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歌曲的『正能量』价值研究

2018-10-22郑健

艺术研究 2018年2期
关键词:价值研究正能量

郑健

摘 要:歌曲是从古至今被各阶层、各群体所喜爱的放松精神、愉悦心情的一种艺术文化形式,随着社会的演进发展,各时代都有不同的歌曲艺术特点和艺术形式。当今,随着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革新,新的歌曲创作、流传方式——网络歌曲逐渐被听众所接受并对听众产生较大的影响。由于歌曲本身所具有的“能量传递”功能,网络歌曲作为一种新型风格的歌曲,是歌曲创作者思想价值的集中体现,创作者的正能量思想会传递给听众,对听众的思想、心境甚至行为产生重要的积极影响。本文针对网络歌曲的“正能量”进行研究,试通过探讨研究其价值,促进正能量网络歌曲的创作和流传。

关键词:网络歌曲 正能量 价值研究

网络歌曲是基于互联网络和各种新型技术终端载体而发展兴起的一种音乐创作和流传形式,集中反映创作者的心境、思想和生活状态,是区别于主流歌曲,具有开放性、时尚性、通俗性等特点的歌曲艺术文化形式,除了这些特点之外,网络歌曲兼有主流歌曲所具有的“能量传递”和“情感桥梁”的功能。网络歌曲创作者融于歌曲中的思想情感、价值观念会传递给每一位听众,其中可以对听众起到鼓舞、积极等作用的歌曲成为“正能量”网络歌曲,因“正能量”网络歌曲会对听众的思想和行为产生积极乐观的影响,故具有很大的潜在研究价值。

一、网络歌曲“正能量”价值内涵概述

网络歌曲作为歌曲的一种创作和流传形式,是当下社会科技发展、社会进步、文化元素融合碰撞状态下反映平民歌曲创作者或者音乐人心境和思想的一种通俗性文化。这一歌曲文化艺术形式,由于其网络传播的便捷、通俗的词句、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等特有的性质,被广大听众所喜爱,对于听众的价值观念和思想行为具有一定的引导作用。

很多人在心情不好或者状态不佳时,会在网络上收听一些符合其心境的歌曲,从歌曲中找到情感的慰藉或者鼓励鼓舞,使其重新振作、心情愉悦,能给予听众这种积极影响的网络歌曲便是本文重点研究的“正能量”网络歌曲,在网络歌曲对听众发挥“正能量”作用时,以其对听众的作用程度可以划分为三个不同的价值层面:“正能量”歌曲文化供给、“正能量”精神引导和“正能量”行为鼓舞。三个不同程度的价值层面,有着相对应的价值内涵:首先,“正能量”歌曲文化供给是相对应大众对于文化需求而言的,就网络歌曲“正能量”对听众的影响作用程度方面处于最初级的层次;其次,“正能量”精神引导处于中级层次,指听众在受网络歌曲中乐观积极因素的影响精神状态得到改变,是最常见的价值内涵;最后,“正能量”行为鼓舞则处于高级层次,是指听众基于前两个“正能量”层次的影响,所作出的“正能量”行为。

二、网络歌曲“正能量”价值体现

上述网络歌曲“正能量”三个价值内涵层面,在创作流传的过程中都具有相对应于价值内涵层面的价值体现,在此,本文就网络歌曲“正能量”的价值体现进行以下探讨研究:

