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花鸟画写生教学与创作教学有机融合探索
2018-10-23蔡智王菲燕
蔡智 王菲燕
【摘 要】本文论述中国花鸟画写生教学与创作教学的有机融合,提出二者融合的策略:明确中国花鸟画写生目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取向;加强写生技法训练,寻找学生兴趣点,启发学生选择适合的表现方法;及时整理加工写生作品,将写生与创作紧密联系起来,提倡创作的生动性与创造性;利用地域优势丰富花鸟画创作题材,形成地域性教学特色;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艺术修养,增强创新意识。
【关键词】中国花鸟画 写生教学 创作教学 有机融合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8C-0169-02
花鸟画作为中国画的一个分支,经历了长期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在高校中国花鸟画教学实践中,多沿用传统题材,崇尚文人笔墨,体现大众审美,而在写生创作方面的创新发展表现出不足。南方气候孕育出多姿多彩的自然景观,种类繁多的动物植物欣欣向荣,这些得天独厚的条件为花鸟画的写生创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目前广西美术中国画专业写生与创作教学方面处在探索发展阶段,在山水画、人物画领域获得了较全面的研究、发展和成果。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花鸟画写生教学特别是写意花鸟画写生方面的研究实践探索就显得特别的重要和迫切。如何利用自然素材进行整合、写生与创作是老的课题,更有新的探索和时代发展的空间。本研究对中国画专业写生教学和创作教学有机融合培养模式进行探索,无论是用传统的绘画语汇来解读广西的物候风情及地域特征的花卉、植物在艺术表现中的体现,还是在南方的鸟语花香中寻找符合艺术规律的文化形象,都是结合“建设文化广西”、全面打造“漓江画派”等方面的社会效应。另外,以创作创新为目的进行写生教学与实践,更是对花鸟画教学的丰富和发展,进一步丰富教学的多样性与实践性。
在中国花鸟画写生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融合的实践过程中,本文主要探索总结出以下教学策略。
一、明确中国花鸟画写生目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取向
花鸟画对景写生并非为了一丝不苟地描摹自然对象,而是通过取舍、整合、提炼、加工之后,对所描绘对象的一种主观表达。艺术的本质是心灵的再现。写生作为花鸟画创作的素材积累階段,有着非常重要的基础地位。面对自然界充满活力的花草禽鸟,不仅激发了学生的表现欲望,更带来了鲜活的创作灵感。在写生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取向,传授美的表现规律,可以提高学生对写生的认识程度。在教学过程中,应改变以往学生封闭在书本、教室内学习的状态,学会观察自然界勃勃生机的花卉、植物、鸟禽、鱼类,从而在教学中以不同的处理方式创造艺术形象,提高学生感悟自然的能力和创造艺术形象的能力,并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呈现创新意义。在传统的花鸟画写生教学探索花鸟画写生与创作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综合专业能力,提升实践能力,进一步总结出中国花鸟画教学模式。在2016年3月至2018年1月期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利用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外出写生等不同课程的授课,就中国花鸟画领域对景写生进入本科课堂教学的可行性进行探索,在实践与探索中,效果显著。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持高度的兴趣,课堂气氛活跃。在写生过程中减少了素材选择的盲目性,具有明确的目的性。
二、加强写生技法训练,寻找学生兴趣点,启发学生选择适合的表现方法
作品画面的表现和情感的表达需要依托基本的基础技法。在对景写生的实践过程中,强调写生技法的重要性,加强写生技法的训练是教学的基本要求。本项目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对中国花鸟画构图的理解、运用能力,使学生有意识地对画面进行疏密、取舍、整合的处理。在写生过程中及时发现学生不同的兴趣点,根据个人的不同兴趣启发学生选择适合的表现方法,以最恰当的方式表现出个人对自然对象的鲜活感受。就花鸟画而言,花鸟画以花鸟代言,抒情言志。大自然赋予了花卉、鸟兽各种不同的体态和秉性,画家又赋予了花卉、鸟兽新的品性和新的时空。一幅花鸟画能牵动观者的心绪并能把观者带入一种境界,方为上品。花鸟画的发展以写生为基础,在丰富的自然景象中寻找灵感。以写意、寓兴为归依,在提炼加工后表达个人情感。所谓“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花鸟画本身具有自由遣兴抒发心灵的功能,它在人的内心有着强大的生命力。从花鸟画的笔墨生涯中可找到一种其乐无穷的精神寄托。把普通情感向花鸟情感转变,把个人情感向艺术情感转变,这种富有个性的艺术语言传出与常人共有的美感体验,使欣赏者通过花鸟画认识自己、丰富自己,并得到审美享受和智慧的启迪。花鸟画不仅娱目,更要赏心。通过有个性的艺术语言,自己的主观之情渗入到客观景物中,使之成为有情之景,同时借景抒情,使自己的主观情感对象化,既是个性的,也是社会的。在写生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面对自然景物的个人感受,并帮助学生寻找最恰当的表现方法,要求学生通过提炼、加工、整合,在传统花鸟画的基础上创作出富有个性化的花鸟画作品。
三、及时整理加工写生作品,将写生与创作紧密联系起来,提倡创作的生动性与创造性
