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数学教师如何用爱感化“问题生”

2018-10-22车艳飞

黑河教育 2018年8期
关键词:问题生师爱兴趣

车艳飞

[摘要]小学阶段是一个人学习与成长的黄金阶段,也是形成健全人格,养成良好品质和习惯的关键时期。为此,在小学阶段,学生迫切需要教师的关爱和正面教育。如果能给“问题学生”多一些关爱,就会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惑。教师的爱能发挥出无限的光芒,温暖学生幼小的心灵,呵护他们健康成长。由一个“问题生”转化的案例,阐述师爱的伟大及产生的强大教育力量。

[关键词]小学生;“问题生”;师爱;兴趣

人无完人,都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成人亦如此,何况是正在成长中的小学生。我们是人民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职责,不能放弃任何一个“问题学生”,反而要多给予那些“问题生”一些特殊的关爱,真的这样做了,教师会经常得到意想不到的惊喜,一份因师爱而改变学生带来的成就感。结合一个案例,阐述小学数学教师该如何用爱去感化“问题生”。

一、小学数学“问题生”形成的主要原因

每当看到学生在我身边蹦蹦跳跳、无忧无虑地玩耍,都是我最高兴的时刻。可是,也会有一些学生在学校里显得格格不入,他们总是感觉学习生活枯燥无趣,郁郁寡欢,要么总是提不起精神,要么异常“兴奋”,这些“问题生”形成的原因,在我转化的一名“问题学生”身上表现得十分突出。

1.没有自信,自暴自弃

“问题生”往往意志力薄弱且缺乏自信心,总认为自己比别人差,不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再努力也没有用。久而久之,养成了不爱学习的习惯,总爱捣乱,且屡教不改。记得那是三年前的一天,学校教导处送来一名学生。他给我的第一印象是身形瘦小,嘴角抿着,白白的皮肤,内心很抗拒老师,目光游离,不敢与老师直视,缺乏自信。我走上前,刚要抚摸一下他的头,他马上躲到了一边,好像很害怕的样子。平时,他在班级里很不合群,特立独行,不与同学沟通,有一点不顺心的事,就和同学大打出手,口里脏话连篇,不服从任何老师的管束,每到课间的时候,总有学生向我告他的状,说他非常不文明,总是在背后打人、骂人,还不尊重老师,说他不是一个好孩子。听到了这些话,我陷入了沉思。

2.对学习不感兴趣,没有自律性

“问题生”大多缺乏求知欲,学习对他们来说没有任何吸引力。往往是基础还没有打好,又被动地接受新知识。同时,这样的学生自律性差,已经形成的坏习惯难以改正,上课和做作业都不能集中注意力,学习成绩自然上不去。这名学生转来的时候已经三年级了,可是,学习方面一点主动性也没有,可以说很讨厌学习,成绩呈下降趋势,考试及格都很困难,从来不认真完成数学作业,总是拖拖拉拉写一半,剩一半。另外,他上课不认真听讲,随心所欲,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经常走神,受批评后态度极其恶劣,从来不承认自己有错误。他还常常自言自语,或出怪声音故意打扰其他同学,上课违反课堂纪律,给同学起外号,故意捉弄同学。因此,同学们都很讨厌他,也很害怕他,躲着他,谁也不主动和他玩,他一个朋友都没有,却还表现得很不在乎,不屑于与同学、老师交往,讨厌身边的一切人,有时连他自己也讨厌,有轻微自虐现象。

3.家庭教育不足,孩子缺少安全感

家庭是每个孩子人生的起点,家长是他们的启蒙老师,可以说,许多学生之所以成为“问题生”,与家庭教育不当有着很大关系。我利用课余时间对这名新来的学生进行了多次家访,了解到他的父亲文化水平不高,所以对他期望值很高,又没有好的教育方法,一旦有不满情绪,便拳脚相加,很少和孩子谈心,父子间的沟通极少。母亲对他非常溺爱,生活上无微不至,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儿子身上,什么都不用孩子做,要什么就给买什么。父母从小对他的管理就是一个打一个惯,让他错误地认为身边的人都必须对他好。家中还有他的姥姥,常年生病,和他父母关系紧张,打骂吵闹很多年,情感淡漠。人的情绪波动大多受自身的情感需求或周围的环境影响,产生冲动或不满的情绪,随着这些情绪的发展,就会失去理性的思考与判断,对自己的言语行为也越来越失去控制力和约束力,逐渐开始自我消沉。我感受到这个学生就是这样,他是一个生活在不安情绪中的孩子,他生活在一个没有安全感的家庭中,所以他才会有那么多的不良行为习惯。

