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辩证思维分析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

2018-10-24朱可涵

学理论·下 2018年8期
关键词:辩证思维生态文明建设新时代

朱可涵

摘 要:新时代下的生态文明建设思想蕴藏着丰富的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其中更是运用了大量的辩证思维。习近平总书记从辩证思维出发,运用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社会过程研究方法、社会矛盾研究方法分析新时代下生态文明建设,生动地阐释了生态领域与人类发展及其他领域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并理性分析当今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和现实意义,研究在实践生态文明的进程中存在的规律,处理新时代下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关键词:辩证思维;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

中圖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8)08-0030-02

马克思认为:“社会是人同自然界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人类文明发展史上,人和自然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从四大文明古国贯穿到现代文明社会,自然生态与人类文明发展始终共兴衰。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和生态文明新时代,人与自然力求构建生命共同体,我们更要加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努力推动和促进社会绿色发展,着力解决现实中突出的环境问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新时代下的生态文明建设将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和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思维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一、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思想

习近平指出“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1]。相比党的十八大报告,十九大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更加贴近实际国情,它在充分肯定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的同时,也指出了“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思想首次将“美丽”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任务,提出关于“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做出贡献”的目标,坚持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强调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从顶层设计的角度提出建设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自然生态监管机构,统一行使三大职责。

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是在从古至今国内外生态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一次重大创新,是人与生态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重要一步,是人类社会历史上的一次与时俱进的变革和跃进。生态文明建设思想进入新时代,是社会全面发展、建立命运共同体和提高综合国力的客观要求,是人类思想意识提高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更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远大规划,我们要系统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基本方略。

二、运用辩证思维分析新时代下生态文明建设思想

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人类健康美好生存的基础是良好的生态环境,习近平由此提出了“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的价值期许和目标愿景,这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这些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哲学的继承和发展,增加了中国生态文明的国际话语权,对指导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具有重大的意义[2]。因此,我们可以运用辩证思维分析新时代下生态文明建设思想。

1.用社会系统研究方法分析新时代下生态文明建设

社会系统研究方法是辩证思维方式在当代的最新发展,它是以社会生产实践为基础,将社会看成一个复杂的大系统。马克思恩格斯将人类社会及其子系统称为社会有机体,列宁认为研究这个有机体的前提是要客观地分析该社会形态包含哪些生产关系、活动规律和发展规律[3]。习近平总书记用生动丰富的语言描述了自然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强调了新时代下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全面开展。辩证思维中普遍联系的观点认为生态系统及其子系统与其他各系统相互联系并共同推动社会系统的发展,我们必须维持各个系统之间的平衡,促进它们之间的物质、能量、信息交换和传递。马克思曾经用自然界是“人的身体”来体现人与自然之间的亲密联系。他说:“自然界,就它自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靠自然界生活。”[4]我们要充分辩证地认识到生态环境因素对社会发展的重大影响作用。

生态环境中必不可少的山脉、湿地、河湖、草原等与人类构成多方面有机的命运共同体,我们应该重视生态系统中部分与整体的辩证联系。此外,新时代下的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用了“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说法,将“草”新加入其中,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人类对自然共同体有了更完整的认知,也更是说明生态系统内外部是普遍联系的,我们在建设新时代生态文明时要考虑到各个因素。习近平从辩证思维出发,认为每个与生态环境有关的部门,不能各司其职只干自己所负责的,否则将会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将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打破。同时习近平还特别重视生态领域与其他领域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他认为每个部分的结构决定着整个生态系统的结构,因此我们要将生态文明建设与其他各方面的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在长远角度上看到生态文明有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面。生态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社会生产力,保护生态环境就要更好地解决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促进生产力的解放,我们应该将生态环境与社会生产之间直接联系起来,反对新时代下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分离开来甚至对立起来的观点。我们还应该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倡绿色低碳生活方式中看到政治因素,各级领导干部不能从错误的政绩观出发。生态环境在社会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基础性地位,我们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运用辩证思维中社会系统研究方法谛视新时代下生态文明建设思想。

2.用社会过程研究方法分析新时代下生态文明建设

社会过程研究方法是马克思主义认识和把握世界发展方式的重大变革,它立足于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去研究人类社会历史。新时代下生态文明建设就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辩证思维要求我们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放在历史的进程中,立足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坚持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恩格斯曾说“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其中各个似乎稳定的事物同它们在我们头脑中的思想映象即概念一样都处在生成和灭亡的不断变化中”[5]。

