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生中段作文观察能力的养成
2018-10-21吴智祥
吴智祥
摘 要:只有培养小学生从周围生活中积累素材,培养小学生充分运用各种感官去观察的习惯,小学生才能从生活中汲取作文素材,写出真情实感的作文。
关键词:小学生中段作文 观察能力 养成习惯
要学会一种技艺,不是容易的事;做个鉴赏家,也要多观察实物。小学生观察能力的养成,是小学生学好各门功课的重要前提,也是构成儿童创造能力的重要因素。培养儿童的观察能力,对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呢?
一、选择小学生的观察对象
农村中的孩子说农村没什么好观察的,羊吃草、鸡啄米、锄头粪桶和扁担,看来看去一个样,这是把生活看简单了。其实,农村生活天地广阔,物态万千。可供孩子们观察的事物真是俯首皆是,即使是一草一木,一溪一塘,一路一橋,仔细观察也是姿态各异,别具特色的。小学生在观察对象的选择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家庭环境、设施及人物
家庭环境和设施这是每个人朝夕相处,习以为常的,也是每个人十分熟悉的。但是,儿童生活在这个环境中,不进行精致的观察,不一定能完整地、有条理地用语言表达。这其实是学生最现成的对象。画画,从素描画起;写人,从人物的肖像写起。儿童从家里和周围熟悉的人写起,写出个人的特点。随着年龄的增长,不妨让他们对自己的家庭成员的社会活动进行再观察,用系统的语言去表达。一个一个的写,一次一次地练,像照相一样,把一个个各具特点的肖像,珍藏在自己的影集里。
2.生活中的人、事、物
生活中的人、事、物主要包括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两个方面,其中,在学校生活中的人、事、物,是儿童接触很多的一部分。在学校生活中会发生许多事,会产生一些矛盾,我们可以引导儿童去仔细观察,写出学校生活中的人和事,写出这些人和事的特点。学校生活中物,甚至一块黑板,一只粉笔都可以作为观察的对象。小学生年龄虽小,但他们并不是生活在真空中。社会中的人、事、物,几乎无时无刻不与儿童发生关系和影响。儿童是社会中的一员,也是社会生活的参与者,培养他们观察社会、了解社会,不仅是为了作文,而且会增强他们的社会经验,了解社会的真假善恶,懂得一点做人的道理。另外,许多自然想象和物态变化,也具有强大的吸引作用,最能使儿童心驰神往,产生种种幻想。
例如,日食、月食、狂风、暴雨、闪电、星空、月季、四季变化等自然现象及冰雪雾霜等物态变化,都是很好的观察对象。
3.留心课文中写作顺序
在课堂学习中,留心课文中的写作顺序,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如教《参观人民大会堂》,教师在学生初读文提示:作者参观什么建筑物,是按什么次序参观的?有关的课文读后教师列出:看见正门——进了中央大厅——走进大礼堂——上楼到宴会厅——又参观会议厅。让学生知道按观察过程(从外到内)的顺序观察的。教师在教“正门”一段时,提出问题:作者看到了什么建筑物?按什么顺序看?让学生知道是按从上到下的次序观察的。其余几段,让学生用举一反三的方法,说出各段观察的次序。教完了课文,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现场观察自己的教室,我们的陈设摆放的顺序,并引导学生边观察边交流,然后要求学生写出观察书序的提纲,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修正。
二、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对某一事物的兴趣可以自我发生,更主要的要靠教师的正确诱导。如我班有一位女同学在读四年级时,开始作文成绩较差,对写好作文根本没有什么信心。我就正确诱导,从肯定她某一次作文中的微小的进步,在课堂上进行表扬,根据她的兴趣、爱好,让她记叙一些最感兴趣的事物,帮助她把要想表达的东西写真实、具体地表达出来。让她看到自己的成绩把作文当做自己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件事,通过引导她培养写作文的兴趣,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这位同学在近期作文比赛中获得较好的名次。由此可见,兴趣起了重要的作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鼓励和推动小学生学习的动力。在作文教学中,一方面,要让学生懂得学习观察能提高作文水平的道理;另一方面,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儿童的好奇心强,求知欲旺,对自己不了解的事物往往寻根刨底。同时,直观形象的事物,生动活泼的目标,形式新颖的对象,最容易让小学生的注意。因此,我针对他们的这些特点,引导孩子栽培植物、饲养小动物、制作自己模型、进行科学小实验,并通过他们游览、参观、访问、观看电影,开展各种班队以及故事会,课外阅读等活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通过对大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观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大自然、对社会生活的热爱之情。
三、培养小学生的观察方法
在培养儿童的观察能力时,要教给儿童合适的观察方法,掌握观察的方法是观察富有成效的必要手段。培养小学生的观察方法主要有全面观察法、重点观察法和顺序观察法三种,其具体内容如下:
1.全面观察法
全面观察法是指在观察事物时,要注意事物的各个方面和各种联系。如观察植物,应该注意它的形状、大小、颜色、气味以及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等;观察动物,应注意它的外形、神态、声音、举动和生活习性……全面观察可以了解事物的全貌,使观察者对事物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重点观察法
重点观察法,是指按观察的目的要求,在全面观察的基础上,对事物的重要方面或事情发展的重要阶段进行重点的特别的细致的观察。如观察人物,要着中观察最能反映人物特点的外貌、语言和动作;观察事件可以克服观察中的笼统性,使儿童对事物有更加深入细致的了解。
3.顺序观察法
顺序观察法是指按一定的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更具不同的观察对象,又分为按时间顺序、按空间顺序和按事情发展顺序进行观察三种。按时间顺序进行观察。如观察下雨的自然景象,可以按“雨前—雨中—雨后”的时间顺序。按空间顺序进行观察。如观察建筑物可以按照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从外到内或从内到外、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的顺序。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进行观察。如观察一件事,可按“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此外,还可以按照先物后人或先人后物的顺序来观察人物活动场面;按照先主要人物后次要人物或先次要人物后主要人物的顺序,来观察比较多的人物活动场面。观察的顺序,应根据观察比较多的目的和对象来确定。
总之,作文是语文教学中最富有创造性的学习,观察可以开阔小学生的视野。培养与训练学生的观察力,启发学生的观察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做生活有心人,有利于小学生中段作文能力和水平的提高。只有培养小学生从周围生活中积累素材,培养小学生充分运用各种感官去观察的习惯,小学生才能从生活中汲取作文素材,写出真情实感的作文。
参考文献
[1]周爱琴.谈小学生中段作文观察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1,(09).
[2]黄彩春.浅议小学生中段作文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0.
[3]李伟珍.谈小学作文教学中观察能力的培养[j].阅读与鉴赏(下旬),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