二、转化“问题生”的策略

“问题生”更需要教师富有同情心和耐心的帮助。教师应试着改变自己的教育和教学方式,帮助“问题生”克服学习及生活中的困难,最大限度地发挥教书育人的积极作用。

1.用心呵护,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只有站在学生的立场,充分尊重他们,教育的语言才能被学生欣然接受,也只有用真挚的爱去感化他们,才能激发他们刻苦上进的欲望,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和拥护。我首先想办法和他成为朋友。课堂上,只要是他想参与的,不管效果如何,我都赏识认可,作业中有一时不会解决的空题,也不逼迫强求他。这样,反而让他在学习上没有了压力,对学习有了兴趣。记得有一次,我给学生布置了《分数的初步认识》这节课的预习单,让学生回家独立完成,既能看出学生的知识储备,又能锻炼一下预习能力。第二天上课,我进行了巡视,问:“谁来说说通过预习知道了分数的哪些知识?”我用信任的眼神看着他,可是他把举起的手又缩了回去,我点名让他说,当他不安地站起来时,教室里很安静,大家都吃惊、怀疑地盯着他,气氛十分紧张。我突然有些担心,我知道这次的表现对他来说很重要,于是,我微笑着环视了全班同学,语重心长地说:“同学们,我刚刚看了他的预习单,预习得非常认真,相信他也一定会为大家汇报得很精彩,现在我們欢迎这位小老师进行精彩交流好不好?”在我的调动下,全班同学个个情绪高昂,教室里响起了持久而热烈的掌声,他伴随掌声坚定地走到班级前面,我望着他的背影,感受到他已经变得强大了,他大声讲述着自己的预习内容,同学们听得聚精会神,十分专注。爱是一种神奇的教育力量,爱让学生的眼睛里闪烁着成功的泪花。他十分享受这份爱与信任,讲述的内容越来越清晰,他之前一定是查阅了很多资料,同学们也被他的努力所感染,情不自禁地又一次为他鼓起掌来,这掌声是在表扬祝贺,也是在给他加油助威。我的眼眶湿润了,激动地表扬了他,并奖励了一颗进步星,直接贴到光荣榜上。他说:“我以后还要得更多,把光荣榜都贴满。”看着他热情洋溢的笑脸,我知道我成功了,他开始转变了。

2.用爱引领,关注每一个细节

在教师的眼里和行动中,都要充满对学生无私的爱,这样才能使 “问题生”重新点燃希望。比如,课堂上我总是让他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给他机会,鼓励他举手。与此同时,学校班级开展活动时,我常找机会锻炼他,让他逐渐融入集体,多和同学沟通交流,拉近他与同学的心理距离,渐渐地,我得到了他的信任,他闹情绪或遇到事情不开心时,总是第一时间跑到我这里,向我诉说自己的烦恼,我也以朋友的身份去开导他。有一次,他哭着跑来,委屈地对我说:“我特别恨爸爸妈妈,他们都不喜欢我!”我说:“很多人小时候也时常感觉父母不爱自己,当时很苦恼,可是长大后再一想,天下的父母都是爱自己孩子的。”因为有了之前对我的信任,他开始和我说心里話了。他说他不开心是由于家长不能很好地对待自己,什么事都不顺着自己,总是那么专制;在学校里,所有同学也不迁就他,老师总是忽视他,他不学习就是为了让大家关注他。知道了他的内心所想,我真诚地开导他,他从中学到了很多道理。

3.师爱浇灌,不断修枝剪叉

要想彻底使“问题生”转变,不是几句话或一两次谈心就能达到理想效果的,这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千万不要心急,要持之以恒地针对“问题生”的具体情况,常抓不懈,因势利导。由于年龄的原因,小学生犯错是比较常见的,而且容易反复。特别是“问题生”,好不容易建立的自信心,一定要想办法留住,于是,只要是我的课,总是给他创造机会,同学间发生矛盾时,我总是带着他一起去调节,让他看看冲动学生的表现,心灵受到触动。在不知不觉中,他认清了自己的内心,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同时,我也不断发掘他的闪光点,在班级内,他能胜任的事情我总是有意让他完成,慢慢地,他习惯为同学服务了,比如发作业本、倒垃圾等,班级里到处都有他的身影,他已经成了老师的得力助手。每周的班会课上,我也有意识地让大家来评议表现好的同学,引导大家称赞他。就这样,他在同学心目中的地位与日俱增,他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4.确立理想,扬帆远航

教师应引导学生放眼未来,扬帆远航。近期目标实现后,我找他谈理想,他喜欢读课外书,知识面很广,想法也很独特。他说长大后特别想到服务行业去工作,用他的爱心去帮助更多的人。我听后很感动,支持他为了这个理想去奋斗。有了这个远大的理想后,他好像变了一个人,行动上再也不用老师给创造机会,而是主动去关爱别人,关心集体,同学们都叫他“小雷锋”。学习上,虽然基础差,但特别刻苦,勤思多问,又爱读书,知识广博,成绩很快就提高了上来,完全消除了对学习的恐惧感和焦虑感。现在,他已经五年级了,非常适应学校的学习生活,已经成长为一个健康快乐的大男孩了。

从这个事例中,我深深地感悟到,教师的爱伟大而神圣,教师影响着学生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让我们携起手来,用师爱的力量,去助力学生的成长,去关爱每一名学生,使每一名学生都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杨庆余.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杨小微.教育研究的原理与方法[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责任编辑 冯 璐)

猜你喜欢

问题生师爱兴趣
平凡而真挚的师爱
以师爱诠释教育
德育之花让“问题生”转变为“希望生”
有一种师爱叫欣赏
师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