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输血方法的选择与预后相关研究

2018-10-26刘伟

当代医学 2018年27期
关键词:血常规研究组急性

刘伟

(江西省萍乡市第二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江西 萍乡 337000)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属于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临床急症,如果病情在出现之后没有能够得到及时或有效的治疗,导致贫血等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就会明显加大,甚至还会有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休克等更加严重的情况出现,所以,输血治疗成为目前临床上公认的对该疾病进行抢救的一项重要措施[1]。但现阶段在临床上对输血治疗的具体时机和策略,还存在一定的争议,通常情况下会以血红蛋白水平作为依据对治疗期间的输血量进行确定,但这又会导致扩容量出现不足,或产生一定的不良反应[2]。限制输血和积极输血已经成为近年来临床上针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应用较为广泛的两种输血治疗方案[3]。本文主要比较分析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两种不同输血方式进行治疗的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11月~2017年11月本院收治的60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按照输血前血红蛋白水平和输血方法的不同均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中消化道出血发病时间1~36 h,平均(10.8±3.5)h;男19例,女11例;年龄22~74岁,平均(45.1±4.7)岁;肝硬化出血12例,静脉曲张出血9例,消化性溃疡出血5例,非静脉曲张出血4例;研究组中消化道出血发病时间1~38 h,平均(10.3±3.1)h;男21例,女9例;年龄22~78岁,平均年龄(45.4±4.9)岁;肝硬化出血14例,静脉曲张出血9例,消化性溃疡出血6例,非静脉曲张出血1例。两组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研究对象均自愿参与研究,且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实施积极输血策略,当患者的血红蛋白低于70g/L时给予输血,输血后的目标血红蛋白范围为80g/L以上。

1.2.2 研究组 实施限制输血策略,对输血量进行严格控制,当患者的血红蛋白低于60 g/L时给予输血,输血后的目标血红蛋白值范围为70~80 g/L。

1.3 治疗效果评价标准 ①休克症状得以扭转,患者意识状态清晰,每分钟脉搏次数达到90次以下,血压水平和肠鸣音状态均恢复正常,呕血、黑便症状完全消失;②胃管引流液明显变得清澈;③胃镜检查显示,出血已经完全停止[4]。符合3条定义为临床治愈,符合2条定义为显效,符合1条定义为有效,3条均不符合为无效。

1.4 观察指标 ①治疗后再出血率和治疗期间不良反应;②血常规指标水平治疗前后改善幅度;③出血治疗总有效率;④症状消失时间、内镜检查结果复常时间、治疗总时间。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 18.0软件,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后再出血率和治疗期间不良反应 两组治疗后再出血率和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后再出血率和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比较[n(%)]Table 1 The rebleeding rate and the adverse reactions during the treatment period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n(%)]

2.2 血常规指标水平治疗前后改善幅度 研究组患者血常规指标水平治疗前后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常规指标水平治疗前后改善幅度比较(x±s)Table 2 Comparison of two groups of blood routine indicator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x±s)

2.3 症状消失时间、内镜检查结果复常时间、治疗总时间研究组患者症状消失时间、内镜检查结果复常时间、治疗总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症状消失时间、内镜检查结果复常时间、治疗总时间比(d)Table 3 The time of symptom disappearance,the recurrence time of endoscopy and the total time of treatm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d)

2.3 出血治疗总有效率 研究组患者出血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0.6%,高于对照组的67.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出血治疗总有效率比较[n(%)]Table4 Thetotaleffectiverateofbleedinginthetwogroupswas[n(%)]

3 讨论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近年来在临床消化科中已经成为常见疾病的一种,该病患者病情的起病较急、进展速度较快、临床病死率高,病情发展和治疗过程中会有不同程度贫血症状产生,严重的时候甚至还会有失血性休克、脏器功能衰竭等并发症出现,也有可能会直接导致死亡,输血是该病治疗和抢救的重要手段之一[5]。当短时间内出血量达到1 000 ml以上的时候,患者就会出现周围循环衰竭表现,当改变体位出现晕厥、血压水平的下降幅度在20 mmHg以上、心率水平上升幅度在10次/分以上,或有失血性休克出现,就应该对患者实施紧急输血治疗,以达到挽救生命的目的[6]。但是,对非大量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而言,输血治疗也并非是抢救的唯一手段[7]。因此,判断是否需要对该类患者进行输血治疗、选择输血治疗时机、制定科学的输血治疗策略,是摆在相关领域面前的一个非常重要和棘手的问题:一方面,该病患者机体血容量不足,使组织器官血供和氧供能力明显下降,一些重要器官的生理功能会因此而受到损伤,此时输血可使循环系统功能得到改善,并对贫血症状进行纠正[8];另一方面,输血治疗之后有出现相关并发症的风险,如果输血策略制定不当,就会使再出血等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增加[9]。目前,针对非大量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研究结果显示,最安全、有效的输血策略仍存争议,需要充分结合每位患者的血液动力学指标变化趋势、对生命体征指标变化情况等内容实施综合性的评估,对输血的潜在不利影响进行评估,进而对不同输血策略治疗所能够产生的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情况作出初步的判断[10-12]。

本次临床研究选择本院急性非大量上消化道出血就诊的住院患者60例,按照患者输血前血红蛋白水平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实施限制输血治疗和积极输血治疗。限制输血治疗策略是指在常规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按限制输血策略给患者输血;输血方法是当患者的血红蛋白低于60 g/L时给予输血,输血后的目标血红蛋白值范围为70~80 g/L。积极输血治疗策略是指在常规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按积极输血策略给患者输血;输血方法是当患者的血红蛋白低于70g/L时给予输血,输血后的目标血红蛋白范围为80 g/L以上。

在治疗过程中实施限制输血策略,可对不必要输血进行控制,在最大程度上节约血液资源,使不良反应减少。其在改善循环、纠正贫血症状方面的效果不次于积极输血策略。此外,还可以使患者的临床死亡率和再出血风险降低,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存率,减少住院费用,提高满意度。

在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患者治疗后再出血率和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率分别仅为6.7%和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3%和16.7%,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充分说明,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实施限制输血治疗的优势性、安全性、彻底性。可以使临床输血治疗得到进一步规范化,输血计划真正做到有据可循,使紧缺的血液资源,在最大程度上得以解决,使患者的病情也能够得到较为理想的控制。

总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在治疗期间对输血量进行科学限制,能够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缩短治疗时间,大幅度改善血常规指标,保证患者安全的同时,提升疾病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血常规研究组急性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
血常规解读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中西医结合治疗HBV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HBV DNA转阴率的Meta分析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
圆锥曲线解答题训练
末梢血与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价值
急性胰腺炎致精神失常1例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医辨证论治30例
血涂片分析在血常规检验中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