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厚植文化自信 弘扬崇德向善
——南京医科大学大学生话剧团“仁心医艺·校院融合”专场演出侧记

2018-10-25

剧影月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话剧团票号话剧

2018年7月13日南京医科大学大学生话剧团在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演出大型史诗话剧《立秋》,省人民医院工会副主席王燕主持演出,南京医科大学、江苏省人民医院、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与南京市文联、剧协有关领导及话剧界专家应邀出席观看了演出。

江苏省人民医院党委书记赵俊教授在开幕式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盛赞《立秋》是我国新时期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为一体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现实主义名作,由南京医科大学大学生话剧团在省人民医院作专场演出具有重要意义。医学与艺术有很多互通共融之处,这场演出堪称“仁心医艺·校院融合”,希望通过这种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厚植文化自信,引导全院职工筑牢信仰之基、补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坚守“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敬业精神,齐心协力,为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和提升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做出新贡献。

赵俊书记现场宣布江苏省人民医院话剧团暨南京医科大学大学生话剧团正式成立,他的讲话作为专场演出的导言受到热烈欢迎,掌声雷动。

《立秋》的成功演出,不是偶然的,是对我国校园戏剧优良传统的继承,是值得肯定与称赞的。

一部中国话剧运动史表明,早在1907年旅日话剧先驱在东京创办春柳社演出《黑奴吁天录》作为中国话剧运动开篇之前,1899年上海教会学校圣约翰书院已有校园戏剧演出。他们在圣诞节晚会上编排了一出名为《官场丑史》的“时事新戏”,讽刺了封建社会腐败的现象,那是中国话剧的雏形。五四运动前夕,1914年11月天津南开中学成立了南开新剧团,被校长张伯苓誉为“南开最好的学生”周恩来参加了南开新剧团,成为骨干,不但担任演员,还在《校风》周刊上发表了《吾校新剧观》,提出“新剧之功效”在于“整重河山,复兴祖国”,“开民智,讲民德”,期以“神州古国,或竟一跃列强国之林”。这一崭新的戏剧观实为我国校园戏剧的正确指导思想,五四运动之后,校园戏剧与民族解放、民主革命运动互相结合,成为新文化运动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南京医科大学大学生话剧团自从2003年11月成立以来,在大学党委正确领导下,聘请江苏省话剧院导演陈永健为艺术指导,十多年来在正确方向的指引下取得了丰硕成果,在历届江苏省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累计荣获特等奖1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2项、优秀创作奖5项。

话剧《立秋》是山西省话剧团原创作品。最初启动资金仅有10万元,经过不断打磨,如今已列入国家艺术精品工程。中央党校经常在新生开学典礼时邀请他们前往演出,这出话剧弘扬了民族正气——剧中晋商丰德票号的道德规范:“天地生人,有一人应有一人之业;人生在世,生一日当尽一日之勤;勤奋、敬业、谨慎、诚信!”这样的正能量的主题思想对于当前改革开放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南京医科大学党委与团委具有远见卓识,他们长期以来在坚持重视医科教学质量的同时,不遗余力地开展校园戏剧,为的是让同学们在埋头钻研医学专业时能从文化艺术的熏陶中培养高尚的医德,面对当前社会负面的消极现象,能自觉地予以抵制,为营建医学新风尚作出贡献。

《立秋》就是他们选定的好教材。剧本以中国近百年来的历史变迁作背景,反映了晋商丰德票号的兴衰、荣辱与变革。全剧结构严谨,一条主线贯串始终,那就是丰德票号处于风云骤变的风浪中面临破产的危机,形成“银行派”与“票号派”激烈的纷争,何去何从?另一条副线是马氏家庭儿女婚姻爱情的冲突,是因袭困守绣楼的封建旧制还是让儿女走出绣楼奔向妇女解放的自由天地?这两条线纵横结合,相辅相成,构成一出既有波涛汹涌般矛盾冲突,又有柔情似水般情意绵绵的“桥段”。

