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镇的发展现状、政策解读及典型案例研究
2018-10-23秦笑
[摘 要]培育特色鲜明、产业发展、绿色生态、美丽宜居的特色小镇,是当前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推动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关键载体和重要途径,国家各部委及地方政府积极出台各项政策推进特色小镇的开发与培育。基于此,本文在充分领会并分析国家各项政策基础上,通过实地调研和案例分析法对江浙地区特色小镇的发展现状如产业定位、数量占比、创建模式、运营模式等多方面进行详细调研及评价,借鉴浙江特色小镇开发过程中的经验,为江苏特色小镇的创建与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特色小镇;政策思路;发展现状;江浙地区
[中图分类号]F5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8)06-0085-06
Abstract: Cultivating featured towns with distinctive characteristics, industrial development, green ecology, and beautiful and livable characteristics are the key vehicles and important channels for promoting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the economy and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new-type urbanization and new countryside. Various ministries and commissions and local governments have actively introduced various policie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and cultivation of characteristic towns. Based on this, on the basis of full understanding and analysis of national policies, this paper conducts detailed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featured towns in Jiangsu and Zhejiang such as industry orientation, quantity share, creation model, and operation model through field research and case analysis. Research and evaluation, drawing on the experienc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small towns in Zhejiang Province,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cre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haracteristic towns in Jiangsu.
Keywords: New Urbanization;Characteristic Town;Policy;Development Status;Jiangsu; Zhejiang
[作者簡介]秦笑(1980-),河南安阳人,讲师,经济学硕士,研究方向:区域经济、金融市场投资、行为金融等。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产、城、人、文融合视阈下江苏特色小镇的开发与培育——基于南京江北新区特色小镇的路径优化研究”(项目编号:2017SJB2078)的阶段性成果;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长三角经济带市场分割与一体化进程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2ZXSK0401001)。
自浙江省2014年首次提出“特色小镇”并且成功运行,全国掀起了一股特色小镇建设热潮,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支持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镇发展”,这也是特色小镇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2016年7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这是支持“特色小镇建设”的首个国家层面政策。《通知》要求到2020年,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的特色小镇。此后,中央从2016年开始将特色小镇创建列为城镇化发展的重点工作之一,各部委、地方政策密集出台相应政策,支持特色小镇创建工作,至此,特色小镇进入了国家层面全面推广的新阶段。
一、特色小镇发展阶段
