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小学数学中引导学生学习的有效策略

2018-10-25田治勤

西部论丛 2018年10期
关键词:学生学习引导有效策略

田治勤

摘 要:引导是教学中重要环节之一,特别是对于难以把握的内容和问题,教师要抓好时机进行引导,启发学生思考,最终解决问题。探索小学数学中引导学生学习的有效策略,提升学生学习数学实效,启发学生数学思维,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本文分别从对新旧知识的沟通时的引导,对推导过程把握的引导,对概念方法理解的引导,在学生对思想方法感悟的引导等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 引导 学生学习 有效策略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逐步确立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为此数学课堂教学也应进行改革与创新。利用“学导课堂”,才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升课堂教学实效,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也就是让学生先学后导、顺学而导、为学设导的课堂,在学生学的基础上进行有效引导,在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也注重了教师引导的价值,最终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获取了数学知识和技能。在具体的引导过程中,教师要了解学生学习情况,通过引导学生动手、讨论、验证等进行针对行性的引导。特别是学生模糊的,不能确定的内容要引导学生进行验证和讨论,甚至是进行深入的追问等,从而形成统一的、正確的观点和结果。教师引导要基于学、重点是把握引导的时机和方法,从而打造数学高效课堂,发展学生数学素养。

一、对新旧知识沟通时的引导

数学中的内容、方法与思想都是逐步递进的,其知识之间的有着一定的关联性。很多新知识的学习都是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上。为此,在教学时就要重视对知识的串联,促进学生对知识之间联系的感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做到知识的融汇贯通。例如,学习“用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而通常的办法是先结合线段图抓住关键句理解数量关系,再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或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进行解答。但是大部分同学理解不了,特别是解决求单位“1”的问题时时会出现很多错误。为此,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除了可以把青少年每分钟心跳次数看作单位“1”之外,还可以把它看作份数来理解吗?让学生说说思路和想法。学生通过交流和讨论,就能把分数乘除法解决的问题转化成了整数中与份数有关的问题,这样新旧知识就能联系起来,进而解决了现在的问题。知识不是单独存在的,其涉及到了多方面的关联性,而老师所要做到的就是引导学生把知识与知识融合贯通,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的提高。

二、对推导过程把握的引导

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提出让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学习任务。但是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经常需要进行推导,其过程的把握往往只是浅肤状态,甚至是一种模仿,这样就很难达到发现问题的本质。在学习“比的基本性质”时,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课本内容,认为验证比的基本性质的方法为:先写两个相等的比,再通过折纸、画图等方法进行验证。但是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需要验证的是“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 除外),比的大小不变”,先写一个比,再把这个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 除外),然后再用折纸或画图等方法验证这两个比的大小是否相等。对于推倒的过程,教师可以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引导,让学生知道推动的验证过程中是严密的、科学的,从而提升学生探究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思想的发展。

三、对概念方法理解的引导

概念教学也是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其数学概念和方法的字面意思学生能够理解,但是其真正的内涵就难以把握。为此,概念教学的关键就是理解,然后就是运用。而在理解的过程中,就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指导。例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学生对于“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梯形”中的“只有一组”一词,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让学生在动手中思考,一只手拿起平行四边形、另一只手拿起剪刀剪成梯形?这样就有助学生思考,对于“只有一组”涵义就理解了。另外在学习“量角“的内容时,教师要在对量角学会的基础上进行引导。让学生思考量角的度数代表什么,学生通过讨论后就是知道了量角就是知道有几个 1°。然后再把图展示个徐瑟看,让他们量一量,并说说为什么?学生通过讨论就明白了量是可以的,其关键是读出了多少个 1°角。

五、在学生对思想方法感悟的引导

数学的学习关键是让学生掌握数学思想,进而掌握数学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而让学生形成数学核心素养。学生对数学方法的掌握其关键还是学生亲身经历探究的过程而受到启发,而不是教师的教就能掌握。为此,教师要在学生进行实践和感悟的过程中进行引导,从从而促进学生掌握数学思想和方法。例如,在学习“圆的面积”时,当学生明白了圆面积的推导过程后,教师就可以问一问学生,推导过程中用到了什么思想方法?”孩子还真的能够说出是转化的思想、割补的方法等。教师要顺势引导说:“通过割补把面积还不会求的圆转化成了面积已经会求的近似长方形,你还想到了什么?”学生通过思考后,就会把圆转化成近似三角形和近似梯形,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相关操作和推导,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学上对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在老师的的引导下就会感悟到圆运用割补的方法转化成其他的图形时,其面积不会改变,结论也相同,即 S=πr2。

总之,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我们在确立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也要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学习要靠教师的引导和指导而完成,而不是学生任意发挥,不然就会偏离教学目标。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当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要做好恰当的应对,让学生掌握数学学习的方法和技巧,从而有效解决问题,获取知识,不断丰富自己的数学

素养。

参考文献:

[1] 陈梅. 小学数学教材中提出问题引导语编写的现状与分析[D].山东师范大学,2016.

[2] 吴梦园. 引导发现法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6.

[3] 朱木兰.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引导”策略及其运用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15(29):109.

[4] 王君平.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J].学周刊,2015(05):48.

[5] 庄欣.引导式自学和课堂讨论——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新探索[J].现代教育科学,2009(10):100-101.

猜你喜欢

学生学习引导有效策略
鱼水情深,相得益彰
谈微课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
网络时代大学生非理性爱国现象的引导
细细品味课堂语言 轻松享受教学过程
浅析初中地理课堂合作小组创建的有效策略
互动式教学法在大学散打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
构建职校高效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
有效开展幼儿游戏课程教学的策略探究
精心引导,实现学生语言积累多点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