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木材加工技术专业“三方共同育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2018-10-23苏冬胜

广西教育·C版 2018年8期
关键词: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高职

苏冬胜

【摘 要】本文针对当前高职工学结合人才培養模式中缺少监管机制、相关法规不健全、校企合作效果不明显、企业对校企合作的意义认识不足等问题,提出构建木材加工技术专业“三方共同育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并从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及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课程体系构建、课程内容整合、课程教学组织实施、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探索“三方共同育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关键词】高职 木材加工技术 工学结合 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8C-0095-03

高职院校木材加工技术专业是国家林业工程专业中比较重要的一个专业,当前国内开设该专业的高职院校不超过20所,主要培养既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又掌握现代木材加工与利用技术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从市场调查来看,广西木材加工企业需要木材加工技术高技能人才5000人左右,但广西开设该专业的学院目前只有1所,且每年招生人数也只有一个班,约40人左右,岗位供需矛盾尤为突出。由于木材加工行业属于艰苦的行业,加之受高校以学科为本位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使得木材加工技术专业招生规模难以扩大,优质生源难以保障,各加工企业也一直处于人员流动大及高技能人才紧缺的状态,极大地影响了广西木材加工产业的发展,严重阻碍了广西向林业强区目标的发展。为扩大生源,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企业培养“留得住、用得好”的高技能人才,依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文件精神,“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因此,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高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长效机制是解决当前广西木材加工企业供需矛盾的有效途径,也是高职院校木材加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

一、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高职教育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在市场需求的驱动下由人才培养方的高职院校与用人方的企业单位共同制定的一种半工半读人才培养方式,其基本内涵是以适应现代经济建设、产业发展和社会进步需求为原则,充分遵行职业教育的基本规律,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根本目标,建立行业、企业与职业院校密切协作、相互促进、互利共赢的运行机制。

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创新的结果,是新时代社会经济发展给高职院校提出的新要求,其主要目标是通过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经多方组织教育资源,实施教育过程;主要表现形式为“学校学习—企业见习—学校再学习—企业顶岗实习”的校企双方共同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专业知识、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当前高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共性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与应用,企业对高端技能型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从业者的职业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传统学科式的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与市场的需求脱节,造成毕业生就业难和企业招聘难的被动局面。为顺应新形势的变化,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式、教育理念也随之不断更新,多数高职院校先后尝试过三段式、宽基础,活模块以及订单教育等多种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改革探索,这些培养方式虽能迅速地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适应就业岗位,但这些培养模式存在着“通才”或“专才”的人才质量弊端,不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近十年来,以“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等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在高职全面铺开,且在人才培养上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企业用人的压力,降低了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在岗培训的成本,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毕业生及用人单位方的满意度。但是,由于实施时间较短,传统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实践中依然存在不少问题。

(一)缺少监管机制,相关法规不健全。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比较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也只有十余年。目前,各高校工学结合办学模式还在努力探索中,与之相关的政策与法规也还不完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既无严格的法规约束,又没有相关的机构严格监管,实施过程比较随意化,与相关文件中提到的“制度化、法制化”存在一定的差距。

(二)校企合作层面浅,效果不明显。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学改革大潮中,许多学校也积极寻求合作企业进行教学改革,但在合作形式上,学校也仅限于教学实施过程中按教学计划带学生到企业参观见习,或在顶岗实习阶段时推荐几名学生到合作企业顶岗实习,多数学生主要还是自己选择实习单位,一些学校的校企合作流于形式,只在企业挂一个合作牌,没有与企业进行实质性的教学合作,等等。从这些改革存在的问题来看,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多处于概念上或形式上的合作,缺乏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校企合作的改革效果不显著。

(三)企业对校企合作的意义认识不足。校企合作的意义在于学校借助双方的力量,通过资源的整合为社会和企业培养优质的人才。从改革的意义来说,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其实质是要实现校企双方的共赢,即学校利用企业的优质资源为社会和企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充分发挥学校教书育人的功能;而企业通过给学校提供优质资源,提升企业的形象,降低企业员工培训成本,提高企业工作效率。但现实的合作情况却不容乐观,主要表现为学校非常积极,而企业被动参与的“学校一头热,企业一头冷”现象,这种结果直接造成校企不能深度合作,学校教学改革也因企业的热度不高而简化工学结合深度和广度,因而达不到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目标。究其原因是双方追求的目标不同,学校追求的是教书育人的社会效益,而企业追求的是以赢利为目标。就企业而言,一方面,追求生产经营上利润的最大化,决定了其合作的功利性较强,视实习学生为廉价劳动力;另一方面,企业参与培养出来的毕业生是自主择业的灵活就业人员,就业时不一定选择留在培养单位就业,让企业觉得是“为他人作嫁衣”。这些因素阻碍了校企合作教学改革向深层次开展,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及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三、完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木材加工技術专业“三方共同育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对策

