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结肠脂肪瘤合并肠套叠1例

2018-10-24林良庆傅平

江西医药 2018年8期
关键词:脂肪瘤肠套叠肠镜

林良庆,傅平

(江西省人民医院二部普外科,南昌 330006)

结肠脂肪瘤属于结肠良性肿瘤,但临床上较少见。大部分结肠脂肪瘤患者无特殊临床表现,仅在尸检、体检或其他手术中才得以发现。但是,当瘤体大于2cm时,患者一般会出现明显临床症状,大多数患者以腹痛、大便习惯改变、出血、肠套叠、肠梗阻或腹腔肿块等临床表现为主。按照病理学分类,可分为黏膜下型、浆膜下型、肌间型、混合型4型,以黏膜下型为多见[1]。该病例因“腹痛”、“便血”入院,因其肿瘤较大,有肠梗阻表现,导致其与结肠恶性肿瘤难以区分,同时,该病例为女性患者,符合该疾病多见于女性[2]的观点。

1 病例报告

患者,女,31岁,因反复左下腹疼痛不适1个月余,便血10余天入院。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左下腹疼痛不适,呈阵发性绞痛,疼痛不向他处放射,休息后疼痛未见明显缓解,乡镇卫生院给予对症治疗后,疼痛缓解。近10d来,患者仍感左下腹疼痛,有腹胀,大便3-4次/d,呈黄色水样大便,间断性大便带有鲜血,血量较少,每次约10ml,遂至当地市级医院就诊。行腹部CT示:左下腹降结肠肠套叠,远端梗阻,占位可能性大,腹膜后多个淋巴结。肠镜示:距肛门约70cm处隆起:肠套叠待查。为进一步诊断和治疗转入我院。起病以来,患者食欲减退,精神较差,睡眠欠佳,小便尚可,大便如上所述,体重下降约3.5kg。既往体健。入院查体:腹部平坦,未见肠型,腹肌软,左下腹有压痛,无反跳痛,左侧腹部可触及一肿块,边界尚清楚,大小约2cm×2cm,质硬,可活动。

患者转入我院后仍间断排鲜红色血便多次,我院复查肠镜示(图1):肠道准备欠佳,近端肠管可见大量粪水。进镜约60cm处可见一肿块,占据肠腔近一圈,表面附着黄色的粪便样物,表面糜烂,肿块无法窥清全貌,活检质地硬,肠镜组织病理示炎性改变。肿瘤标记物 CA153、AFP、CEA、CA199、CA125均正常。患者有消化道出血及不全性肠梗阻,手术指针明确,在全麻下行腹腔镜辅助左半结肠根治性切除术,术中探查所见:肿块位于降结肠距脾曲下2cm处,大小约2cm×3cm,质地韧,未侵出浆膜,活动度尚可,横结肠可见轻度扩张,余未见明显异常。左半结肠切除后立即剖视肠管,距横结肠切缘约10cm处可见一向腔内生长肿块,尖端质地较硬,局部有坏死,周围黏膜完整,部分肠管壁呈肠套叠,纵向剖开肿块,可见脂肪样内容物(图2)。术后病理示:左半结肠黏膜下脂肪瘤,局灶区粘膜及脂肪坏死,肠旁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术后第8d恢复良好出院,随访1年患者无特殊不适。

图1 术前肠镜提示肿块占据肠腔近一圈

图2 手术标本展示。2a肿瘤剖开前;2b肿瘤剖开后

2 讨论

结肠脂肪瘤容易与间质瘤、结肠癌相混淆,而三者的治疗原则大相径庭,因此,准确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腹部CT可明确肿瘤位于结肠哪个部位;同时行肿瘤密度测定及血供测量,明确和周围组织及血管的关系,利于术前手术范围的选择及风险的估计[3,4]。MRI的作用与 CT 相类似[5]。对于结肠黏膜下肿瘤,超声内镜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可探及为无血管、强回声、结肠肠黏膜下的肿瘤,但是,明确诊断依然需要依靠病理学检查。该病例术前完善了腹部CT和普通内镜检查,考虑有消化道出血及术中探查肿块较大,病理性质不明,遂行腹腔镜左半结肠根治性切除。根据相关文献报道[6,7],消化道手术只要在重建过程中保证吻合口无张力及血运良好,肠管切除多少不会增加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本病的治疗主要以手术为主,手术方式包括肿瘤局部切除、肠段切除术或部分结肠切除(左半结肠切除或右半结肠切除),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肿块大小,可选择腹腔镜下切除或开腹手术。若肿块较小(<2cm),基底窄,则可行内镜下病灶切除,手术创伤小,避免了开腹手术,患者更乐于接受[8]。该病例由于术前诊断不明确,未能借助超声内镜穿刺病理检查协助诊断,而直接行腹腔镜左半结肠根治性切除术,尽管达到了肿瘤根治的目的,但是,作为良性肿瘤,不必要的淋巴结清扫无疑增加了手术风险。因此,术前明确诊断对手术医师选择手术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脂肪瘤肠套叠肠镜
MSCT对成人小肠套叠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后纵隔Ⅱ型髓样脂肪瘤1例
继发性肠套叠诊疗体会
做肠镜其实并没有那么痛苦
腮腺脂肪瘤: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浅析无痛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治疗结肠息肉的护理体会
脂肪抽吸术在体表脂肪瘤治疗中的应用
肾上腺髓样脂肪瘤自发破裂出血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地佐辛复合丙泊酚在无痛肠镜麻醉中的临床研究
肠镜下钛夹在治疗消化道疾病中预防出血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