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如何提升传统企业盈利能力

2018-10-22康鹏宋丽丽

商业经济 2018年8期
关键词:传统企业协同效应价值链

康鹏 宋丽丽

[摘 要] 以企业价值链演变视角,研究传统企业利用互联网技术与方式,通过不同路径作用于企业价值链,从而提升企业盈利能力的过程和规律。“互联网+”的集成效应、协同效应与学习效应帮助传统企业深化原有价值链核心价值,使企业价值链沿核心价值环节向上向下延伸,开展新兴高科技产业实现价值链跨界扩展。“互联网+”企业价值链的深化、延伸和跨界扩展,作用于企业技术研发、产品生产和营销管理三方面,促进传统企业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通过对中国国电集团的案例研究表明,我国传统企业可根据自身研发基础、生产水平和市场及管理特征,运用互联网技术及方式,形成“互联网+”价值链,进而提高传统企业的盈利能力。

[关键词] 互联网+;价值链;传统企业;集成效应;协同效应;学习效应

[中图分类号] F724.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6043(2018)08-0115-03

Abstract: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the evolution of enterprise value chain, the process and rules of traditional enterprises' use of Internet technology and methods to enhance the profitability through different paths are studied. The integration effect, synergy effect and learning effect of "Internet +" help traditional enterprises deepen the core value of the original value chain, make the enterprise value chain extend up and down along the core value link, and develop new high-tech industry to realize a cross boundary expansion of the value chain. The deepening, extension and cross-border expansion of the "Internet +" enterprise value chain functions in three aspects: enterprise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duct production and marketing management, promoting the technology, product and service innovation of traditional enterprises. The case study of China Guodian Corporation shows that Chinese traditional enterprises can form a "Internet +" value chain according to their own R & D foundation, production level, market and management features, and improve the profitability.

Key words: Internet+, value chain, traditional enterprise, integration effect, synergy effect, learning effect

一、问题提出

经济新常态要求用创新促进增长,将资源驱动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创新驱动方式。近年来,创新的复杂性增加,企业面临从生产型向学习型,从单一型向复合型,从原产业显性竞争向跨产业隐性竞争转变[1]。企业突破技术边界,通过新兴技术寻求新的发展已成为实践界和理论界的共识。在此背景下,“互联网+”问题成为学界和企业界广泛关注的焦点。随着研究的深入,研究重点从是否应该开展“互联网+”转向如何开展“互联网+”以及“互联网+”的作用及影响机制分析。

實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融合已成为企业谋求未来生存与成长的普遍选择。在传统业务与新兴技术结合的过程中,企业面临全新的经营环境,协同、共享、学习成为新的战略核心,变革发展模式势在必行。为此试图针对传统企业转型发展问题,以价值链视角,研究传统企业利用互联网技术与方式,通过不同路径作用于企业价值链,从而提升企业盈利能力的过程和规律。拟解决如下问题:传统企业“互联网+”如何作用于企业价值链,进而对传统产业盈利能力产生影响?传统企业需要怎样的路径才能在融入互联网的过程中收获盈利能力?

二、理论探讨

技术、产品、服务是企业价值的核心要素,三者被视为提高企业经济水平和实现高额利润的重要途径。技术创新被看作是企业创造利润的源泉[2]。围绕技术、产品和服务,“互联网+”发挥“集成-协同-学习”效应,升级企业价值链,提升企业盈利能力,具体包括以下三个路径。

(一)集成效应驱动下的“互联网+”价值链核心价值深化

核心价值是企业最重要的价值增值要素,如独占性的技术专利、强大的生产能力或庞大的营销渠道等。这些核心能力增加企业成功机会,有利于新知识的挖掘和利用[3],是企业盈利的最主要来源。传统企业普遍具有生产能力强大,生产规模巨大,但生产效率低,高端产品种类缺乏的特点。传统企业以原有生产业务为中心,采取与互联网企业合作方式开发互联网应用或通过并购互联网相关企业等手段,深度利用互联网技术模式,在“互联网+”资源-流程集成模式下,形成紧密、灵活、动态的人、财、物一体化,生产流程、研发流程与营销管理流程一体化,通过互联网技术改良传统产品,企业生产领域跨越多重技术,根据新兴技术水平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延长现有产品生命力,生产满足多样性需求的“互联网”智能产品系列,形成更大范围的产品体系,解决传统企业产品单一问题,增加产品技术含量,提高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增加企业盈利能力。

