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艺术档案见证江苏省淮剧团的发展与辉煌

2018-10-25

剧影月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现代戏淮剧剧目

艺术档案的管理工作是文化艺术中的重要内容,是记录艺术发展的重要环节,也是艺术创作和研究工作的重要数据库,是造福后代的重要财富。作为一名艺术档案工作者,深感艺术档案对剧团发展的重要性。多年来,我坚守“对历史负责,为现实服务,替未来着想”的精神,用肩上的摄像机、手中的照相机,拍下了一张张光彩照人、各具个性的舞台照片,摄制了一个个思想深刻、艺术精湛的优秀剧目,收藏了一件件不同时期、富有价值的图文资料,认真做好档案收集工作,与江苏省淮剧团发展一路同行,见证辉煌。本文试从艺术档案的角度,浅谈如下认识:

艺术档案展现了省淮砥砺前行的奋斗历程

艺术档案是一个剧团在创建、创作、演出、文化交流等工作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珍贵材料,是剧团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江苏省淮剧团在不同时期都有可书写与记载的发展历程。其有两大看点:

一是剧目屡获省、全国奖项,产生广泛影响。

60年来,江苏省淮剧团(以下简称省淮)排演了许多在全国有影响的优秀剧目。1980年,省淮以《打碗记》《乔迁之喜》《炊烟袅袅》一台现代小戏演遍苏北城乡,并赴沪作炮戏演出。《解放日报》《光明日报》分别以《三出小戏,一炮轰动》《一台现代小戏,轰动盐阜城乡》为题为之喝采。于是,盐城被誉为“小戏之乡”和“现代戏之乡”。《打碗记》获省会演演出一等奖、文化部优秀奖。1981年,省淮被吸收为中国戏曲现代戏研究会团体会员。1985年,《奇婚记》参加全国戏曲观摩演出荣获剧本、演出、表演、音乐等7个一等奖。因长期坚持编演现代戏成果卓著,1990年受到文化部表彰嘉奖。1996年《太阳花》获第十六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二等奖;1997年《小豆庄风情》获中国戏曲电视剧一等奖。2000年《太阳花》获第六届中国艺术节“贡献奖”。2006年,新版《太阳花》获全国地方戏优秀剧目展演“二等奖”;又获2007年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提名剧目”。2010年,《金字招牌》获第七届中国滨州·博兴国际小戏艺术节“优秀剧目”。2013年,《宝剑记》获全国戏剧文化奖“创新剧目大奖”。2014年,《祥林嫂》入选第四届全国地方戏(南北片)优秀剧目展演奖。2014年至2017年,《小镇》屡获省及全国大奖。从1960年到1985年期间,淮剧《打碗记》《奇婚记》等17部大小剧目分别由中央、上海、江苏电视台拍成舞台录像,其中淮剧《金色的教鞭》由江苏省电影制片厂拍成电影戏曲片,1996—1997年淮剧《太阳花》《小豆庄风情》(上下集)由省、市电视台拍摄成电视戏曲艺术片;2014年3月27日现代淮剧《祥林嫂》应邀赴上海天蟾逸夫舞台参加“苏韵繁花”江苏舞台艺术精品巡演、2017年11月4日现代淮剧《小镇》在盐城市文化艺术中心惠民演出,两部剧应邀中央电视台11频道“空中剧院”录制并播放。由于电视媒体的大力宣传,提高了省淮编演现代戏的知名度,扩大了盐城“淮剧之乡”的影响力。

二是剧目9次晋京演出,实现重大突破。

从1975年到2017年期间,省淮先后9次晋京演出。具体是:1975年6月移植演出的现代戏《红灯记·刑场斗争》赴京参加文化部主办的部分省、市、自治区文艺调演;1978年5月现代淮剧《金色的教鞭》《双送鞋》参加江苏省地方戏汇报演出团进京展演;1981年10月淮剧《打碗记》赴京参加全国戏曲现代戏汇报演出;1985年12月淮剧《奇婚记》赴京参加全国戏曲观摩演出;1995年10月淮剧《太阳花》晋京参加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展演;2005年8月新版淮剧《太阳花》晋京参加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展演;2015年11月《祥林嫂》赴京参加戏曲现代戏优秀剧目南北片交流展演;2016年12月30日淮剧《小镇》“救赎”片段参加中央电视台2017新年戏曲晚会;2017年3月淮剧《小镇》赴京参加全国舞台艺术优秀剧目展演。江苏省淮剧团之所以取得如此骄人的业绩,是走过了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过程。据不完全统计,60年来,剧团所创作上演的自创乃至独具风韵的代表性剧目达200台以上,分为两大类题材:1.古装剧及历史剧主要有《金水桥》《赠塔》《舍妻审妻》《白痴皇帝》《施耐庵传奇》《王玉莲》《宝剑记》等深受观众喜爱的淮剧剧目。2.现代剧主要有《一家人》《打碗记》《奇婚记》《太阳花》《祥林嫂》《小镇》《小城》等,这些剧目不仅丰富了城乡观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也给古老的淮剧注入了新的艺术生命,形成了江苏省淮剧团擅长创演现代戏的剧种特色。据记载,华国锋、李先念、江泽民、李岚清等许多党和国家的领导人都先后观看过江苏省淮剧团演出。艺术档案见证了省淮勇攀高峰的辉煌成就

