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干部正向激励机制的构建与完善

2018-10-23王成

学理论·下 2018年3期
关键词:从严治党

王成

摘 要:在从严治党背景下,加强干部正向激励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破解干部庸政、懒政、怠政现象,提升干事创业精气神的有效手段。基于福建省干部正向激励的政策中激励主要存在的不足,根据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的相关情况,分析在物质激励中存在干部工资与福利比例失衡、干部激励没有区分度以及干部休假等不足;精神激励上存在对干部干事环境不够关注,缺乏对干部干事模范树立以及干部培训不足等问题。从而提出干部激励在完善顶层设计、调整工资与福利比例关系、运用绩效考评、优化干部干事环境、树立干部干事模范、加强干部培训等方面来构建和完善干部正向激励。

关键词:正向激励;政策文本;从严治党

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8)03-0075-02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从严治党、从严管理干部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在全面从严治党的高压背景下,地方政府对于怎么构建和完善干部正向激励,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调动他们在工作岗位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公共部门激励的基本内涵

公共部门激励就是公共部门通过设计适当的外部奖励形式和工作环境,通过一定行为规范措施,借助信息沟通来激发、引导、保持和规范组织成员的行为,从而有效达到组织及个人目的的系统活动。因为公共部门的特殊性质,其干部正向激励在一定意义上是以提高公共服务,致力于社会效益为主。所以在干部正向激励机制的构建中必须注重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的方式,把激励标准的形式规范下来,通过激励标准,引导干部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实现双方的行政目标。具体形式包括薪酬激励、考核激励、晋升激励、培训激励、竞争激励等。

二、福建省干部正向激励机制构建的基本情况

(一)福建省正向激励的相关政策性文本

2017年1月为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和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为再上新台阶,建设新福建,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中共福建省委组织部下发《关于进一步激励各级干部担当尽责提升干事创业精气神的若干意见》,意见强调建立健全制度机制,建立正向激励机制。综合运用考核奖励、评先评优、树立先进典型等方式进行精神激励,适当给予物质奖励;拓宽干部交流渠道,认真组织实施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热情。此外强调建立容错纠错机制,注重预防和避免犯错,对干事创业导向、提升专业能力、强化日常管理等方面也做了相应规定。

在意见指导下省办公厅、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正向激励机制促进有效投资八条措施(试行)》的实施意见。随后各市县部门也相应就此意见,印发贯彻落实办法。如三明市关于贯彻落实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正向激励机制促进有效投资八条措施(试行)》的实施意见中指出,确保“五比五晒”竞赛活动以及“增激情、敢担当、破难题”和“项目攻坚年”活动取得实效;财政厅就本省工业稳定增长正向激励若干措施中指出对全省工业主要目标完成情况实施正向激励;省發改委在《“五个一批”项目正向激励具体实施办法》中对新开工项目数量较多的市县予以奖励;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在《建立正向激励机制实施意见》中指出,从严落实正向激励,构建一整套支持、保护和激励党员干部改革创新、担当有为的制度机制。

(二)福建省干部正向激励存在的问题

1.物质激励存在的主要问题。物质是保障干部基本生活的条件之一,本文的干部物质激励是指通过外部物质因素激发干部,包括增加工资、奖金、福利、补贴,以及随着职务的变化引起的物质利益变动。

物质激励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福建省干部正向激励上对物质激励表述上是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具体体现在各市县贯彻正向激励的文件中,大多就地方工业指标完成率给予适当奖金,并没有对相应的工资、福利等激励做出具体规定。干部工资实行职务与职级并行的情况下,占薪酬总和比例仍然较少,主要还是以奖金、福利、补贴等为主。在全面从严管理干部的高压背景以及舆论压力下,福利等隐性工资有所下降的情况下,一定程度上对干部干事热情的激发有限。第二,在奖金、补贴等发放上平均主义思想盛行,考核奖励搞“大锅饭”的形式,奖金人人都有,干部干多干少差别不是很大,评优评先也出现“轮流坐庄”,这样大大降低了物质奖励所带来的正常效果[1]。第三,福建省正向激励中虽然对带薪休假等制度有所体现,但现实情况下,基层干部加班较多,带薪休假经常得不到真正实施。

2.精神激励存在的主要问题。精神的正向激励主要是指,通过改变干部内在心理来激励干部人员,包括口头表扬、书面嘉奖、记功、授予荣誉称号、提供培训机会、关注工作环境、职业生涯等。

福建省精神激励主要的问题表现在,第一,对干部的激励主要以记功、授予荣誉称号为主,形式较为单一,缺乏对干部平时口头表扬上的重视,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员工在满足较低层次需要之后,会上升到尊重需要,希望自己可以得到他人的认可、承认、赞扬等,而上级领导就不仅需要加强与干部交流,而更加注重平时有意无意地对干部口头表扬的重视。第二,福建省正向激励上对干部培训激励已经有所重视,强调培训的精准性,从而提高干部专业能力。但干部培训激励机制依然不够完善,干部培训主要根据国家公务员法的相关规定进行,在实际操作中,缺乏对干部实际情况的考察,往往根据部门需求安排干部学习,没有考虑干部参与培训的积极性,造成主动培训,被动学习的情况,另外随着无边界职业生涯的出现,干部知识也朝无边界发展,讲究在精准培训的基础上,缺乏全面学习。第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自己工作环境的关注越来越多,福建省正向激励上有体现对干部工作环境的关注,但主要体现在对与部门内部干事氛围的建设,缺少对部门外部环境的关注,包括干部干事的自然工作环境,具体体现在生活设施、娱乐设施以及是否离家近等。