(二)协同效应驱动下的“互联网+”价值链价值环节延伸

通过“互联网+”,传统企业将内外部个体与平台协同在一起,将单一环节的价值生成过程转变为多环节协同配合的价值增值循环过程。上游高增加值环节(如研发)和下游高增加值环节(如营销服务)在价值链分工中的获利能力更強[4]。以生产环节为核心的传统制造企业通过“互联网+”向上延伸研发环节,获得利用大学、科研机构等外部创新主体创新能力的机会,形成跨组织技术知识平台,提升企业内部的研发能力,改善内生性增长的不足,利用外部无形资产创造以专利为典型代表的技术成果,显著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5]。传统制造企业还可通过“互联网+”向下延伸营销环节,利用现有互联网平台或自己搭建网络门户,协调传统渠道与网络平台,利用互联网络关系,结合社群、app等新兴媒介,将生产与销售及服务紧密连接,产生巨大的网络外部性,把企业营销模式从简单的产品销售扩展到产品与服务协同的供给结构,加快供应速度和针对性,获得连接红利[6]。传统企业可通过该模式直接面对终端用户,减少对传统营销渠道的依赖,帮助企业建立以产品为基础,附加服务为支持的新型价值体系,依托网络运作,以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为新目标,充分利用来自用户的知识,通过“服务化”延伸自身产品价值及向服务转型[7],实现从单纯工业向复合型企业升级,提高企业盈利能力。

(三)学习效应驱动下的“互联网+”价值链跨界扩展

互联网环境下,企业在提升自身产业价值链环节的同时,利用互联网技术手段,进入新兴产业领域,形成新的价值增值链条,构建新旧产业融合发展的跨产业发展模式,增加企业盈利能力。跨产业升级中原来不相交的行业及其技术、市场等打破界限实现融合[8]。基于互联网技术和传统产业的跨产业知识学习与产业之间的知识转移是有效的创新方法,催生具有更大新颖性和突破性的成果[9],为企业带来更好的绩效表现[10],可帮助企业摆脱所处行业和产业链条的束缚,开拓新的发展路径。近年来,随着传统企业互联网理念与实践的提升,传统企业从使用互联网技术改造传统业务逐渐扩展为利用互联网技术生产或提供新兴技术产品及服务,得以进入新兴产业。“新兴产业+传统产业”的企业跨界创新价值链成为传统企业实现成长的最重要方式之一。新兴产业价值链和传统产业价值链在技术研发、产品生产、营销管理等环节发生关联,在各自产业链循环的基础上,建立跨产业的交叉学习网络,新产业与传统产业融合使企业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多元化尤其是基于较大技术差距的多元化经营模式丰富企业利润来源,提高企业应对外部变化的能力[11]。

传统企业“互联网+”可实现企业资源与流程集成,促进传统价值与新技术模式协同发展,形成外部知识反馈与快速学习机制。“互联网+”的集成效应、协同效应与学习效应,帮助传统企业沿着价值深化、价值延伸和价值跨界扩展三种路径,作用于企业价值链的技术研发、产品生产和营销管理三个环节,形成“互联网+”价值链,不断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提升传统企业盈利能力,如下图所示。

三、案例分析

选取中国国电集团公司作为案例企业。中国国电集团是“中国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联盟”的首批成员,积极探索“互联网+能源”融合发展,以电源产业为核心,运用互联网技术模式提升火电业务和新能源电力业务,推动建设全球能源互联网。开发“互联网+能源”新兴技术,进军科技环保产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一)国电集团价值链原有核心价值深化:集成型“互联网+”能源生产

能源生产是中国国电集团的核心业务。国电集团运用物联网、自动化控制、互联网信息技术等,形成原料、设备、人员等生产资源的集成化管理。建立燃料信息平台、煤价监测系统、电子询比价采购平台,对标信息管理平台及物资管理信息系统,优化采购结构,降低采购成本;在集团内部推广标准化业务管理信息系统,全过程集成化、公开化、透明化。启动大数据中心,实现资产数据接入,进行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实时监视监控设备运转,火车汽车数量、计量信息等数据自动上传,记录报表自动生成;将“互联网+”的概念引入企业建设中,采用现场总线技术,配以智能设备实现机组一键启停,通过信息一体化和三维设计满足数字化管理需求。在资源集成的基础上,国电集团逐步实施从原材料采购、利用到生产的全流程集成型管理,采取流程的智能、主动、数字、全面管理模式,构建生产管控、经营管控、环保管控、发展管控、风险管控“五位一体”的能源管控体系。国电电力能源区域管控中心覆盖面已达83%,提高了生产管理水平和时效性,降低环节之间的损耗,提升单一生产环节及整体经济运行水平,保障生产质量,提高生产效率,改善新旧能源供应结构,深化核心业务盈利能力,增加了企业利润水平。

