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福娃在“幸福教育”中灿烂绽放
2018-10-26马国萍
马国萍
多年来,学校以“幸福教育”为旨归,以课程建设为立足点,从培养福行、修养福德、蕴养福慧和涵养福能四个方面横向构建了符合学生需求的多元化、层次化、个性化的“福韵课程”体系;从国家课程校本化、社团活动课程化、德育活动体验化、级本课程特色化、班本课程个性化、家长教师课程板块化六个方面纵向地进行课程体系的层级改革。通过以上“四横六纵”式的课程实施,全面培养学生感受幸福、创造幸福及分享幸福的能力,使学校形成全面、立体、可持续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国家课程校本化
我校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开发与实施以“12336”培养体系为目标,突显“幸福教育”一个核心,培养“德行、思维”两大品质,创新“8+N+3小福娃蹦极跳评价”“5X星级阅读评价”“学科思维评价”三大评价体系,突出“个性、超越、未来”三个关键词,彰显“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六大素养,不断地优化课程结构。
学校根据学科发展的内在规律进行了学科间、学科内及时间性的长、短线整合。譬如,在语文学科教学中进行了“单元整体教学整合”“课内外阅读整合”及“阅读与习作整合”的尝试,全面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构建大语文观的教学金字塔。
学校还通过长、短、微及“个性时”的课时编排,对学习时间进行了整合。
二、社团活动课程化
学校的“福韵时光”社团课程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出发点,每周五下午采用“混龄走班”的方式开展“游学式”社团课程。
36门“福韵时光”社团课程共分为道德素养、人文素养、审美素养、科学素养、身体素养五大类。道德素养里有《戏剧》《经典诵读》等;人文素养类有《国际象棋》《小学硬笔书法》等;审美素养类有《陶艺》《韵之舞》等;科学素养类有《创客》《DI创新思维》等;身体素养类有《中华武术》《易行独轮车》等课程。
三、德育课程体验化
学校以“福”文化内涵为引领,以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为载体,用经营课程的意识进行总体规划—梳理整合—推动转化—突出特色四个步骤来架构及实施系列化、主题化的德育活动,进而形成具有时间上的全程性、空间上的全面性特征的德育课程体系。
1.显性课程
多年来,学校始终以“3368”工程体系(即三福、三书、六礼、八个主题月)为抓手,不断地创新德育形式,拓宽德育渠道,努力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以主题性德育活动持续推进学生文明礼仪、孝善感恩、经典传承等方面的综合发展,逐步形成以“六礼”和“八个主题月”为亮点的德育特色课程内容,彰显以“福”育人的德育特色。
2.隐性课程
走进福一,我们看到一派和谐盎然之象:校园里,环境清新、文化育人;课堂上,循循善诱、博采众长;活动中,长袖善舞、健康悦纳。学校实行“小福娃蹦极跳”评价体系,学校对学生进行“
8+N+3”的多元评价模式。“8”即结合八大主题月评选的文明、悦读、健康、知行、智慧、和美、创新、博艺等8个项目的小福娃,“N”代表培养学生N种能力,“3”逐级评选铜、银、金三级福娃。
四、级本课程特色化
近年来,学校传承丰厚的“福”文化积淀,开发了第四级课程体系,即艺术类级本课程。
目前,学校开设了六门级本课程,即一年级“中华武术”、二年级“非洲鼓”、三年级“尤克里里”、四年级“葫芦丝”、五年级“陶笛”、六年级“管弦乐”。在每学期末,级本课程以“百人团队”的形式浩浩荡荡、气势磅礴地展现在福一师生及家长的面前,彰显了“福韵课程”的魅力华彩。
五、班本课程个性化
学校秉承“每一个小福娃都是耀眼的星”的课程理念,着眼于現在并关注未来素养,以全纳、适宜、精致、优质为价值追求,全力构建班本课程体系,努力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得到全面、充分、个性、完整的发展。
“儿童纽扣画”“纸模DIY”“创意折纸”“风情纸盘画”“悦妙口风琴”“海底世界”“缤纷蝴蝶画”“民间剪纸”等班本课程让福一的31间教室充满了“爱”的魅力与“幸福”的味道,让每一个小福娃都能在福一这块“福地”上求知、创新、个性化发展。
六、家长、教师课程板块化
学校以课程建设对学校及社会人文人力资源进行深度开发和利用,使学校教育、家庭及社会教育的资源有效合体,真正地实现校内外资源功能与价值的最大化。
1.教师课程
福一以“青蓝、新秀、骨干、名师”四大教师培养目标为抓手,以“阳光愉心工程、青蓝携手工程、学研健脑工程、智慧成长工程”四大工程为载体,分别开设了“教师培训”“草根讲堂”及“班主任工作坊”等教师课程,旨在通过“三磨”“三草根”“五个一”“课题研究”等主题系列活动中,引领教师以“五段式”成长体系为目标逐级成为乐师教师、修达教师、双贤教师、智慧教师及福育教师。
2.家长课程
随着福一的不断发展,学校决定在家长中“借智借力”,盘活家长中的优质资源,打开家校合作的新局面。为此,学校依靠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的合力开发了“家长责任体系”“亲子陪伴体系”“家长成长体系”课程,旨在学校内外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合作共赢的教育发展新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