中学阶段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主要来自四个方面:一是随着学习的持续和深入,他们自身逐步养成了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二是随着知识的积累和拓展,他们对探究和掌握更高层次的新知识有了更大的兴趣;三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开始感悟到有学识、有本领对于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从而激发了更大的学习动力;四是面临的升学考学压力也促使他们自发自觉地学习求知。
二、培育中小学生学习兴趣和动力的教学实践
学习兴趣与学习动力两者相辅相成。学习兴趣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学习动力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当前中小学生的教育现状,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应从四个方面培育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1.更新教学理念,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学习兴趣
传统的教学活动,忽视了学生的“学”,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课堂上,教师按照教案讲解理论知识,学生只是不停地做笔记,课堂成为教师唱“独角戏”的舞台。这样的课堂氛围是呆板机械的,师生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交流和互动。老师在课堂上“很卖力”地讲解知识,但学生往往不知道讲了些什么,更难以在课堂上就能吸收消化,教学效率非常低。长此发展下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极易被湮没。教学活动中,教师既要做好自身“教”的功课,更要凸显学生的“学”,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不同的授课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合拍合奏,他们就会积极配合老师,并愿意主动探索新知识,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也会被调动起来。
2.重视师生沟通,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互组成的统一体,为此,教学中不能忽视师生关系。传统的教学中,不太重视师生关系,导致学生与教师的关系疏远,教师始终处于“高高在上”的位置,学生不敢从心底亲近老师,自然他们对学科也提不起学习兴趣。教育其实不只是教授知识,而是要将爱注入教学中,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当教师与学生间的距离拉近,老师的人格、知识都会感染到学生,学生从内心里真正喜欢教师,并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达到“爱屋及乌”的教学效果。
3.完善教学评价,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唤醒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不能仅停留在教授理论知识上,而是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中小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中,他们特别希望能获得来自家长、教师的肯定、表扬。当他们得到肯定与表扬,就满足了他们对学习成就感的需要,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都会得到增强。反之,当中小学生接受了太多消极的评价,这不利于他们的学习,还会使得他们产生自卑心理,甚至有的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不听从家长、老师的管教,依然我行我素。鉴于此,教师要进一步完善教学评价,用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捕捉每位学生的优点,用表扬、鼓励代替批评,使得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下学习,唤醒每位学生的学习兴趣。
综上所述,培养中小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有很多种。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应在教学中反复探索,总结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当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提高了,他们的注意力自然会越来越集中,从“要我学”向“我想学”转变,并能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教学质量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辛星.激发高中学生数学学习动机的教学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4(22).
[2]李存.应用语言学动机理论对英语课程教学的指导作用[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