(二)国电集团价值链核心价值向上延伸:协同型“互联网+”能源技术研发

技术创新是企业长期盈利能力的重要保障。中国国电集团运用“互联网”技术及方式,在加强能源生产环节的基础上,向上延伸企业价值链,加强能源技术研发,从企业内部研发个体协同扩展到企业内外研发平台协同工作,构建企业自主创新与产学研合作创新协同发展的能源技术研发网络,通过加强与外部的知识交流,提高企业技术水平,取得良好技术成果,增加企业生产服务技术含量,提高企业在能源产业中的产业地位,增强企业盈利能力。该集团拥有6个国家级创新平台,8个企业技术平台,新能源技术研究院、国电科学技术研究院等3个研究院,多个企业内部技术攻关小组。国电集团已形成由企业自建研究院、研究中心及技术平台、本部及各分公司发电和科技企业员工参与的攻关小组、校企合作创新中心组成的研发网络。为保证各类型研究主体的协同创新与知识交流,国电集团通过互联网络将不同创新主体和形式整合在一起,实现创新信息共享与挖掘、创新活动协调和互补。“互联网+”创新协同网络,为国电集团创造丰盛技术成果。目前,国电集团已承担国家“863”项目和重大科技专项21项,累计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863、973等国家级科研项目19个,拥有专利1654项,为国家“创新型企业”。

(三)国电集团价值链核心价值向下延伸:协同型“互联网+”能源营销及企业管理

2015年9月,国电广东公司成为广东省首批12个售电侧改革试点企业之一。为应对未来更为复杂的竞争局面和客户服务要求,国电集团建立统一的客户信息管理系统,与传统渠道配合,及时跟踪客户信息,实现企业各营销业务部门的信息共享。建立全面准确的市场、大用户以及竞争对手数据信息库,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在电量营销工作中紧密关注电力市场交易信息变化,反馈到技术研发和生产环节,主动挖掘大用户直供电市场“订单”,积极争取外送电量份额,促进用户结构多样化,增加企业效益。建设“经济运行中心”“财务共享中心”“售电服务中心”“专家咨询中心”等智慧总部职能单元,各中心协同工作,提升管理能力。提供突破时间与空间物理束缚的一体化移动办公平台及解决方案,配备无线覆盖系统、云会议系统、视频会议系统,智能终端完成邮件收发、资源访问、业务处理、服务营销等工作,提升业务效率与服务响应速度、降低人力成本。利用内网搭建起一体化多功能数字化办公管理系统和智能考勤系统,完善审批管控、工作督办、绩效考核、数据报表、生产费用进度和保险理赔等活动。国电集团已经形成从营销管理个体协同到平台协同,从传统平台协同到传统平台与互联网平台协同的“互联网+”能源营销及企业管理模式。

(四)国电集团价值链跨界扩展:学习型“互联网+能源”科技产业发展

近几年,我国火电产能过剩凸显,可再生能源市场环境多变,发电企业面临巨大盈利压力。国电集团通过跨产业学习新兴产业的技术、产品和服务模式,积累新兴产业发展经验,开发“互联网+能源”新兴产品,进军科技环保产业,构建包括风电设备制造、信息化、环保等核心技术和产品的新兴产业板块,为国电集团增加了新的盈利增长点,形成传统产业和新兴科技产业相互促进的战略布局,实现“互联网+”跨产业价值链扩展。中国国电风机制造业建成四大整机制造基地,形成总装、发电机、叶片、齿轮箱、控制系统等制造产业链。国电集团还转型为风电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推出智能全信息互联融合设计的风电机组及数字化风电场电控系统。中国国电提供电站自动化控制技术和分布式控制产品,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国电旗下科技环保产业重点发展新能源高端设备制造和电力科技环保服务产业。通过研发一系列电厂环保技术,国电科环占领环保服务市场,其中等离子点火技术的市场占有率位居世界第一。国电科环提供数字化电厂的一套技術,包括余热利用技术、空冷技术、海水淡化技术,并研发了电厂管理信息系统、电力物资管理信息系统、电厂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电力集团远程视频监控系统等信息系统,为电力企业提供及时、多样的信息发布、共享等服务。这些技术产品给国电带来了可观的利润。新科技产业资产只占中国国电不到四分之一的资产总量,已经支撑起国电将近三分之二的利润水平。

