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教学策略 打造魅力课堂

2018-10-21范莉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案例分析教学策略

摘 要:小学数学图形的认识教学是图形与几何概念教学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图形的认识正是空间形式的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属于概念教学范畴,具体说是“形概念”教学。笔者通过案例扫描的形式再现课堂教学剖析思考,只有经历探究过程、重视实践操作、有效渗透数学思想等教学策略,方能把知识变成智慧。

关键词:案例分析 有效 教学策略

一、案例背景

“图形的认识”是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标》强调这部分内容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几何直观。孩子们生活的世界就是一个多维的、立体的空间,但是往往学生在学习图形与几何知识时,由于缺乏相应的空间观念和想象能力,所以很难以掌握和理解。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阶段,很多抽象的几何图形在小学生的头脑里很难构建起来,所以这部分内容就成了数学教学中的难点,空间观念的形成也成为学生数学素养的一个短板。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有效的“图形的认识”教学,成为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都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本文将以范莉老师执教的《圆的认识》一課的实际教学为案例,谈谈小学数学“图形的认识”有效教学策略。

二、案例扫描

【片段一】

师:早在两千多年以前墨子对圆下个一个定义“圆,一中同长也。”这句话中的“一中”指的是什么?

生1:一个中心。

师:用数学语言描述是什么?

生:一个中心是指圆心。

师:同长是指什么?

生:圆的直径。

师:数学中的定义是:圆有一个圆心,圆心到圆上的距离即半径都相等。

师:生活中我们有没有不应用一中同长的方法画圆的,我们来看看美术老师是怎么画圆的。(多媒体课件播放美术老师画圆的视频)

师:美术老师用什么画出的圆?

生:用正方形。

师:最早人们研究圆,认为“圆出于方,方出于矩”,圆是用正方形切割而来的。(多媒体课件播放正方形切割的变化图)

师:这是一个正方形,第一次切割变成正八边形,第二次切割变成正十六边形,第三次切割变成正三十二边形,当这样无限次数的切割下去,就会变成一个近似的圆。(边说边演示)

【思考与评述】

在图形的认识的教学中,有些教学难点无法靠教师的教授来理解,直接影响到学生基本知识的获得。通过这个片段可以看出,多媒体技术具有形象具体,动静结合的特点,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在这里范老师适时的播放了美术老师不用半径画圆的方法,而是用正方形不断切割出圆,帮助学生理解圆出于方。第二次播放正方形切割的变化图,不仅形象的帮助学生理解分割的过程,还让学生充分感受“极限”的数学思想方法,进一步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片段二】

师:请同学们拿出老师给你们准备的圆形纸片,自己动手想办法,运用刚才学习的知识找到这个圆的圆心、半径、直径吗?

生1:那圆规比划。

生2:用直尺测量。

师:有没有更快捷的方法?

生:我是用折叠纸片的方法。

师:你折了几次找到圆心?

生:两次。

师:给大家指一指这个圆中的直径。(一生上板指出直径所在的折痕)

师:半径在哪里?

生:是直径的一半。

师:那直径和半径有什么关系呢?

生1: 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二倍。

生2: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二分之一。

师:对于这个规律有没有质疑的。(师拿出不同大小的两个圆来比较半径,让学生具体感知)

生:应该给这个规律前面加上一个条件,同圆或等圆中。

师:通过刚才大家亲手折这个圆,你发现圆的半径和直径有什么特点?

生:圆有无数条直径和半径。

【思考与评述】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通过以上片段可以看出,在教学中不能粗暴的要求学生机械模仿教师,或者是简单背诵课文要点。而是要注意在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思考,把动手和动脑巧妙地结合起来,化教学难点于无形。范老师为学生提供操作的素材圆形纸片,让学生自己想办法找圆心、半径和直径。学生通过动脑思考解决的方法,动手亲自折一折、指一指,动口汇报思考的方法,轻松的探究出直径与半径的关系。学生在这样的操作活动中不仅是一个实践者、探索者,更是一个成功者。

【片段三】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能解释一下车轮为什么是圆的?车轴应该装在什么地方?

生: 车轮如果是方的有棱角,它就滚不动。

师: 谁能用数学的语言来解释一下?

生1:圆是没有角的,平滑的。

生2:圆的所有半径是相等的。

师: 对,因为圆的所有半径是相等的,所以它的运动轨迹是怎样的?

生:直的。

师:想象一下如果车轮是方的 它的运动轨迹又是怎样的?你能用手势给我们比划一下吗?

(一名学生起立给大家比划波浪线。)

师:为什么你会认为正方形车轮的运动会是波浪形。

生:中心点到边的距离和中心点到角的距离不一样。

师:所以它的运动轨迹是一高一低的。我们来看看坐在正方形车轮的车里是什么感觉吗?(多媒体课件播放视频方形轮胎伤不起)

生:一点都不舒服。

师:看来人们把车轮设计成圆形不仅是为了美观,还是为了实用。

【思考与评述】

荷兰数学家费赖登塔尔说过:“数学来源于现实,高于现实,用于现实”。学生都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都知道车轮是圆形的,但是为什么要做成圆形的还需要继续探究。所以教师就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形成初步的数学认识,再把课堂中学到的有关圆的半径的知识,应用的生活实际中来解决他们身边的数学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价值,学以致用。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能体会到生活处处有数学,使学生的自信心大大提高,同时也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用数学的头脑去思考,用数学的思维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三、反思与收获

《圆的认识》一课的几个片段的回放已经结束了,重新回顾这节课的片段留给我的思考却有很多。更多地收获了对“图形与几何”板块的教学内容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如何才能巧用有效的教学策略,使课堂教学具有生长点?我认为以下几点值得关注:

1.紧密联系生活,增强应用意识

小学数学图形的认识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在生活中又有广泛应用。教师应当从学生熟悉的环境出发,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根据教学内容把生活经验数学话,把数学问题生活化。

2.经历探究过程,加深学习理解

教师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出发,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活动和学习材料,鼓励学生大胆的猜想、实验、合作、交流,真正实现在探究过程中获得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3.重视实践操作,积累学习经验

《新课标》强调,通过观察、操作认识圆,会用圆规画圆。空间观念的形成只靠观察和讲授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必须引导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积累学习经验。

4.渗透数学思想,挖掘学习本质

数学思想蕴含在数学知识形成、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教师要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逐步渗透数学思想。

5.注重技术引入,丰富学习资源

在几何知识的教学中恰当的应用多媒体课件,让“静”的知识“动”起来,让“难”的知识“易”起来。通过直观图像的观察,生动视频的演示,调动学生的多种感知,从而为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

总之,教者有心,学者受益。只要教师做教学中的有心人,时刻关注学生,灵活选择适合学生学习的“图形的认识”有效策略,会让我们的课堂时时充满魅力吸引学生爱上数学。

猜你喜欢

案例分析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识字写字结合教学策略探析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三项教学策略
基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作文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互联网+”下的商业模式创新案例分析
父亲缺失案例分析
冷库建筑火灾特点及调查方法研究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