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文化自信的三个来源

2018-10-24赵柏果

学理论·下 2018年8期
关键词: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自信

赵柏果

摘 要: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想取得永续发展,作为提升国魂、民魂的文化自信应摆在突出位置,它是这个国家、民族、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构成要素,它指引着这个民族走向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需要文化自信这个强有力的支持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自信,在新时代这个大背景下,文化自信之所以能作为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这三个自信的基础,这与它背后悠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不可割裂的。它们作为文化自信的基石,无论从内容还是时代价值上,都彰显着其独特魅力,是文化自信的三个来源。

关键词:文化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8)08-0023-02

自古以来,在各个国家的综合实力较量中,经济实力是先决条件,但最终决定这个国家能否长期繁荣下去的是作为软实力的文化,国家经济实力的发展情况决定了这个国家在国际上的话语权,而文化自信与这个国家的经济实力是紧密相连的。唯有国家不断发展强大本民族文化,才能够有足够的底气向世人展现出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文化自信,才能在这个波澜壮阔的时代永立潮头。中华民族经过无数劳动人民长期艰苦奋斗、锐意进取、不断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然进入了新时代,这个新时代是对我国发展新定位的最精确的表达。在这个新时代下,文化自信的提出不仅是时代的要求,更是民族复兴的需要。文化为什么自信,文化自信的来源是什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就是文化自信的三个来源。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文化自信提供了民族基因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文化自信最重要的来源,习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的讲话中指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1]文化自信意识的觉醒,需要驻足回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无论从内容还是时代价值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都有其独特魅力,是培育和提升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

(一)从内容上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提升文化自信的丰富资源

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提升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有力支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包含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也包括丰厚的精神文化遗产。中国经典文学著作四大名著体现的时代价值被国人继承和发展,并被翻译成外文深受西方人喜欢。儒家经典《论语》包含的治国、为人等思想影响着一代一代的中华儿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留给国人的精神文化遗产如三国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北宋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济世情怀,明朝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这些都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民族精神和民族品质。与西方人们追求权力、金钱至上的文化观相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淡泊名利、“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义利观更为人们所向往。中国人民自古以来就讲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追求天下大同,讲求中庸之道,仁人志士力图构建一个和谐有序的社会,这与我们今天所處的新时代要求建设一个富强、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相一致。这种追求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完美继承与创新,这也正是我们中华文化自信的立足点。

(二)从影响上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世界的影响提升了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不仅仅是对本民族传统文化内容的肯定,更是国际对其的认同和赞誉。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地球村已经形成,各国之间经济贸易往来频繁,文化交流也逐步深入,中国文化产品也源源不断地输向国际文化市场。中国文化源远流长、辉煌灿烂,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文化是唯一没有中断的、持续发展至今的灿烂文明,它曾被传教士、商人、留学生传向西方国家,并长期影响其国家各方面发展态势。自秦统一六国、建立第一个封建王朝以来,周边邻国定期或不定期地朝拜并学习其文化,如朝鲜半岛上的国家就深受儒家思想与汉字影响,推崇儒家文化,历史上无论如何改朝换代、政权更替,其文化都以儒家文化为主。现如今的韩国也是如此,从韩国影视作品中包含的儒家道德思想可见一斑。与中国一衣带水、隔海相望的邻国日本在很早以前就已经深受中华文化的影响。日本曾多次派遣唐使学习中华文化,公元645年,日本发生的以学习中国唐朝律令制度为目的的大化改新至今对日本仍有影响,如日本的和服是仿照中国唐朝服饰改制的,儒家思想中的礼仪也被其很好地继承了。日本商业之父涩泽荣一就曾十分推崇儒家《论语》,认为它“是经商必备书之一”[2]。1299年威尼斯商人马可·波罗的《马可·波罗游记》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热烈向往,也引发了之后的新航路开辟。在欧洲思想运动时期,游历中国的传教士把中国文化经典带回欧洲,对西方文化、思想、政治也产生了一定影响。如伏尔泰改编的《赵氏孤儿》等。

二、革命文化为文化自信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

革命文化,主要指的是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期间,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寻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所造就的文化。革命期间产生的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和强大的理想信念是我们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

自1921年党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与国内外各种反动势力做斗争,在中华民族遭受了严重苦难的同时也造就了史无前例的革命文化。虽然经历沧桑,但却铸就辉煌。正如恩格斯所言“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3],中国优秀革命文化由此产生。

(一)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为文化自信创造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在长达28年的艰苦奋斗、争取民族独立的革命路途中,中国共产党人真正领悟了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而不只是拿来主义,为之后革命成功开创了新的道路。中国共产党人凭借着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牺牲的精神完成了一个又一个奇迹。红军长征的胜利令世人惊叹,飞夺泸定桥、四渡赤水、爬雪山、过草地,在这样一个个艰难险阻的面前,红军依然成功会师,这完美诠释了共产党人不怕苦、不畏难的革命文化精神。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为早日实现民族独立、国家统一,把人民尽早从水深火热的战争中解放出来,中国共产党人冒险奔赴重庆谈判。这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攻坚克难的革命精神。

(二)强大的理想信念为文化自信点燃了热情

理想信念作为革命文化的核心,以独特的精神气质激励着中国革命不断走向胜利。理想信念的价值不仅体现在整个革命过程中,还对未来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一定的激励作用。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培育创造的革命文化中的独有精神,它为中国革命文化的胜利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繁荣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五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归根到底是因为我们党有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4]。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需要革命文化中的理想信念,中国步入新时代的实践已经证明革命文化中的理想信念是今天中国不断强大的精神支持,这种强大的背后点燃了国人文化自信的热情。

三、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文化自信树立旗帜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指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所创造的先进文化。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新的产物,是当代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以培养“有道德、有理想、有纪律、有文化”的四有新人为目标。作为文化自信的来源,根本上是由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主要内容的真理性和价值性所决定的。

(一)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思想的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文化自信之魂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从此,中国的革命有了正确的方向、正确的理论方针,而马克思主义文化也成为中国文化的主要思想,表明了中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社会主义文化未来的发展方向。作为文化自信来源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归根结底在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有用性。

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性。之所以称为科学,那是因为它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科学的,认为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并准确指出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指明了正确方向。马克思主义具有有用性。为建立一个全新的中国,无数仁人志士向西方寻求先进思想,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都在中国出现过,可最终只是过客,都不能真正解决中国的问题,唯有马克思主义以其科学性和真理性使中国走向了全新的、正确的道路,开创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新纪元。

(二)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文化自信之本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中遇到的问题寻找到了正确的方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步。在此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开创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毛泽东同志于1956年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使文化多样化、大众化,真正做到了文化來源于人民、服务于人民,社会主义文化也空前繁荣。对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和社会主义影响力的扩大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5]中国文化也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要丰富,我们要拥有充足的文化自信,相信中国文化之力量,大力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文化自信的指引下,创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希望。

参考文献:

[1]钱念孙.君子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N].光明日报,2014-06-13.

[2]涩泽荣一.日本人读《论语》[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10.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140.

[4]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五周年大会上的讲话[J].中共党史研究,2016(7).

[5]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2-11-30(1).

猜你喜欢

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的学理与增强路径
试论革命文化对文化自信的作用
红色革命文化对高校思政工作的推动策略分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机制研究
关于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中国近现代革命文化基本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