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突破教学重难点
2018-10-26赵淑华
赵淑华
摘 要:数学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应用很广泛的学科,这门学科可以培养学生缜密的逻辑思维,使学生养成在面对问题时进行理性思考的习惯。正因为这门学科的重要性,数学几乎已经成为我国的通识教育,我国小学数学教育也备受重视。但是,由于数学这门课程涉及的知识对于小学生来说过于抽象和复杂,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因此针对小学六年级数学重难点进行研究讨论。
关键词:小学数学;重难点;现状;改善策略
小学数学的学习内容除了包括基本的简单运算外,还包括较为复杂的方程式、解出未知数、分数的运算等复杂知识点,尤其是当进入小学六年级,学生面临升学考试,数学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对小学生成绩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但由于不同学生对这些复杂的知识掌握程度不同,再加上老师攻克教学重难点的方式存在问题,导致小学数学教学的效果差、效率低,学生没有能力和兴趣学习数学的结果。因此,本文将通过分析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及重难点,提出相应的改善策略。
一、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及重难点分析
(一)教学内容复杂,学生掌握程度不足
目前,小学数学内容的复杂程度使一部分学生学起来比较吃力,再加上数学内容本身的抽象性,使得学生掌握程度不佳。例如在小学六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学生对百分数的含义和意义理解不到位,无法在生活中感知百分数的应用;再如,学生缺乏对正、反比例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对正、反比例知识的理解存在困难。这一现状容易使学生掌握知识不牢固,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差,容易使学生形成挫败感,导致学生对数学产生厌烦心理,从而不愿意学习数学,最终导致教学效率低。
(二)学生好奇心强,学习自控力弱
由于小学生正处于天性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的年龄段,所以经常会出现在课堂上走神、说小话的现象。但目前,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与任务较重,老师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大部分时间在课堂上仍然采用“老师讲,学生听”的方式来进行教学,这种落后陈旧的课堂教学模式,不仅会导致学生丧失自主思考的意识和意愿,只听老师的讲授,不对知识进行思考;还会导致课堂枯燥无味,使学生学习数学成了被迫性的学习,无法调动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与小学生天性不符,学生没有兴趣学习数学,也就不能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热爱之情。
(三)数学教育理论大于实践,学生应用意识不强
在小学数学的教育教学中,有时家长、老师过于看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考试分数的高低,对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关注力度不大。这一现象一方面,容易导致学生只注重学习课本知识,但是对学习到的知识不能很好地进行应用,造成学生过度崇拜高分,但是对知识的应用意识不强,形成高分低能的现象,例如在分数这一节的教学中,若教师不注重教学的方式方法,只会让学生在进行分数运算时死记公式,忽略实际含义;另一方面,这样的教学模式容易导致学生丧失自我思考、自我创新的意识,导致学生无法做到应用与实践相结合。
二、小学数学重难点教学现状改善策略
(一)精简教学内容,侧重情境教学
为了小学数学教学效果,紧抓教学重难点,一方面,我国教育部门要对小学数学的课本内容进行改进,精简教学内容;另一方面,在进行小学数学重难点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地创设合理科学的教学环境,以符合小学生思维方式特点的教学方式,转化和改变学生在理解学习内容时产生的矛盾,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去做来加深对数学内容的理解。
(二)改善课堂教学模式,把学生作为课堂主体
在进行小学数学重难点知识教学时,要注重数学知识的整合和串联,在学习新知识时可以通过引入旧知识进行,激发学生好奇心。同时在进行教学时,要注重数学知识体系的构建,将内容化繁为简,通过指导学生自主观察、分析,培养学生自我独立思考的能力,例如在学习面积公式时,教师可让学生自主观察不同图形所对应的面積公式,找出其中规律,或通过变换为已知图形进行计算,开拓学生空间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三)加强生活化课堂内容教学,增强学生自主应用意识
如果学生无法做到学以致用,那么学了也是无用的。所以我国小学数学课堂教育应该注重实践教学。例如:鼓励学生自主设计数学模型、让学生举几个生活中运用到数学知识的例子等等,使学生充分意识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价值,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氛围,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还可以使学生加强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激发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的主动性,使学生在实践活动的学习中感受到成就感,做到学以致用。
三、总结
数学是我们在科学研究领域和生活工作领域中必须掌握的一门知识,也是高素质人才所必须掌握的一门知识。因此,小学数学作为青少年基本的知识教育应注重重难点知识的学习,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小学数学教育水平,为我国今后培养一大批数学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淑萍.如何突破小学数学教学重难点[J].课程教育研究,2017(37).
[2]汪志敏.试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及策略[J].新课程(小学),20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