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精准扶贫的理论内涵与路径优化

2018-10-23刘源

学理论·下 2018年5期
关键词:理论内涵路径优化精准扶贫

刘源

摘 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和底线目标,精准扶贫是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论断的具体实践,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要举措与重要保障。精细安排、准确判断、授人以渔是新时代精准扶贫的理论内涵。基于此,文章提出新时代精准扶贫必须注重调动一切积极力量“真扶贫”、要依靠群众去“扶真贫”,要注重扶贫效果“扶智贫”,确保精准扶贫效果的可持续。

关键词:新时代;精准扶贫;理论内涵;路径优化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8)05-0034-02

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和底线目标,精准扶贫就是要消除贫困,帮助年人均纯收入2 800元以下(根据物价与其他因素调整,2020年的标准在4 000元左右)的贫困人口脱离低收入贫困状态,改善收入水平与生活质量。毫无疑义,精准扶贫是实现全面小康、共同富裕的必要举措,因而可以说精准扶贫是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论断的具体实践。

自国家大力推广精准扶贫政策以来,各级政府开始大力推进基层精准扶贫工作,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2017年2月2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称:“按照每人每年2 300元(2010年不变价)的农村贫困标准计算,2016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为4 335万人,比上年减少1 240万人。”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精准扶贫工作还存在着形式重于实质、对象出现错位、理念亟待更新的现实困境。本文以分析新时代精准扶贫的理论内涵为切入点,重点分析精准扶贫的路径优化,以期促进我国精准扶贫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具有较大的理论价值与较强的实践意义。

一、新时代精准扶贫的理论内涵

(一)“精”:统筹管理,精细安排

新时代的精准扶贫,“精”在统筹管理、精细安排,而精准扶贫的统筹管理与精细安排又可以分为以下两个层面来解读:第一,统筹管理要解决谁来扶贫的问题,首先政府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导者与推动者,政府应该是精准扶贫的主力,但是这并没有真正地解决谁来扶贫的问题,是中央政府还是省级地方政府?又或者是市县级政府?之所以要明确统筹管理的意义就是要厘清谁来扶贫,谁是精准扶贫的“精兵强将”。从现实状况来看,精准扶贫应该是中央负责顶层设计并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等多种手段来支撑扶贫,省级政府机构负责局部规划并给予适当的财政支持,市县级政府负责具体实施。第二,精细安排要解决怎么扶贫的问题,从现实情况来看,单凭政府来精准扶贫是不足以在2020年以前完成我国的扶贫目标的,因而需要精细安排,即需要调集一切可以汇集的积极力量参与精准扶贫工作。

(二)“准”:准确识别,准确帮扶

新时代的精准扶贫,“准”在准确识别、准确帮扶,习总书记在湖南湘西考察时明确提出注重扶持對象精准、措施到户要精准、因村派人要精准、脱贫成效要精准等六个精准,其精准扶贫的逻辑严密、措施合理。对党中央的精准扶贫逻辑可以从两个方面解读“准”的内涵:一方面,要准确识别扶贫的目标,我国现行脱贫标准是农民年人均纯收入按2010年不变价计算为2 300元,2014年现价脱贫标准为2 800元,综合考虑物价水平和其他因素,逐年更新按现价计算的标准,2020年全国脱贫标准约为人均纯收入4 000元。因此确定合理的扶贫目标尤为重要,这是能否真正实现精准扶贫目标的基础与前提。另一方面,在找到精准扶贫的目标后,如何实现精准帮扶,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是精准扶贫必须面临的问题,专业是精准扶贫中“准”的重要内涵。

(三)“扶”:扶贫扶智,授人以渔

新时代的精准扶贫,“扶”在扶贫扶智、授人以渔,必须明确一点,即精准扶贫并非是形式化的短期扶贫,也不是简单地给予贫困人口物质帮助,而是既要解决贫困人口的物质贫困,还要解决贫困人口的精神贫困,并且要实现扶贫效果的可持续性。第一,给予贫困人口直接的物质帮助必不可少,当前贫困人口吃不饱、穿不暖、行不便、住不好的现象依然很多,因而在吃穿住用行方面的直接物质帮助不可忽视,这一点必须明确,但这只是精准扶贫的第一步。第二,给予扶贫人口可持续发展的帮扶政策与措施,不仅对贫困人员“输血”,还应该帮助他们改善“造血”功能,最终实现自力更生,真正帮助其实现小康生活。第三,精准扶贫不仅仅是扶助贫困人口的物质生活,还应该重视对其精神生活进行帮扶,提升其文化修养,培养其良好的生活习惯,真正实现共同富裕。

二、新时代精准扶贫的路径优化

当前,我国精准扶贫已推进有一段时间,也取得了一系列比较可观的效果,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精准扶贫工作还存在着形式重于实质、对象出现错位、理念亟待更新的现实困境,基于此,文章认为新时代精准扶贫的路径必须优化,必须既要“物质脱贫”也要“精神脱贫”,既要“科学制定”也要“依靠群众”,既要“授之以鱼”也要“授之以渔”。

(一)汇聚社会力量“真扶贫”:既要“物质脱贫”也要“精神脱贫”

