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组合作对地理学习共同体形成的作用

2018-10-26顾玲燕

新课程·中旬 2018年7期
关键词:人口密度分组评价

顾玲燕

摘 要:现在中小学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评价体系。小组合作通过教师的合理规划、学生的分工协作来推动地理课堂的合作和探究,促进学习共同体的形成。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共同体;地理学习

曾经的地理课堂上,我总是激情表演,成为发光发热的焦点,却没有注意到学生眼中的失落或麻木。我们曾经接受的传统教育让我复制了这种教师输出—学生接受的教学模式,而在短期内我被它高效率的表象迷惑,直到我认为的好学生向我表达学习上的困惑和不满时,我终于意识到这种教学模式的问题。传统的教学模式没有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情感表达,压缩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空间,学生在日复一日的接受中也会逐渐丧失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我们教师要有意识地启发、引导、点拨学生,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参与,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我认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很重要。教师要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人翁地位。

当我抱着学生是主人的心态去面对学生时,我发现学生在面对“角色转换”时也是困难重重。地理课在学生眼中是“副科”,心态上很轻视,基础也很薄弱,常识更是不够用,更糟糕的是大家水平参差不齐,课堂成了少部分同学的“天下”。如何能够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满足不同的需要呢?如果在个别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发挥不同水平和特点的学生的作用,从而形成学习共同体是否会更有效呢?

当我将想法付诸实践后,我发现小组合作需要调动全班同学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对课堂要有很强的操控能力,学生也要积极配合。我对自己实践中的一些问题做了改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分组是个技术活

我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班级中的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刚开始分组时我就简单以同桌为一组,但最后发现两人一组势单力薄。因为两人水平都有限,很多问题同桌之前讨论了半天也没有答案;或者因为分组太多,各组有各组的想法,会有二十几个答案。在发现这些问题后,我又换了一种方式分组,按座位的排列三组同桌共6人组成一组,这样增加了成员可以使小组合作不冷场,又可以减少小组数量使每组成员都有展示答案的机会。但组员增加后,组内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占上风,每次合作都表现突出,而语言能力差的学生自身想法得不到表达机会,逐渐被边缘化,还有些行为习惯差的学生借此机会凑在一起聊天,小组合作难以发挥作用。

结合以上种种问题我再重新分组,这次我依然按座位顺序6人组合,但另外从班里选了几名地理基础好、组织能力强的学生分派到每组当组长。让组长进行组员分工。这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主动性、目的性、责任心都有了很大提高。

二、老师不能当摆设

课堂上,当同学们在小组合作、自主学习时,我们教师也要发挥自己的作用,用好手中的“指挥棒”。课堂上的小组合作何时开展、如何进行、能否成功,都和教师的引导分不开。当教学开始时,教师要为学生的合作创设场景、创造条件;当小组合作开始时,教师可以走入小组中进行观察并适当点拔、合理引导、启迪思路;面对分心的小组或个别学生时,教师也要及时提醒并加以引导。

在整个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全程了解学生状况、设计并把控流程、参与学生评价等,可谓是任务繁重。

三、巧问妙答真有趣

学生小组活动的展开需要教师合理设计方案、巧妙提出问题进行引导。

例如: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第二节《人口》中,读“我国人口密度图”,我上课初次提出的问题是:“请同学们讨论一下,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是怎样的?如果想让你选择自己最想居住的地方,你会选择哪里呢?”学生的答案各式各样,和我想要的答案并不一致,显然我的问题问的太宽泛了。于是我又改进了提问:“我国的人口密度是不是各地都一样?哪些地方人口密度大?那些地方人口密度小?人口密度大的地区有哪些吸引人的条件?(如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等)”

通过问题的改进,当我在另一个班级教授这部分内容时,学生对我提的问题都能或多或少地回答出一部分,每位学生都能参与,每个学生都有话讲,部分问题还产生了争论,适时激发了学生的合作兴趣,促进了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发展。

四、再好也要有人夸

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地理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习结果,也要关注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行为的变化。创设一种‘发现闪光点,鼓励自信心的激励性评价机制。”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我发现很难涉及每一组每一个人,只能对合作成果进行重点评估,而无法顾及对合作过程的肯定。我感到单单靠教师进行评价是不够的,学生的互相评价也很重要。因此我在小组合作中积极引入学生评价,引导学生从组员发言次数、问题讨论的思路、问题答案正确性等方面定期对小组讨论的情况進行评价。

总之,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紧跟时代要求,真正地改变教学观念,精心钻研教材,研究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地理课堂中携手共进,形成紧密的学习共同体。

猜你喜欢

人口密度分组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分组搭配
怎么分组
分组
高速铁路与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