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和文化”的初中和谐班级文化建设
2018-10-26张学东
张学东
摘 要:“和文化”乃传统文化之精髓所在,“和”字取义和谐、和善,在《易经》中有对“和”字的明确界定。孔子有云:“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此理论是孔子对于人际关系处理中的理性思考。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也发现,与学生相处时,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知识与优秀道德理念,取得的成效往往不尽如人意。而在班级中树立起和谐班级文化,促使师生心连心,却能取得卓越的教学成效。鉴于此,结合教学实践与浅薄认识,浅谈建设初中和谐班级文化的途径。
关键词:和文化;班级和谐文化;建设
一、科学规划班级目标,激发班级凝聚力
有了目标就有了前进的方向与发展的动力,目标的力量足以帮助我们冲破一切阻碍。在初中班级中规划适宜目标,既能勉励师生共同成长,还能帮助班级凝聚深厚向心力,发挥整体力量,共建优秀班级。班级目标的规划应当注意总体与单独的分别确立。首先班级的总体目标应当针对的主体是班级这一整体,即班级所要完成的总指标,例如在我所任教的班级中“班训”就可以作为我们班的总体目标。班级所确立的分目标应当注重时效性、适宜性与针对性,班级分目标中的班级学习情况、班级纪律遵守、班级道德风尚建设等,既要符合班级的实际情况,又不得与教学方案所偏离。在本班中通过倡导“和谐团结、勤奋思考与勇争优先”的精神,在班级中凝聚起强大向心力,指引本班学生朝着同一方向勇往直前,促使本班朝着优秀班集体的方向迈进[1]。值得注意的是,为了保障班级各项分目标能够切实完成,向总目标的前进方向不受偏离,班级应当定期开展相关的活动,用于检验目标完成状况、总结不足与收获经验,相信这样做不仅能够勉励班级继续前行,还能保障学生对于班级目标的认同感与参与度。
二、适当装饰,营造和谐班级氛围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一天很大一部分时间都将于教室中度过,教室环境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此外对于教师而言,教学活动的开展辅以美观舒适的教学环境,定能使教学开展事半功倍。除此之外,在班级中布置具有特色、符合审美的元素,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并对本班的特色班级环境感到自豪,进而大大增强班级凝聚力[2]。鉴于此,初中班级在建设和谐班级文化时,注重对于班级环境的装饰定能收获良好效果。
三、充分运用班会,切实做好学生德育工作
对于班会而言,不应当只起到总结学生学习情况、发布班级事宜与做好学习规划的作用。笔者认为班会的作用更应当注重对学生优秀三观的培养,只要能切实规范学生行为与学习态度,其他问题都将迎刃而解。因此,为了促进班级和谐文化建设,帮助学生树立优秀价值取向,本班级曾经多次开展过“我与集体心连心”“和谐文化引我行”等主体班会。此外每当有重要节日时,本班级也会展开适宜的主体班会活动,例如今年母亲节本班就开展了一次“感恩母亲节”的主题班会活动。总之充分利用主题班会这一媒介,帮助学生学习正确的价值观、相处之道,能够在班级中营造出和谐的氛围,增强班级向心力。
四、以爱育人,传播“和文化”
我国著名思想家孔子将“和”作为其人文精神的核心,将“和文化”运用到师生关系调节中,这不仅符合我国传统中庸思想对于为人处世不偏不倚的要求,还能在集体中形成一种中正和谐的关系,促使班级能够朝着一个不偏不倚、准确的方向前行。鉴于此,教师在对班级进行管理时,应当深刻意识到“和”的重要性,将自己对于学生的关爱毫无保留地释放出来,成为学生所依靠并能真正被学生所接受的教师[3]。例如,当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不应直接以长者的态度向学生提出批评,而是应当以平等的态度与学生交流、讲道理,提出自己的意见,并关注学生的变化,当学生表现好时,教师一定不能吝啬表扬,也许教师不经意的一句表扬就能成为其不断进步的动力。通过一系列富含平等、尊重与关爱的举措,定能保障师生关系朝着和谐互爱的方向发展,帮助班级树立和谐的班级文化。
五、家校共通,深度挖掘家庭教育作用
不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常都会收获不同的学习效果,这一点与学生不同的遗传因素、家庭环境等有直接联系。笔者认为,家庭因素是影响学生学习成效与道德发展水平的最关键一环[4]。鉴于此,教师应当主动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构建家校共通的教学模式,全面优化学生学习环境,提高教学质量与学生学习效果。具体的共同手段除了教师主动与家长进行通知交流外,笔者认为运用互联网技术,创建家校学习交流微信群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依托互联网的便捷性,教师可以直接通过互联网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家长了解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加以改进,协同提高家校教育质量,共同助力学生的发展。
“和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将之内涵融入初中班级建设与教学中具有重要积极意义。鉴于此,广大教育者应当创新、学习优秀班级建设理念,运用多种优秀教学手段与班级管理理念,建设和谐班级文化,促使师生之间能够互敬互爱、携手前行,并从根本上提高教师教学质量与学生学习成效。
參考文献:
[1]朱琦.初中班级文化建设的有效策略[J].新课程(中), 2017(4):214.
[2]张有花,白生莲.初中小班化教育班级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J].新课程,2017(35):19.
[3]梁妮.基于传统文化的初中班级文化建设[J].中学教学参考,2016(33):102.
[4]王昭辉.加强班级文化建设,促进学生和谐发展[J].天津教育,2017(4):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