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民办高校文化自信教育
2018-10-23刘宁刘芳
刘宁 刘芳
摘 要: 民办高校在当代已成长为中国高等教育中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文化自信对于实现民办高校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民办高校更应加强对师生的文化自信教育,克服办学过程中的各种困难,结合自身的办学理念和校园特色进行校园文化建设,加强文化交流,利用自身优势,引导师生成为文化自信教育的主体。
关键词: 民办高校 文化自信教育 教育对策
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各界对文化自信的关注和研究越来越深入。我国民办高校在近些年的发展迅速,为社会培养和输送大量人才,开展文化自信教育不仅影响民办高校进一步的发展,而且影响国家和社会的发展。
一、文化自信与文化自信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简单来说,文化自信就是一个社会对自己本民族优秀文化的充分认可,对自身文化优势的坚定信念。具体而言,文化自信意味着我们能对自己所属国家和民族文化有深入的理解和认同,正确地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文化,摒弃劣性文化,并且对自身文化的发展充满信心,对待其他不同文化具有开放包容的态度。
文化自信教育指的是学校在教育和教学改革过程中,把文化自信作为培养学生的一个重要内容,融入教育的各个环节,通过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对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和当代先进文化的深入学习,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文化,达到坚定自信的教育效果。
大学生群体正处于价值观逐渐形成阶段,对其进行文化自信教育尤为重要,近年来民办高校大学生数量日益增多,由于民办高校在中国有独有的一些特点,更应重视对民办高校在校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教育,使民办高校大学生更加坚定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信念,成为祖国和社会的有用之才。
二、民办高校开展文化自信教育的意义
(一)文化自信教育能够净化民办高校校园文化环境。
民办高校与普通公办高校相比,一方面缺乏有效的财政支持,关注点更多地放在招生和就业上,一些学校比较重视专业教育而不重视传统文化和价值信仰的教育。另一方面由于民办高校教师地位有待提升和社会的一些偏见,民办高校教师队伍不够稳定,再加上多元文化的冲击,致使一些大学生不能很好地认识传统优秀文化的地位。建立长效的文化自信教育机制,提高民办高校文化育人的水平,才能改善当代民办高校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帮助民办高校净化校园文化环境。
(二)文化自信教育有利于民办高校树立自己的品牌优势。
民办高校在中国的发展已经进入一个较快的发展期,要在日益激烈的高校竞争中站稳脚跟,解决自身发展面临的各种问题,是民办高校需要关注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蕴含丰富的哲理和精神,高度的文化自信就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也是对中国共产党治国理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充分肯定,能够为民办高校的发展指明方向,是民办高校建立自己的品牌优势的基本前提。
(三)文化自信教育有利于民办高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
目前,我国民办高校学生录取分数线普遍较低,部分学生学习基础薄弱,学习积极性较公办高校有较大的差距,辨别力较弱,整体学风和校风不尽如人意。在网络信息充斥校园的环境下,通过对民办高校学生进行有效的文化自信教育,能够帮助他们提高文化鉴别能力,抵制不良文化,增强社会责任意识,树立高远志向。通过文化自信教育,民办高校大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主流文化的了解和认可,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而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
三、民办高校文化自信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民办高校自身发展存在局限。
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相比,普遍建校历史较短,导致文化积淀不够深厚,文化教育容易陷入肤浅的宣传说教,没有把校园文化的内涵深入师生的内心。此外,民办高校的日常管理和规章制度建设方面有待完善,硬件上投入的不足会制约校园文化建设。当前,民办高校教师流动性较强,优秀教师流失,师资结构不合理,这对学校的教风、学风及教职工对学校的归属感等都有一定的制约,致使文化教育缺乏师资保障。