在首批127个国家特色小镇中,江苏占据7席,其中,苏南4个、苏中1个、苏北2个,第一批省级特色小镇共有25个,主要聚焦于高端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意创业等江苏最有基础、最具潜力、最能成长的特色优势产业。特色小镇的发展与培育是一个长期持续性过程,根据国家省部委各项规划,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阶段加以逐渐开发与推进(见表1)。
二、特色小镇相关政策解读
作为未来城镇发展中的重要招商引资载体平台,特色小镇的开发与建设得到了从中央各大部委到各省市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井喷式发展得益于中央政府的力推,尤其是国家发改委和住建部的推动,这些部委出台的各项政策也都是未来特色小镇发展的纲领和指导文件。
三、江浙地区特色小镇发展现状
(一)浙江省特色小镇发展现状
1.数量规模
特色小镇已逐渐成长为浙江经济发展中的一股新生力量。目前浙江已确定了3批106个创建小镇,2批64个培育小镇,首批两个验收命名小镇。这些都为之后的小镇创建及其他省份特色小镇的开发与培育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2.创建模式
浙江小镇基本上囊括三类构筑情形:一是将主体角色赋予企业,政府仅发挥服务者角色作用,政府义务包括对小镇进行宏观设计,产生指引效果,推动基建优化,处理审批事项,发动民企介入具体建设工程等;二是政府同企业间实现互动,合力促成预期目标,政府针对宏观事宜发挥作用,规模化企业辅助产业具体升级工作;三是执行时兼有政府、市场两项手段,政府手段在施工层面发挥主要作用,依托市场手段在引资引商等领域发挥主要作用,凭借国资企业及精确瞄准,在市场中保持开放性引资引商状态。
(3)浙江省第一批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
浙江省第一批省级特色小镇总数37个,分布浙江各个地区,具体名单如表3所示:
(二)江苏省特色小镇发展现状
1.产业定位
江苏省特色小镇力争通过3—5年分批培育创建100个左右产业特色鲜明、体制机制灵活、人文气息浓厚、生态环境优美、多种功能叠加、宜业宜居宜游的特色小镇。打造六大特色产业:高端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意创业、健康养老、现代农业、历史经典六大产业或聚力打造旅游资源独特、风情韵味浓郁、自然风光秀丽的旅游风情小镇,助推江苏省城镇化发展。
2.数量占比
在首批127个国家特色小镇中,江苏占据7席,具体分布如图1所示:
3.第一批国家级、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
江苏省第一批国家级、升级特色小镇地区分布如图2、图3所示,具体名单如表4、表5所示。
四、江浙地区典型特色小镇分析
(一)浙江省典型特色小镇分析
1.梦想小镇互联网村
位于杭州余杭区的梦想小镇是上述百个特色小镇中的先行者,如今的梦想小镇已经是不折不扣的“网红”。梦想小镇已汇集了约810个创业项目、7800多名创业者和510家金融机构。然而根据梦想小镇的三年规劃,计划实现2000个创业项目,1000名互联网创业者、1000亿元的资产管理规模,成为世界级互联网创业高地。
产业:扎根互联网,三年汇集2000个创业项目。梦想小镇囊括了线上村、天使村以及创业集市不同功能区,整个区域实际上有17万方,除了有“阿里系、浙大系、海归系、浙商系”为代表的创业团队在此驻扎外,还承载了诸如浙江海龟科技、草根金服、500Startups(硅谷知名孵化器)、plug&play;(硅谷知名孵化器)等创业孵化平台。
文化、旅游:梦想小镇所在地是杭州市余杭区仓前镇,它共计有超过880年的时间积淀,是真正名正言顺的古老镇区。其实南宋阶段这里已经被宫廷所相中,作为服务于百姓的粮储类设点区域,它被称作是江南粮仓。现阶段这一镇区拥有两处文保定点,分别是四无粮仓陈列馆和章太炎故居。前者之所以上榜,主要由于它的存储效果曾达到历史新高点,可以防虫害及霉变,其他鼠患、鸟雀偷食的问题也得到避免;而故居之所以上榜,则在于它的主人乃是国学老前辈。经由访问可以获知大街属于小镇的二期工程,根据仓前老街改造而成,建筑风格迎合了江南水乡的韵味。目前已基本完工,等待商家入驻。
2.云栖小镇
这处小镇被省级当局所看重,成为第一批工程37处项目选址之一,它坐落于西湖区,位处转塘科技经济园区,正是之江中心点,周围皆是山脉,有众多清澈水流穿过。园区整体拥有227公顷,预计建筑部分将占到212.95万平方米,现有工程落地面积达20万平方米。
产业:它将重点放在智能化领域,凭借云技术这一关键点,期望镇内打造高端硬件产业,形成大数据基础,到现在为止共有328家企业入驻,与云技术有关的类型共有255家,英特尔等也纳入其中。产业囊括互联网金融、移动端设计、信息建库等内容,已经初具规模,产业系统较为健全。2015年时其主营业务已经贡献30亿产值,财政目标方面已突破亿元,达到2.1亿规模,形成科技、人文兼备的国内第一家云技术生态镇区。
3.青瓷小镇
2015年末期时这一小镇工程明确签订,资金规模共计30亿元。它按照三阶段完成施工,选择上垟镇龙泉瓷厂旧址这一轴心向外发散,归拢有关优势条件,对该文化底蕴予以收集加工,打造人文色彩浓郁的新式地带,凸显优质生态面貌。
产业:产业方面现阶段新增89家相关企业、组织,能够供应岗位超过4000个,方便农民务工所需。且其致力于文化氛围营造、旅游线路及园区建设三合一的构筑框架。
文化:青瓷文化园属于该工程最为关键的一部分组成,它完全留存旧址遗迹,并建有相关主题娱乐区,布置手工制作体验中心、演示馆等,让青瓷文化变得鲜活,更富生命力。
4.玉皇山南基金小镇
这一小镇坐落于玉皇山南侧,属于世遗范畴,中心区设计2.5平方千米,建筑部分将近分配30万平方米。