四、结论及讨论

我国很多传统企业具备庞大的生产规模、良好的研发基础和用户基础。面对传统业务产能过剩、市场竞争激烈的外部环境以及企业生产效率不高、产品技术含量低、产品结构单一的内部条件,这些传统企业如何实施转型升级从而提升盈利能力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我国传统企业的影响力、控制力和竞争力的加强,离不开包括发展模式变革在内的一系列组织创新、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面对“互联网”时代的深入发展,转变发展模式,是我国深化传统企业改革的重要内容。

“互联网+”集成效应帮助传统企业在原有价值链的基础上,解构实体价值链,对企业核心价值资源及价值创造环节重新进行高效融合,利用互联网技术及方式将传统生产进行智慧变换,实体生产与虚拟控制无缝衔接,增加高技术产品比例,使原有核心价值得以深化发展;通过“互联网+”协同效应,传统企业沿核心价值环节向上游研发环节及向下游营销管理环节延伸,扩大核心价值范围,将企业盈利从单纯依靠生产产品向技术领先和市场管理领先转型,实现企业盈利能力的纵向发展;在开展传统业务的基础上,企业利用“互联网+”学习效应,结合传统业务基础,发展关联性新兴高科技产业,实现企业价值链的跨界扩展,企业从传统产业纵向延伸盈利模式进一步发展为横向跨界多元化盈利模式。在企业价值链深化、延伸和跨界扩展的过程中,通过互联网技术及方式,传统企业构建由原有企业价值伙伴和互联网合作企业共同组成的新的学习群体,形成“互联网+”价值链,提升传统企业盈利能力。

中国国电集团“互联网+”企业价值链的演变沿着深化、延伸和跨界扩展三种路径发展,并以从深化到延伸再到跨界的顺序不断深入。通过理论分析及中国国电集团的案例研究表明,我国传统企业可根据自身研发基础、生产水平和市场及管理特征,沿着面向“互联网+”的企业价值链的深化、延伸和跨界扩展三种路径,作用于企业技术研发、产品生产和营销管理三方面,通过强化传统产业和互联网产业之间的集成、协同和学习,促进传统企业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以核心价值提升、核心价值延伸、新兴价值扩展方式驱动传统企业转型,推动企业创新发展,提升传统企业盈利能力。

[参考文献]

[1]Hyun Joung No,Yongtae Park. Trajectory patterns of technology fusion: Trend analysis and taxonomical grouping in nanobiotechnology[J].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 Social Change,2010(77):63-75.

[2]Schumpeter, JosephA. The Theor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 Inquiry into Profits, Capital, Credit, Interest and the Business Cycle[M].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34.

[3]Jungho Kim, Chang-Yang Lee, Yunok Cho. Technological diversification, core-technology competence,and firm growth[J].research policy,2016(45): 113-124.

[4]李宏艳,王岚.中国制造业融入全球价值链路径研究——嵌入位置和增值能力的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15(2):76-88.

[5]Czarnitzki Dirk, Kornelius Kraft. Innnovation Indicators and Corporate Credit Ratings:Evidence from German Firms[J].Economics Letters, 1982(3):377-384.

[6]罗珉,李亮宇.互联网时代的商业模式创新:价值创造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15(1):95-107.

[7]Vandermerwe, Sandra, Rada. Servitization of business: adding value by adding services[J]. European Management Journal, 1988, 6(4):314-324.

[8]Curran, C.S. The Anticipation of Converging Industries[M]. Springer, London,2013.

[9]Karvonen M, Kssi T. Patent citations as a tool for analysing the early stages of convergence[J]. 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 Social Change, 2013, 80(6):1094-1107.

[10]Hacklin F, Battistini B, Krogh G V. Strategic Choices in Converging Industries[J]. Mit Sloan Management Review, 2013, 55(1):65-73.

[11]Jungho Kim, Chang-Yang Lee, Yunok Cho. Technological diversification, core-technology competence,and firm growth[J].Research Policy,2016,45(1): 113-124.

[責任编辑:史朴]

猜你喜欢

传统企业协同效应价值链
课程思政视角下英语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
数字化转型与价值链成本管理研究
价值链会计研究的现状和管理理论
解决南海争端的“双轨思路”
《价值链重构》
“互联网+”时代下传统企业的变革路径
全域旅游与经济增长的协调效应
互联网思维与传统企业再造研究
蓝黄两区建设的协同效应及其实现
成本价值链理论对管理会计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