目前,木材加工技术专业(家具制造方向)也与其他专业一样面临着专业建设无特色,校内实践教学条件和“双师型”教师队伍不足以及校企合作方式简单、单一等问题,不利于人才的高质量培养,严重滞后于企业发展需求。为解决这些问题,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培养符合广西木材行业发展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结合林业院校自身办学优势及广西为林业发展大省(区)的区域优势,确立了“三方共同育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先后与广西志光家具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广西阔迩登家具集团有限公司、广西华泰家具股份有限公司、广东联邦家私集团有限公司、广西柏豪家具有限公司、深圳长江家具有限公司、佛山维尚家具制造有限公司等区内外近十家家具知名企业和在国内家具行业有较大影响力的广东家具协会和中国家具协会长期保持稳定和紧密的合作关系,为学校提供了专业综合实训基地及顶岗实习基地,为开展“三方共同育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三方共同育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三方共同育人”的三方主要是指高职院校、企业、行业协会三方合作单位,其实质为三方联盟,互利互惠,共同完成培养行业企业高质量的专业技术人才任务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合作过程中,企业与协会在培育人才的过程中全程参与,共同合作完成以下任务:一是通过调查分析企业和行业需要的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明确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三方共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二是共同构建专业课程体系;三是共同整合课程内容;四是共同组织教学;五是共建“双师型”的师资队伍。

(二)“三方共同育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途径。具体如下:

1.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及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方面的工学结合。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确定是受社会经济的发展、区域产业结构及企业、行业经济发展状况影响的,因此,专业人才的调研是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的前提。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木材加工技术专业教研室通过对合作企业的调研、行业的走访座谈以及对区域经济发展状况的调研数据的分析及归类整理,在合作企业及行业专家的参与和指导下,整合专家的意见,确定了木材加工技术专业(家具制造方向)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德育为本,掌握家具设计与制造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具备较强家具产品开发设计、结构工艺设计和生产技术管理能力,适应家具设计、制造、生产管理、营销等工作需要,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学校旨在为广西林业产业的发展培养一批爱岗敬业、有责任感、有创新精神、实践操作能力强、企业“留得住、用得好”的高级技术复合型人才。然后针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三方共同拟定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

2.课程体系构建方面的工学结合。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构建木材加工技术专业(家具制造方向)课程体系是遵循“以德育为本,以岗位能力为核心,以实践教学为主体”的原则,结合区域经济、产业结构以及企业和行业的调研数据分析,确定了“校企行”三方共同育人的“模块化+工作过程化”的课程教学体系,且兼顾高职学生基础薄弱及学习积极性不高的情况,将课程体系划分为三大模块,即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及专业核心技术课。课程体系紧紧围绕学生的知识、能力及素质目标的达成而构建,兼顾了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培养。基础知识以够用为主,以专业核心技术课为人才培养重点,全程工作过程化培养,积极与企业、协会共同完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使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贯穿于整个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岗位竞争力。课程体系构建如图1。

3.课程内容整合方面的工学结合。依照高职“三方共同育人”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高职课程内容主要以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以企业实际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为纽带,以企业具体项目为载体,将课程项目化,并在企业、协会等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将课程内容进行重构与整合,形成岗位课程模块,真正实现课程内容整合上的工学结合。

4.课程教学组织实施方面的工学结合。根据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要求以及高职生的学习特点,高职院校课程教学组织的实施主要按“教学做”三个阶段来完成。第一阶段——“教”,主要是指模块一的公共基础课和模块二的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任务,这两个模块主要由校内专任教师完成,主要是让高职学生懂得高职阶段必备的理论知识及职业基本素养,认识专业、职业及就业等,该阶段主要在前两个学期完成。第二阶段——“学”,主要是指模块三的专业技术核心课程,这部分内容主要以项目化的形式由校内专任教师及企业外聘教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以项目化教学模式给学生以真实的工作情境教学,加深学生对专业的理解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该阶段主要在第三、四个学期完成。第三阶段——“做”,要求学生在具备了一定的职业素养及专业基本技能后,最后一年进入合作企业进行实际操作,即学生顶岗实习阶段,实质是将教学场所由校内向公司和企业的生产车间延伸。该阶段主要由校内具有“双师型”的教师和合作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共同指导完成,以此实现课程教学与企业生产的零距离,真正实现教学实施上的工学结合。

5.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的工学结合。目前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木材加工技术专业教师7人,硕士以上教师5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3人、“双师”素质教师3人、校外兼职教师12人。从教师结构看,“双师型”教师比例偏低,故仅靠校内教师完成教学任务不能满足工学结合教学的需要。加之,工学结合人才培养形式的灵活性及企业对高技能人才技能水平提出更高要求,这对专任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可通过下面几种方式提升教师技能水平、优化师资队伍:一是派教师到合作企业参加生产实践锻炼,及时更新专业知识和提高专业技能,以适应不断更新的技术发展需求;二是聘请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定期到学校授课或给校内教师开展技能培训。此外,在专业综合实训及顶岗实习教学环节中,还可以聘请合作企业和行业的专业技术人员作为指导教师。

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木材加工技术专业(家具制造方向)在实施了“三方共同育人”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后,学校与企业、行业的交流更为频繁,专业办学更具特色,师资队伍得到不断优化,教学质量得到提高,初步实现了“校企行”三方互通有无,互利互惠。虽然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依然存在生源质量上升难、师资队伍建设进展缓慢以及实践教学条件跟不上发展需要等诸多问题。因此,“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学改革仍需进一步推进。

【参考文献】

[1]李月.木材加工技术岗位需求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J].科教导刊,2014(8)

[2]郭占苗.高职院校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

[3]卜锡滨.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建设研究与实践[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3

【基金项目】2015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桂教职成[2015]22号)

(责编 黎 原)

猜你喜欢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高职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基于工学结合的《仓储岗位实训》学习成效评价体系探究
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工学结合课程开发
在新形势下创新汽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初探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中“工学结合”模式的实践研究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