产业:以金融类作为发展主导方向,对金融博物馆、研究院等予以落成,试图带来更标准化的服务,现已赢得68家此类企业支持,储备资金达到63亿元,管理额度超过300亿元。而在杭州市内它也是对此类企业最具吸引力的地域,管理额度达到最高值。阿里巴巴在此设立资本管理企业,而敦和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同样在这里定点。下一个五年建设阶段,它预计升级二、三、四期功能,可新增超过百家企业,并对附近超过300家企业产生金融导向作用,而管理资产或许突破之前极值,在5000亿元以上。
(二)江苏省典型特色小镇分析
1.南京市高淳区桠溪镇
它在2010年时得到国际慢城机构的关注,认为是中国第一家可以享有其殊荣的小镇。桠溪既具有生态价值,又主张慢速度生活体验,由此延伸出独到的“慢文化”。再者,它也是油菜花的标志性基地,还有专门的油菜花节日用于庆祝。
特色:生态价值、慢体验、绿色经济。
2.无锡市宜兴市丁蜀镇
无锡市宜兴市丁蜀镇坐落于主城内,附近便是商贸繁盛之所,综合服务条件分外理想。它在过去产生了兴盛一时的陶文化,紫砂陶更是首屈一指,自从明清后它便成为陶瓷制造、售卖的主要地区,其工艺价值令人瞩目,且具有持久竞争力。
特色:“文化名片”紫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文化旅游产业。
3.苏州市吴江区震泽镇
苏州市吴江区震泽镇被誉为“中国蚕丝之乡”,保留着古老的蚕桑生态,年产蚕丝被近300万条。震泽提出“一丝兴三业,三产绕一丝”,推进“文商旅农”协调发展,推动“丝绸小镇”持续壮大。
特色:丝绸是震泽的地标、传承“一寸缂丝一寸金”的工匠精神。
4.盐城市东台市安丰镇
明清期间这一区位被作为有名盐场,吸引了大量商人。现在它依旧珍惜历史遗留的精髓内容,设置挖掘项目及景观项目,另外也向新时代取向看齐,争取塑造现代工业园及数据产业园。
特色:雄踞盐业“淮南中十场”之首、安丰古街的历史风貌。
5.泰州市姜堰区溱潼镇
泰州市姜堰区溱潼镇在过去曾经是渔业、农业都十分发达的地方,周围布局水生态景观,在饮食方面讲究“八鲜”特色菜品,而如今它也依托天然生态优势,将自身特色内涵诠释为旅游镇,年度“会船节”上榜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它还是所在片区招商环节的一个繁荣点。
特色:文化游、温泉养生游、世界重要湿地、中国最美湿地、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六、浙江特色小镇开发与培育的经验借鉴
(一)政府与企业各司其职
浙江特色小镇之所以可以顺利达成预期效果,核心条件是把握好政府同市场的功能分工,彻底挖掘市场机制潜力。政府在宏观统筹、生态维系、服务改观等方面进行主导,其它事项则移至企业单位承接落实。其小镇最初便选择企业这一主体,引入市场化作用。而实际上,真正带来预期收获、后续建设得力的小镇也都受益于市场化这一举措决定。它让企业价值得以凸显和运用,能够表达出新时代下的企业辐射带动作用。
(二)产业定位明确,产业独特性突出
浙江特色小镇聚焦信息经济、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制造等支撑浙江未来发展的七大产业,兼顾茶叶、丝绸、黄酒、中药、青瓷、木雕、根雕等历史经典产业。产业转型是其着力方向,另外小镇还需对自身最稳固、最能产生相对优势、最具符号代表性的产业,尽可能产生异质化运作,规避恶性竞争关系。假使其产业雷同,也可以在细分市场方面错开目标,实现整合效益而非直接竞争冲突。
(三)制度灵活
充分调动小镇建设积极性。这一宏伟工程计划强调规划价值,强调实务收获,准入门槛放宽而落成需要严加考量,实行动态监控,不求一刀切式制衡,期望能够令不足者摆脱困境,令优越方获得新的收获,迈上新台阶。关于政策辅助层面,不再提前安排,而设置成事后补给,当小镇达到规范标准时可予以土地、财政两类激励措施;但如在约定期限内无法履行应尽义务,在任务方面构成耽搁的,也会用倒扣土地指标等方式予以惩治,以此排除质量不佳的问题。
(四)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
无论是设计阶段还是执行阶段,乃至支持制度等,都以创新为依托,各镇内皆存在深挖潜力的现象,对历史、新技术等的再利用过程也依托创新而产生竞争优势。遍布的创新性构成其个性魅力的来源,也是其代表新气象的根本。另外,浙江试图将这些小镇用于综合改革试点观察,只要有上级关于试点的建议,会先考虑小镇区位完成上报;而中央、省级單位推广的试点都从小镇中进行排查筛选;而在法律框架内要求变更的情况也会以小镇打头阵。这些小镇以其独特性成为变革的优质场所,这意味着小镇除了有经济更新的功能,也充当多方位变革的基础介质,带来示范作用效果。
(五)营造优美的小镇环境
浙江十分期待小镇生态条件得以改观,要求全部小镇都必须达到3A景区基准线,如果小镇将发展重点定位于旅游领域则必须靠拢5A要求执行施工计划。在高标准要求下建成的梦想小镇、云栖小镇、云制造小镇等众多小镇不单是产业层次高、人才集聚多,而且景色优美、环境宜人,成为了产城融合的典范。浙江特色小镇建设,突出旅游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美化,重点打造“景区+小镇”模式,以优美环境吸引人才,以人才聚集带动要素聚集。
[参考文献]
[1]李强. 特色小镇是浙江创新发展的战略选择[J]. 中国经贸导刊, 2016(4):10-13.
[2]周旭霞.特色小镇的建构路径[J] .浙江经济,2015(6):25 -26.
[3]周鲁耀,周功满. 从开发区到特色小镇: 区域开发模式的新变化[J]. 城市发展研究,2017, 24(1):51-55.
[4]姚尚建.城乡一体中的治理合流——基于“特色小镇”的政策议题[J ].社会科学研究,2017(1):45-50.
[5]曾江,慈锋.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特色小镇建设[J].宏观经济管理, 2016(12):51-56.
(责任编辑:顾晓滨 马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