1.“正能量”歌曲文化供给

在2017年10月18日召开的全国全党的盛会“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新时代下,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从之前的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是囊括了经济、民生、文化等各个方面的矛盾变化,其中,歌曲文化艺术的矛盾也随主要矛盾的变化发生转变,而矛盾转变,是像网络歌曲这样的歌曲文化艺术创作和流传形式的发展得以满足社会大众对多元歌曲视听需求的结果。网络歌曲的创作多是创作者从生活经历中获取灵感,很多都具有乐观、豁达、轻快、愉悦的曲风和较强的“正能量”感染力,这一类网络“正能量”歌曲的创作与流传,弥补了这一类型歌曲艺术文化的空缺,为社会群体大众提供了更贴近生活的“正能量”歌曲。例如,在各大音乐网站或者音乐平台软件中,会对歌曲进行分类划分,其中以冠以“温暖”“开心”“兴奋”“治愈”“励志”等等标签的歌曲,是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而给予我们的方便,相对于CD、唱片机时代,在网络歌曲时代,“正能量”歌曲不仅有了更多的创作供给,还实现了模块分类,听众有了偏于“正能量”歌曲更多更细致的选择。

2.“正能量”精神引导

歌曲文化藝术的发展是随着社会状况的变化而发展的,是阶段社会和社会群体精神思想的集中反映,其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网络歌曲的兴起、发展、流行正处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阶段,社会群体压力不断增大,需要更贴近生活、舒缓心情的歌曲释放精神压力,这一实际需要与网络歌曲中“正能量传递”的功能相契合,因此,“正能量”网络歌曲为听众提供了“正能量”的精神指引。

例如,近年来,无论组织还是个人都提倡和践行“中国梦·我的梦”,在实现国家和个人梦想的道路上难免遇到坎坷和困难,面对困难时,便需要一种精神力量来支撑我们去克服一切困难达到梦想的彼岸。于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天耀中华》、《中国梦·我的梦》、《我的中国梦》等一系列的网络原创歌曲出现在听众的眼前,在收听之后,给人一种激昂、振奋的“正能量”,促使人们抖擞精神,在逐梦筑梦的道路上继续勇敢前进。除了面对困难时,需要“正能量”歌曲的精神引导,当然还有面对灾难时,更需要“正能量”歌曲给予人们力量。在甘肃舟曲泥石流重大灾害发生后,歌手张保和创作了甘肃方言版《舟曲亲人挺住》这一歌曲,用网络歌曲这一形式呼吁全国人民对舟曲灾害的实时关注和帮助,同时向舟曲受灾群众传递温暖、坚韧的“正能量”,使得全国人民和舟曲受灾群众一起度过灾难。正是这些“正能量”网络歌曲,在人面临困难甚至灾难的时候,总会作为人与人之间的桥梁,传递着关爱、温暖、鼓励等精神力量。

3.“正能量”行为鼓舞

网络“正能量”歌曲不仅仅可以满足新时代听众对于歌曲的需求、传递给听众正能量,更正要的是基于精神引导之上,还可以对听众的行为造成鼓舞,这也是网络歌曲“正能量”最重要的价值所在。

在上述的困难和灾难面前,其实应景而生的“正能量”网络歌曲已经通过传递正能量而实现了对群众的行为鼓舞,出此之外,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每个人在一定程度上都会受到“正能量”网络歌曲的鼓舞,而做出一些具有意义的行为活动。例如,由筷子兄弟创作并演唱的受听众喜爱、网络点击收听率居高不下的歌曲《父亲》,凭借其富有画面感的歌词和富有感染力的节奏旋律,会打动每一位为人子女的听众,当你受到歌曲的感染,在感慨“时光时光慢些吧,别再让你变老了”的同时,心中往往会不禁想起父亲斑白的双鬓和爬满皱纹的额头,情绪发酵至此,很多人会给父亲打个电话关心一下,甚至选择回家看望一下;同样,被网友评为年度最温情的歌曲《爸爸妈妈》,在李荣浩的演唱下,将家庭的温情和父母之爱再次呈现在听众的眼前,融于听众的心中,使得听众在温暖的歌词和旋律之中,情感得到共鸣,从而起到和筷子兄弟的《父亲》同样的鼓舞效果。