信念就是冬末催醒春日的嫩芽,一旦有晨风的召唤,它便成为一道绚丽的风光。60年来,省淮人从未停止攀登艺术高峰的脚步;摘取戏剧王冠上的明珠,是省淮几代艺术家执着追求的梦想。在这淮剧《小镇》拼搏的过程中,我既是参与者,又是见证人。淮剧《小镇》从正式排练到首演,只用了二十多天时间,从此《小镇》便开始了圆梦之旅。2014年,《小镇》荣登“江苏省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剧目”榜首,并获得江苏省艺术节“优秀剧目奖”,初战告捷,士气大振,省淮人没有陶醉自喜,而是向着新的目标奋进。2015年5月主演陈明矿荣获第二十七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同年6月《小镇》又获第二届江苏省文华大奖;2015年10月《小镇》又赴苏州参加第十四届中国戏剧节演出,引起了全国戏剧界的普遍关注。2016年3月启动了《小镇》盐城市范围内各县(市、区)的首轮巡演活动,仅在上半年就演出40场,既听取了观众的反馈意见,又锻炼了这支年轻的演出队伍,使《小镇》在新一轮冲刺中更接地气。2016年5月《小镇》走进了中国革命圣地延安,接受红色老区观众的检验;6月,《小镇》进京演出受到了文化部部长雒树刚的接见,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和充分肯定。两年来,“朝着心中梦想前进,向着艺术高峰攀登”成为团队拼搏进取的力量源泉。2016年10月18日至19日《小镇》赴西安参加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评奖演出,再一次以其精湛的艺术、深刻的思想、完美的呈现,征服了大赛评委和西安观众,最终捧回了“第十五届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大奖”那块沉甸甸的奖牌。淮剧《小镇》被称为“在不断打磨中走向完美”的大戏,是“高原”上崛起的“高峰”。

淮剧《小镇》的艺术档案,蕴含着一个朴实无华的道理:每一份收获,都是省淮人坚持不懈的努力;每一滴汗水,都是省淮人追求成功的积累。一组数据,最能说明《小镇》的成功并非偶然,倾注了各级领导和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心血与汗水。该剧自首演以来,剧本反复修改26次,全国各地巡演回演出150多场,700多个日日夜夜的打磨,90多名演职员两年来的辛勤忙碌,终于有了梦想成真的收获!更令人惊喜的是,我亲手拍摄、收集与整理的淮剧《小镇》艺术档案能和观众见面。2017年11月16日至12月8日,盐城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举办“2017盐城市艺术展演月”,同时还举行由江苏省艺术研究院与盐城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联合承办的“‘回眸小镇’淮剧《小镇》艺术档案展”,分为“播种、耕耘、收获、辉煌及《小镇》惠民、传承教育、社会影响等多个篇章。省文化厅采取省市多部门参与方式,利用淮剧《小镇》的成套艺术档案,举办艺术档案展,首创以一部地方戏的艺术档案为主题举办展览的先例,真实记录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过程,向全社会展示了优秀舞台艺术的魅力,省内外1.4万观众参观该展览,在业内起到良好的示范效应,得到文化部贺信褒奖。

艺术档案是文化艺术工作历史发展的真实记录,它可超越时空范围,在更广阔的文化艺术领域发挥更大、更远的作用。通过淮剧《小镇》的艺术档案展,让我们再一次重温昨天的故事,再一次回眸奋斗的过程,再一次分享夺冠的喜悦……作为一名艺术档案工作者,能与江苏省淮剧团同发展,共命运,我倍感自豪、敬畏与感恩。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为繁荣和发展淮剧事业作出新的贡献。

猜你喜欢

现代戏淮剧剧目
秦腔现代戏《西京故事》的音乐创作技法分析
淮剧还好吧
浅谈推进淮剧进校园常态化
五大卫视2020年待播剧目预览
“戏曲现代戏研究”专题主持人语
文华大奖”获奖剧目
江苏淮剧博物馆漫谈
优秀剧目进校园
淘气包弟弟
中国戏曲现代戏研究会第26届年会在京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