剧本乃一剧之本,剧本好是演出成功的关键,但是导演的二度创造更是不可忽视的决定性因素,因为参加演出的演职人员都是在校学生,他们攻读的是医学专业,他们不是训练有素的专业演职员,导演陈永健面对50人之众的庞大剧组,如何把这样一出集文学、表演、音乐、舞蹈、语言、灯光、布景等多种艺术门类于一体的综合艺术演绎成和谐的史诗型的话剧?此剧排练前后一学年,陈永健有这个毅力,也有相应的艺术功力。早年他曾与马晓伟、高英等受业于话剧前辈艺术家田野(田汉之女),田野上世纪四十年代就读于熊佛西创办的上海市立戏剧学校,那时话剧界崇尚苏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那是全世界首先用现代科学理论阐述演剧理论的现实主义体系,陈永健从中受益匪浅。我国著名话剧前辈导演焦菊隐曾经说过:“现实主义的文学剧本创作,要求用现实主义的表演方法去表现它。”陈永健遵循这一创作法则,因而取得相应的成效。斯氏体系要求导演“死”在演员身上而“复生”,就是说导演工作的要点就在于指导演员塑造好角色,理论界称之为“演员中心论”,是有道理的。

陈永健指导演员认真阅读剧本之后没有自上而下地分配角色,而是让同学们自选角色,这就体现了斯氏体系“爱自己心中的艺术,而不是爱艺术中的自己”。剧中角色有正面、反面、老中青、生、旦等多种不同人物,同学们分别选中了心爱的角色就表示他们“爱”上了“自己心中的艺术”,自然就会全力演好他。剧中男主人公马洪翰由放射专业同学钱江烨扮演,如今他已学成毕业,成为省人民医院放射科医生。马洪翰是丰德票号总经理,是企业的掌门人,是全剧的“顶天柱”,演出成败系于一身。从天赋资源来看,他身材魁梧,声音洪亮,很有马氏家族富甲天下百年晋商的气慨。但是光有外部条件的优势还不够,导演陈永健把排练与教学结合起来,启发他要从人物内心体验入手,从“第一自我”(演员)过度到“第二自我”(角色),寓之于内才能形之于外,这就要从自己与身边人物之间的戏剧冲突中展示人物性格。

丰德票号面临破产危机,是恪守祖训,誓死为百年祖业守门不变,还是顺应潮流,将票号改革为银行?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他守旧不变,而他的对立面却是他的表兄弟——副总经理许凌翔,他们二人不是亲生又胜似亲生,情同手足。许凌朔由临床医学八年硕士班朱正扮演,他们二人的表演都体现了亲情的一面,可是一旦涉及票号应对危机的大政方针时,不但争得面红耳赤,许凌翔甚至声言退出股份,辞去副总经理之职,而马洪翰寸步不让,誓死坚守百年前老祖宗“走西口”创建的票号,当众宣布自己独当一面,坚守到底!马洪翰在他思想斗争极为激烈之时,剧中有一段独白,山西省话剧团原版演出时没有音乐,导演陈永健却为之配上音乐,声情并茂,臻于佳境。马洪翰与表弟许凌翔之间不但在票号前程上有激烈的矛