网络歌曲所具有的“正能量”,便是在通过歌曲基调的氛围代入和歌词的温情打动,让听众在欣赏歌曲的同时,在情感上获得和创作者、演唱者同样的情感共鸣,从而在情感发酵的基础上,对听众的具体行为进行鼓舞。这样的行为是听众受到网络歌曲“正能量”精神引导和情感作用的共同结果,在这样的行为鼓舞下,听众所做的行为是“正能量”行为,对于个人、家庭、社会人际之间的和谐具有不可代替的潜移默化的价值作用。

三、网络歌曲“正能量”价值的再发掘

网络歌曲的“正能量”通过影响听众的心绪、情感达到振奋精神、鼓舞行为的效果,具有重要的文化艺术价值。但是,网络歌曲所具有的的“正能量”价值不应单单局限于本文上述当下对于听众的三个价值层面,还需要对其进行价值再发掘,从而使网络歌曲的“正能量”价值发挥至极致。在此,本文就网络歌曲“正能量”价值的再发掘作以下两方面分析研究:

1.歌曲背后“正能量”价值的发掘

对于网络歌曲“正能量”价值的研究,除了歌曲本身所具有的价值外,还应该重视歌曲背后的“正能量”价值,也就是歌曲创作者的“正能量”经历,这一背后正能量,更具有榜样价值。在几年前网络上流行的韩红的一首歌曲《天亮了》,也许这首歌本身的“正能量”价值不是很高,甚至听起来给人一种悲伤的感觉,但是当你对韩红创作这首歌曲的背景进行价值发掘时,便会发现,韩红将在景区事故中幸存的孩子收养这一背景故事中所体现出的爱之无私、爱之博大这种正能量更具有价值,因为歌曲创作者的精神和行为会成为听众的榜样,更能给予听众以精神上的引导和行为上的鼓舞,而且,这种“正能量”具有时间上的持续性。

2.歌曲改编“正能量”价值的发掘

网络歌曲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和开放性,这种特性,给予了平民歌手和独立音乐人很大的创作空间,在一些有脍炙人口的老歌的基础上,对歌词、节奏和风格进行改变,形成一种新风格的歌曲。例如,在最新的音乐类综艺节目《中国新歌声中》,海归独立音乐人莫安琪在《好汉歌》中加入嘻哈说唱风格,从而改变成一首新时代《好汉歌》,歌词中流露出的爱国情感,结合新时代的嘻哈曲风,给人一种别样的视听享受和精神感染。這样的改编歌曲,同样具有“正能量”价值,在一定基础上和一定范围内是对网络歌曲“正能量”价值的补充,也是对网络歌曲“正能量”价值进行发掘的一种路径选择。

结语

网络歌曲作为一种新型的歌曲创作和歌曲流传的方式,在赋予歌曲更大的创作空间的同时,也给予听众更多的视听选择。网络歌曲所具有并体现出的“正能量”价值,是在新时代中歌曲文化艺术所必需的特质,也是歌曲文化必须要承担的服务社会、引导精神、鼓舞行为的历史责任。本文中对于网络歌曲“正能量”价值所进行的几方面研究,从属个人学术观点和研究角度,不妥之处,望界内学者给予指正。

参考文献:

[1]刘颂.新时代下歌曲创作的思考[J].大众文艺,2017(8).

[2]徐立旄.论中国歌曲的正能量[J].音乐时空,2014(4).

[3]赵超.流行文化中的网络歌曲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4).

[4]徐文.网络歌曲的独特魅力及其局限性[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9(4).

[5]苏琴琴.网络歌曲的文化分析[D].暨南大学,2008(5).

注:本文系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网络歌曲安全管理研究》,项目编号:2017SJB1606。

猜你喜欢

价值研究正能量
关于篮球游戏在高职篮球教学中的价值研究
浅谈古典文学与当代大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探析公益节目《等着我》的传播策略
正能量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探析
谈发展社会主义新文化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探析乡村治理主体几个相关问题
积极心理学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研究
应用型背景下音乐专业声乐表演中表现力的培养
亚投行,美国应发挥“正能量”
香港“正能量”游行反“港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