此外,民办高校在教育目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等方面也存在一些不足。由于在与公办高校的竞争中的弱势地位,一些民办高校把精力放在招生和就业上,忙碌于扩张规模和硬件添置的初级阶段,或者强调打造专业特色,忽视价值教育和德育教育,致使文化自信教育内容缺失。在具体的教学方式上,采用灌输式授课,缺少实践教育,其教育内容与大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不紧密,难以有效贴近学生的思想,难以发挥教育活动的感染力。
(二)学生文化自觉的缺失。
大学生是文化自信的主体,承担着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文化的历史重任。现实中,民办高校学生录取分数线较低,在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上相对较弱,其传统文化知识欠缺,传统文化底蕴不足。其次,受网络文化影响,不少学生把较多的时间花在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上,沉溺于感官化、娱乐化的刺激,缺少学习积极性和文化自信教育的氛围。在笔者接触的学生里,部分学生对本国传统文化和先进文化既不了解又不关心,对待外来文化缺乏鉴别。
(三)外部环境的消极影响。
在全球化背景下,西方文化侵入。民办高校大学生本身对西方的思想文化还不能很好地分辨,加之缺少有效的引导,可能会产生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思想。在当前的文化交流领域,近年来我国的文化影响力上升,但仍有一定的差距。大学生身处其中,一些人可能会对一些外来文化不加选择盲目崇拜。
四、民办高校文化自信教育的对策
(一)根据民办高校的办学理念和特色,培育和凝练大学精神。
一所好的大学需要有好的大学精神做支撑。民办高校更应该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彰显个性发展,打造自己的校园文化品牌。必须将文化全面融入教学和管理,着力塑造优良的校园文化环境,使学生在其中潜移默化地成長,进而全面提高人文素养,真正让学生感受到文化满足感和归属感,做文化传承的践行者,提高整个校园精神层面的竞争力,塑造出真正的文化自信。因此,民办高校要将文化自信教育和专业教育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文化建设,丰富和完善文化自信的教育内容。
(二)加强文化交流,博采众长,兼容并蓄。
高校是文化自信的主要引领者,民办高校也不例外。与公办高校相比,民办高校办学方式更灵活,在文化建设方面,更应主动加强文化交流,要意识到各个国家、民族和地区之间的文化有差异性,也有共性。一方面要有高度的文化自觉,应珍视优秀的传统文化,“弗失固有之血脉”,认识到本国文化优秀和独特的一面,另一方面要与时俱进,关注时代的变迁和实践的发展,正确对待自己文化中不合时宜的内容,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同时通过主动进行文化交流,积极看待文化融合现象。历史证明,自我封闭不可能带来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对于民办高校来说,具体实践途径很多,可通过与海外高校合作、邀请外教进校园、交换留学生等方式开展文化交流实现。
(三)利用民办高校优势,引导教师和学生成为文化自信教育的主体。
教师是校园文化自信教育的引领者,民办高校应首先加强对教师在文化自信方面的培养,才能进一步使教师引领大学生树立文化自信。民办高校可利用灵活多元的教育形式,对民办高校教师采取一些激励机制,使教师主动提高文化素养,在教育教学环节积极创新,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强化课堂教学效果,感染和引导学生培养文化自信;在课堂之外,支持师生组织和参与有益的文化实践活动,动员大学生参与到校园文化创建中,激发他们的文化自主性,促使学生自觉学习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和先进文化,在校园文化实践中加深认识,提高水平。也可以主动利用网络载体,建设和支持优秀文化网站,鼓励学生参与网络互动,促使大学生成为文化自信教育的主体,充分发挥大学生在文化强校、文化强国方面的中坚作用。
參考文献:
[1]齐尚才,石重阳.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5(4):60.
[2]王杨,王雷.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品牌建设初探——基于文化自信的视角[J].学周刊,2017(23):10-11.
[3]张曼.浅谈文化自信[J].人民论坛,2016(8):199-201.
[4]刘林涛.文化自信的概念、本质特征及其当代价值[J].思想教育研究,2016(4):21-24.
[5]杨志敏.民办高校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问题及其路径探析[J].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2017(3):66-69.
[6]宋振东.浅谈新时期高校文化自信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2018(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