盾冲突,二人在家庭关系上还有“剪不断、理还乱”的纠葛。其一是马洪翰之妻凤鸣原为许凌翔的恋人,凤鸣苦守绣楼八年盼来的丈夫不是她心仪之人而是许凌翔的表兄马洪翰,那是他们的上辈包办代替的封建婚姻。剧中有一场凤鸣与许凌翔怀旧的抒情戏,凤鸣由话剧团团长马雨菡扮演,她具有俊美贤淑的风韵,开始时二人总不入戏,导演陈永健耐心启发,并从一个失落的手绢作媒介,帮助二人演好这场动人的抒情片断。其二,马洪翰与许凌翔还是原定的儿女亲家,马洪翰之女马瑶琴曾许配许凌翔之子许昌仁为妻,许昌仁去英国留学,马瑶琴按照祖制被关在绣楼苦苦等了他六年,未料六年之后许昌仁却带来他同学情侣文菲双双走进了马家大院,由此展开了恪守封建婚姻还是妇妇解放婚姻自由的激烈冲突。当马洪翰高声宣布彩灯高挂红烛尽燃为儿子大操大办婚事时,可是马瑶琴揭开红盖头看到的却是许昌仁另有情人,当场晕倒了!剧情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文菲善解人意,答应介绍马瑶琴去上海读书,老太太不允,导演陈永健在这里作出“双下跪”的精彩处理:先是马瑶琴跪求老太太允许赴沪求学,继之凤鸣以自己苦守绣楼八年,瑶琴苦守绣楼六年,而老太太也曾苦守绣楼五年的闺怨苦情倾诉,最后双膝跪倒老太太膝前代瑶琴求情,此时音乐大作,感人泪下。马瑶琴由临床医学系黄蕾扮演,她容貌端庄很有大家闺秀风范,当他与多年失散的胞弟马江涛久别重逢时有大段台词痛诉六年被困绣楼之苦:我真想象猴子那样自由跳上跳下,我真想象鸟儿一样任意飞翔……,演来娓娓动听,如泣如诉。作为一名医科大学生,在表演上原为一张白纸,是导演陈永健循循善诱,从自身或亲友接近的感情中寻找类似的角色的“种子”,塑造了这样一个被解放的新女性。马洪翰多彩的人生中还有一段华采的乐章,那就是父子二人合演一场“清风亭认子”的“桥段”。剧本引用清代花部乱弹的作品《清风亭》里张元秀与义子张继保之间恩怨难偿的情节,推陈出新诠释为马洪翰与儿子马江涛因人生观、事业观的分歧导致马江涛离家出走,浪迹五湖,认定戏剧即人生,成为晋剧伶人。六年后马洪翰为丰德票号办堂会亲点一出《清风亭》,父子久别重逢,相识而又不敢相认,戏中有戏,演来扣人心弦。马江涛由卫生事业管理系大二学生赵乐乐扮演,身穿新科状元大红袍扮相英俊,很有传统戏曲小生的风采,因为这是故事新编,导演陈永健并不苛求他唱出山西梆子原汗原味的唱腔,但要体现出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夕下马氏家族中涌现的具有新戏剧观的一代新人的倔起。剧中马洪翰念子心切,跪地呼号求子回归而不得,钱江烨演得情真意切,很是感人!值得提及的是老太太的扮演者吉颖,她是护理专业的大学生,年仅19岁,而剧中老态龙钟的老太太是马氏家族中的最高权威,手拄龙头拐杖,左右有春兰、秋菊贴身丫环服侍,演员与角色年龄有极大差距,可是吉颖却演得十分到位,实在难得。尤其在台词的处理上她在众多演员中更显出色,字正腔圆,四声准确,声声悦耳,既显马氏族长身份,又在声腔艺术上得分,这是因为导演陈永健启发她“言为心声”,从人物“内心体验”出发,经过自己勤学苦练取得的成果。

这出戏有一个显著的特点:群众演员众多。全体演职员约50人,群众演员就有20多人,可别小看了这些没有台词的角色,他们之中有不少研究生以及博士生。这些上上下下进进出出的丫环、仆役们决不是世俗偏见的“龙套”,他们每一个人都很严肃地“生活于角色”,这都因为导演陈永健经常向他们讲述了斯氏体系新的戏剧观:“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剧中有个坚持祖宗之法不可变的股东韩二爷,剧本里没有这个人物,是赵永康同学在排练过程中在导演陈永健指导下创造出来的,你看他山羊胡须下垂,弯腰驼背,手持拐杖,振振有词,既不准女人参加股东会,更不许票号革新为银行,活生生地呈现出一个顽固不化的遗老形象!这使我联想起1902年12月莫斯科艺术剧院演出的高尔基的名剧《在底层》,那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导演的,这位现实主义艺术大师让全体演员都“生活于角色”之中,以致于派生出剧本以外的15个“补充角色”,成为导演艺术的范例。

此次《立秋》排演中创造出韩二爷这样的“补充角色”,这是导演陈永健继承斯氏体系取得的新成果,不但是校园戏剧百花园中绽开的奇葩,专业话剧团体也应从中汲取经验。《立秋》演出结束后学员们的谢幕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从主演到群众演员在掌声中向观众鞠躬时每个人无不是深深一躬,尽显虔诚之意。那是因为导演陈永健反复向演员们讲述敬业是艺术道德之本,他要求每位演员鞠躬时心中要默念:“一、二、三、四、五……”极尽对观众们的真诚谢意,不许点头哈腰,敷衍了事。

《立秋》演出后,江苏省人民医院话剧团暨南京医科大学大学生话剧团决定以该院支边同志的先进事迹作素材,创作主旋律的、反映改革开放与一带一路成果的新剧目,作为话剧团的“开门红”。预祝他们成功!

导演陈永健与演员们合影

猜你喜欢

话剧团票号话剧
山西票号的固执
浅谈文学性在话剧中的重要性
山西票号的固执
山西票号的固执
创建西岸话剧团 打造新时代群众文化品牌
舞台上的雷锋形象奇观
话剧《二月》海报
再见啦,秋天!
1908年那场失败的票号改革
赞扬出来的大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