新时代精准扶贫必须汇聚一切积极的社会力量,做到既能帮助贫困人口“物质脱贫”,也能实现贫困人口的“精神脱贫”。第一,当前精准扶贫仅靠政府的实力难以达到扶贫的需要,尤其是在地方财力薄弱的落后地区,地方政府除中央政府财政转移支付的款项外,别无其他财力来推进精准扶贫,因此必须充分汇聚社会力量来推进精准扶贫,如开展“一司一县”结对帮扶行动、“一部一村”对口扶贫规划、“一人一户”定点扶贫政策,多管齐下。第二,精准扶贫的首要目标就是物质脱贫,物质扶贫的重点是要实现贫困人口的真正脱贫,而不是短期因为得到物质帮扶改善了生活,但未来很可能再次返贫的“假扶贫”,要重内容而轻形式,要真正实现贫困人口生活水平、收入水平的可持续改善。第三,精准扶贫不仅是物质脱贫还应该精神脱贫,要在改善收入水平与生活水平的同时,不断提升贫困人口的文化素质,真正改善贫困人口的生活品质,也为防止其未来再次返贫提供保障。

(二)建立识别机制“扶真贫”:既要“科学制定”也要“依靠群众”

新时代精准扶贫必须切切实实地“扶真贫”,而达到这个目标需要执行以下策略:第一,要成立精准扶贫识别小组,主要负责对贫困户的建档立卡,负责设计识别贫困的相关程序,并负责将相关政策通知到户,确保精准扶贫的识别机制不仅完善、严谨、科学、可行,而且还能得到有效的执行。第二,在识别真贫困的环节,要充分相信科学数据,要积极地深入到基层去走访、去调研,不能简单地通过组、村、乡、镇的逐级上报汇总,要直接下基层核定真实情况,减少人为因素对贫困识别机制作用的削弱,真正做到“扶真贫”。第三,随着经济的发展,物价也在不断变化,贫困标准是动态的,因而扶贫识别机制也应该不断更新,要科学制定贫困标准,加强动态化管理,确保扶贫资源的精准、高效。第四,精准扶贫要“扶真贫”就应该相信人民群众、依靠人民群众,要公平、公开、公正、透明地进行精准扶贫工作,采取自下而上的贫困户识别机制,建立人民群众精准扶贫意见反馈渠道,鼓励、支持、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到精准扶贫中来,提高精准扶贫的精准度、可行性与科学性。

(三)注重扶贫效果“扶智贫”:既要“授之以鱼”也要“授之以渔”

精准扶贫的核心要义是要“扶智贫”,既要“授之以鱼”也要“授之以渔”,真正实现贫困群众的脱贫致富,最终实现全国人民共同富裕。第一,各村设立精准扶贫专项工作组,监督专项费用的使用,杜绝专款被贪污、挪用或者投资其他项目,要确保贫困人口基础生活有保障,这是“授之以鱼”的重要保障。第二,根据各村的情况,因地制宜,对于知识水平相对较高、具备一定的技能或经济实力的村民,可以挑选符合各村贫困居民的致富项目或道路,政府给予相应的配套支持政策,鼓励村民自主参与,从而快速实现贫困村民的自力更生。第三,对于自我独立创业发展能力不强的村民,政府应该采取振兴乡村的发展战略,发展村镇企业,培育农村产业龙头企业,以期实现贫困居民的顺利就业,解决这一部分人口的致富問题。第四,要加强对贫困地区的教育投入,尤其是要确保贫困家庭的儿童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与此同时,要加强对村民的技能培训,使其有一技之长,能应对经济环境的变化。第五,对于丧失劳动能力致贫的特级贫困人群,政府应该充分发挥社会保障制度的功能,保障其基本生活。

三、结语

总而言之,精准扶贫是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论断的具体实践,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要举措与重要保障。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和底线目标,这是中共中央高瞻远瞩的重大经济发展规划,我们必须统筹管理、精细安排、准确识别、准确帮扶、扶贫扶智、授人以渔,力争实现所有贫困居民在2020年前完全脱贫。诚然,精准扶贫对于贫困人口的脱贫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也必须要明白,贫困既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社会现象,同时也是一个相对的生活状态。更为重要的是,当前居民致贫的原因也是多样化的,因而精准扶贫也应该有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唯有如此才能真正面对并解决当前扶贫面临的困境。

参考文献:

[1]王和顺.广东省精准扶贫经验及对我区的启示[J].北方经济,2014(11).

[2]马尚云.精准扶贫的困难及对策[J].学习月刊,2014(19).

[3]李雪萍,王蒙.多维贫困“行动—结构”分析框架下的生计脆弱——基于武陵山区的实证调查与理论分析[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5).

[4]董玲.全面落实“1269”部署着力实施精准扶贫[J].共产党人,2014(13).

[5]邓维杰.精准扶贫的难点、对策与路径选择[J].农村经济,2014(6).

[6]汪三贵.改进考核机制实现精准扶贫[J].时事报告,2014(3).

猜你喜欢

理论内涵路径优化精准扶贫
全面从严治党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路径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背景下流通体系路径优化策略探讨
全面从严治党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路径
山西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路径优化研究
CVRP物流配送路径优化及应用研究
基于意义建构视角的企业预算管理优化路径探究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
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的理论内涵及实践方式
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实践困境与对策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