写生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表达对自然物像新鲜的感受和短时的灵感,在写生之后应该及时地进行思考整理,进一步提炼加工。本次教改项目强调观察、注重实践,写生过程就是创作过程,写生后的思考整合使创作作品更加成熟。将传承与研究、传承与创造、教学实践与科研创作三者结合,从传统花鸟画写生教学语汇表述上进行发展与创性,丰富花鸟画教学。
艺术创造意味着表达新的情感、意象、境界以及创造相应的新的绘画语言和方法。新的情感是激发艺术家进行创造的首要因素,而艺术家新的情感并不是凭空而来,必须通过不断地深入生活、深入社会,不断进行艺术实践中获得。新的情感的获得又须通过艺术作品中新的意象和意境显示出来。在写生基础上的情感表达因为出于作者亲身实践,更加具有生动性。而从个人生动情感中提炼出来的艺术作品,更具有创造性,它直接传达了作者对自然、对色彩、对生活的感受以及对生命的思考,是生命力的洋溢和智慧的迸发。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写生后的思考、整理、加工,提高学生创作意识,将写生与创作紧密联系起来,对中国花鸟画教学具有积极意义。
四、利用地域优势,通过对南方特色花鸟画题材写生创作训练,丰富花鸟画创作题材,形成地域性教学特色
把主要的写生地点定在广西区内,以广西有代表的花卉、鸟禽、鱼为主要对象,以形成广西花鸟画特色。在写生中培养学生具有创造性的观察方法,为以后将写生与创作相结合打下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写生素材进行具有创造性的创作教学,引导学生自主表达对不同季节、不同植物的主观感受,并利用恰当的绘画语言表达出来。在教学探索过程中成效显著,学生写生和创作的热情得到了极大的提高,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及时发现、总结出现的问题与不足之处,为以后的研究提供经验与借鉴。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应该激发学生兴趣,而且应该引导学生如何从古人、从大师的临摹学习中转化到“师造化”上来,以避免学生在写生过程中单一模仿老师的示范,避免单一性。学生习惯封闭在书本、教室内学习,而迟钝于教室处的“外师造化”,更迟钝“外师造化”下的“中得心源”。应引导学生多观察自然,学会在自然中汲取灵感。除引导学生对花草树木的写生外,应加强学生对如石头、飞禽、鱼虫等点景元素的关注,教会学生在写生创作过程中如何丰富自己的画面。
在创作过程中进一步强化写生下的广西代表性花卉艺术形象创造,将对广西代表性花卉艺术形象创造的研究纳入具体教学实践中,体现出传承与研究、传承与创造、教学实践与科研创作的结合。强化写生教学,应将写生成果运用到创作中来,发现具有南方地域特点的绘画形象,并逐步形成具有南方地域特色又饱含文化意象的花鳥画风格。
教师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写生、创作能力并逐步形成具有南方风格特色的花鸟画面貌,提高了花鸟画专业学生的写生与创作能力,为中国画专业写生与创作教学模式的思考、探索、完善打下了基础,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较系统的教学模式,使中国花鸟画的专业教学在写生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创作,为广西花鸟画的创作与发展培养高质量的后备力量。
五、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艺术修养,增强创新意识
写生的最终目的是进行艺术创新,需要超越自己—— 超越过去和现在的自我,哪怕是过去自己曾经创作出来某些成功的作品。“重复”意味着艺术生命的完结。艺术上的重复包括重复别人和重复自己。对别人的重复就是失却主体意识的没有创造性地模仿别人,对自己的重复就是毫无新意地不断制作出雷同的作品。社会在不断地变化发展,艺术因适应社会也在不断地嬗变,新的技巧,新的流派,新的风格,新的作者,争奇斗妍,如果自己仍停滞不前,满足于以往的成绩,势必将成为落伍者。须知,艺术家的生命主要不在于过去或现在,而在于未来。只有不断超越自我,才能创造出自己未来的艺术生命。我们在教学中改变以往利用临摹作品生搬硬套进行拼凑的创作方法,将写生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融合,时刻强调创新的重要性,要求学生不断对自我进行超越,创作出具有生命力的艺术形象。
创新和超越要有深厚的艺术素养。任何艺术家的独创风格的形成都不是空中楼阁,总是有其深厚的根基的—— 艺术传统。因此,要有创造精神,就要理解艺术,要获得艺术真谛,就要了解艺术史,学习艺术传统。同时对艺术的理解还应包括对同代人的了解和借鉴。深厚的艺术素养,还包括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生活知识以及最新高科技等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总之,“师法传统,取法自然,形成于自己,发自于内心”这四句话中,学习传统是基础,深入生活是关键,创作激情则是画家才情、修养、素质的生动、深刻的表现。今后我们将继续本课题的后续研究,在传统的花鸟画写生教学中探索花鸟画写生与创作,提高学生综合的专业能力,增强实践能力和创作能力,进一步总结出有效的中国花鸟画教学模式。
【基金项目】自治区级一般项目“中国花鸟画写生教学与创作教学有机融合的实践探索”(2016JGA270)
【作者简介】蔡 智(1963— ),号一泉,广西艺术学院教授,硕士导师,中国画学院副院长,漓江画派学术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西美协理事,文化部国韵文华书画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国画艺术家协会副主席,李可染画院研究员;王菲燕,广西艺术学院中国画学院教师。
(责编 王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