新时代下的生态文明从社会历史发展的视域,总结从古至今国内外生态环境的历史教训,强调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搞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在历史长河中,我国因为过度重视发展忽略污染治理,生态环境早已遭受到许多严重的破坏。过去社会不安定战争频发、人们在生活压力下长期持续过度开垦耕地,近现代工业革命爆发,工业文明迅速发展造成的资源粗放利用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可逆的破坏。因此,人类生态环境恶化是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我们要立足在这个观点上积极地遏制这一变化,不能让生态文明建设的工作远远地落后于形勢发展的客观需要。我们要谨记历史上许多地区因为过度开垦导致土地荒漠化,从而导致社会文明衰落的教训,不要在破坏生态环境之后再花费更多的时间和金钱来治理生态、提高社会发展能力。习近平从发展的角度来审视生态问题,高度评价了生态文明建设在文明发展史上的重要作用。他将生态文明的建设与整个人类文明的历史及未来直接联系在了一起,坚决反对不顾未来发展、忽视生态文明建设的短视行为,要求人们要将未来可持续发展考虑进来,将搞好生态环境问题放在重要的位置。他指出,要“以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和责任,真正下决心把环境污染治理好,把生态环境建设好”[6]208。新时代下生态文明建设认为事物发展是连续性与非连续性的对立统一,我们不能只重视连续性的按部就班行事的观点与做法,还要坚持根据形势发展的要求采取非连续性的举措。虽然在建设新时代下的生态环境时我们仍然面临着许多人民群众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薄弱、个别领导干部仍将经济发展放在首位等问题,但是大型工业企业处理污染物的技术与理念却都得到了提高并有了改善,政府与国家也对环境进行了积极的整改,将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放在关键位置上,所以我们要坚持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3.用社会矛盾研究方法分析新时代下生态文明建设

社会矛盾研究方法是马克思主义运用对立统一规律对社会进行研究的方法,新时代下生态文明建设与社会的快速发展既对立又统一,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我们要把握好生态文明建设与其他各方面建设之间的矛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中各个方面之间的主次,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黑格尔曾经说过:“思辨的东西,在于这里所了解的辩证的东西,因而在于从对立的统一中把握对立面,或者说,在否定的东西中把握肯定的东西。”[7]他还说:“我们所要求的,是要能够看出异中之同和同中之异。”[8]新时代下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就充分运用了社会矛盾研究方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美好生活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就是生态文明建设,只有生活在健康美好的生态环境中人类才能具有健康的身体、积极的心态和美好的生活,从而进一步解决美好生活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在新时代生态环境建设下我们要将生态环境作为一切工作的防护底线并善于从对立中把握统一。保护生态环境与社会发展虽然是矛盾的两个方面,但是我们可以在对立中找到统一,辩证地对待。我们可以在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的同时实现中国梦。我们要从良好的生态环境中寻找良好的经济效益,坚持“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9]我们还要善于从统一中把握对立,在相似的事物中寻找出它们的差异性,划清生态问题上正确认识与错误认识的界限,坚决反对貌似生态文明建设实则损害生态环境的错误做法。新时代下的生态文明建设还要求我们把握好生态环境建设的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着力解决突出的环境问题,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将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加快污水污染防治,把加强人民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放在矛盾的主要方面,将建立健全环保信用评价、严惩重罚等制度放在矛盾的次要方面。面对新时代下生态环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把所有的环境问题都归结到同一个原因上,要仔细剖析产生这个问题的具体原因,从而提出和实施相对应的解决方法。

三、总结

命运共同体的提出不仅要求我们要与其他国家建立良好的外交关系,还要求我们要认清生态是人类的第一家园。在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下,生态是生产力的一部分,每一个公民都要承担相同的责任去共建生态命运共同体,避免盲目过度地发展生产力,破坏生态环境。因此,我们看待新时代下的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具有多层次多方面的辩证思维,运用社会系统研究方法谛视新时代下生态文明建设思想、运用社会过程研究方法理解新时代下生态文明建设规律、运用社会矛盾研究方法处理新时代下生态文明建设问题。同时,我们还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社会发展的突出地位,同其他系统的发展融为一体,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3年年会的贺信[N].人民日报,2013-07-21.

[2]冉毅东.浅析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中蕴含的生态哲学思想[J].中共乌鲁木齐市委党校学报,2017(9).

[3]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2.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55-56.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50.

[6]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208.

[7]黑格尔.逻辑学:上[M].杨一之,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6:39.

[8]黑格尔.小逻辑[M].贺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256.

[9]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120.

猜你喜欢

辩证思维生态文明建设新时代
唯物辩证思维在《生态学》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辩证思维的高中数学解题再认识
日本当代艺术家保科丰巳的创作路径探寻
用生态文明建设助推佳木斯经济振兴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及工具性价值
道家思想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制度自信的理论依据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民族复兴视域下科技创新环境培育与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