三、构建和完善正向激励机制的建议

(一)正向激励的顶层设计

党的十八大以来,出台完善了《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关于加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的意见》等相关条例规定,但是没有制定干部正向激励方面的综合性指导意见,存在制度短板。中央层面必须在顶层设计上加以重视,制定全国性的、专门性的干部正向激励的指导性意见。地方政府在具体贯彻落实上,必须在中央意见的指导下,就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地区发展的干部正向激励的办法。形成从激励实施、监督到备案的完整过程,使干部正向激励的法制化程度提高。建议采用分类激励的形式,制定不同岗位、年龄等干部正向激励的指导办法,根据具体情况对干部激励的形式采取有针对性的激励。

(二)调整工资与福利之间的比例

在干部职务和职级并行改革的背景下,地方政府根据地区经济发展状况,适当调整干部的固定工资。探索地方更细的职位分类,建立新的职级体系,尝试变晋升的普惠制为竞争制,综合考量公务员的任职年限、考核结果、工作实际情况,按照一定的比例选拔晋级,使那些即使职务上为能够获得上升的公务员,通过职级保障基本工资待遇,把激励重心更多地放在干部级别上来[2]。另外在工资改革大环境下,对于中央层面禁止的各项奖金与福利的发放,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适度调整工资与奖金的比例关系,形成固定工资在比例上占优势的形式,合理利用奖金、福利激励。

(三)运用绩效考评对干部适当物质激励

建立公平的评价体系,对干部的绩效加以评定,建议建立合理、科学、民主、纵横相结合的评价系统,公务員的工资要贯彻“按劳分配”[3]。干部物质激励,特别是奖金、福利的发放,要根据干部实际做事的绩效,适当引进企业的目标管理,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有差别地对干部进行激励,从而激发干部干事的热情。对于干部绩效的考核必须建立监督跟踪机制,以防止考评过程的失衡。应在考核工作中引入限时办结、督查问责等过程管理方法,对重要工作实行“一季一考核、一季一通报、一季一奖惩”,加强对实施过程的跟踪调度,及时传导压力,切实解决“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使考核真正成为督促具体工作落实的有效手段[4]。

(四)优化干部干事的工作环境

随着年轻干部的加入,他们对于自己的工作环境越来越多的关注,怎么与自己的领导、同事之间和谐相处,办公环境是否优越,是否离家较近,都是干部所关心的切身问题,也影响干部干事的效率及热情。因此建议建立干部导师制度,对干部实行一对一的指导交流,建立从工作到生活上的干部各方面谈话机制,使干部在工作岗位上得到领导的关心。建立干部之间的交流机制,提高干部在部门的归属感。加强对干部干事环境的改善,完善对于干部住房租房制度安排、子女教育问题、老人赡养等问题。

(五)关注对干部干事模范的精神激励

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充分利用网络传播和宣传的作用,建立干部干事的模范作用,对干事较突出的干部,设立“先进工作者”“工作模范”等称号。并在政府部门的网站、微信等平台上建立专门的模块,对这些工作者给予表扬。另外采用干部自己演说加同事评价的方式,或制作视频宣传的形式,对部门的其他干部加以宣传教育,树立除道德模范之外的工作模范。

(六)加强干部培训激励

根据干部在高校所学专业及相关培训经历,建立干部已培训的档案管理,对干部工作的培训根据干部自身能力,针对性的培训。建议政府部门跟企业及高校建立合作机制,根据知识的更新,及时对干部提供培训机会。在选择培训人员方面,实行全面培训加重点培训结合的方式。干部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不足有针对性地选择培训,对因为工作要求的培训,部门可以重点培训。在单位培训激励的前提下,提高干部培训的主动性。此外,部门应该增加对干部出国、去外地交流等学习机会。全方位的利用培训,激励干部通过提高自身能力,实现组织与个人目标。

参考文献:

[1]杨立平.干部正向激励的经验、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16(3).

[2]董翔.干部正向激励研究——以西安市为例[D].西安:西北大学,2016.

[3]沈雪梅,杨剑.基于综合激励理论的公务员懒政怠政现象分析[J].中共延边党校学报,2016(8).

[4]曹普华.完善从严治吏新常态下的干部正向激励机制[J].领导科学,2015(2).

猜你喜欢

从严治党
将全面从严治党推向深入
老虎苍蝇都要打 把打黑同反腐结合起来
全面从严治党的利器
全面从严治党的贵州实践
全面从严治党专题研究
漫话全面从严治党的思想脉络
“全面从严治党”的由来
数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