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小学中段语文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能力

2018-10-21李蓉蓉

速读·上旬 2018年10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

李蓉蓉

摘 要:小学中段学生正处于思维过渡时期,逐渐从形象思维变为抽象思维,想象力也开始丰富起来,从模仿思维变为创造思维,在课堂中注意力集中时间变长。基于中段学生的特点,本文就小学中段语文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能力进行探讨,给出教学建议。

关键词:中段语文;语文课堂;问题能力

小学语文是学习所有学科的基础,在小学语文课堂中不仅要熟练掌握语文知识,还要训练学生思维能力,推进核心素养在语文教学中的落地。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教学,需要遵循小学语文学科和小学生身心规律特点,关注学生对语文知识学习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问题能力。我从以下三个方面呈现我的语文课堂教学实践过程,有针对性的提出小学中段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问题能力的有效建议。

1创设情境,助推问

“未成曲调先有情”,在小学中段语文课堂中,为学生创造良好思维环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进来并进行互动学习,有效强化学生的语言和思维能力,助推学生问题能力发展。教师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借此与学生的认知产生冲突,引发学生进行发散性思考,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在问题情境中,学生的认知发生变化,思考模式随之发生变化,导致学生认知冲突油然而生,顺其自然的提出问题,需要进一步学习来协调认知。在小学中段语文课堂中,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问题能力。教师通过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激发问题意识,调动学生提出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小英雄雨来》是一篇略读课文,整篇文章有六部分内容,都是围绕雨来这个人物的斗争事迹来描述的,大体记叙了在抗日战争时期,儿童雨来在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为了掩护交通员李大叔,和日本鬼子进行勇敢斗争的故事,对雨来身上的英雄气质进行歌颂。因此,在教学中我抓住雨来的斗争事迹,引导学生阅读每一部分,并加上小标题,通过体验文本,感受雨来机智勇敢、热爱祖国的英雄品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上课的时候,我创设“话说英雄”话题情境,让学生交流“心中的英雄是怎样的?”,引导学生沉浸其中,提炼课题问题:“到底作为一个英雄,他真正应该具备哪些品质?”、“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民族,英雄品质会不会发生变化呢?”利用交流讨论话题,紧扣“英雄”字眼,立足学生生活经验,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结合问题思考,继而辐射全文的主问题,引导学生想要阅讀课文找到答案,达到学生挑战问题、回答问题的目的。

交流讨论:“心中的英雄是怎样的?”

学生答案:勇敢的、爱国的、助人为乐的、见义勇为的、机智的、关心别人的等等……

学生的这些回答,都是对整篇课文很好的辐射,“英雄”字眼突出了整篇课文的教学重点,也为突破教学难点做好铺垫,通过情境体验,刺激学生阅读探索的欲望,想要更深刻的感受英雄的事迹、品质,享受精神洗礼,引领学生贴近文本,寻找答案。

2师生互动,强化问

在小学中段语文课堂中,需要师生共同参与互动,打破传统固化的语文课堂,可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同步训练学生的思维。尤其对小学生而言,在中段语文课堂中,实现教与学的互动,很好的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思维。在语文课堂中,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在与教师和谐相处的氛围中自由交互表达自己的观点,拓展学生思维能力,强化学生问题能力。在小学中段语文课堂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生平等互动,丰富课堂交流形式,下放课堂提问权利,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强化学生问题表达能力。

3丰富评价,提升问

小学中段的学生自我意识开始强烈,也开始学会自我评价和评价别人,评价能力逐渐发展起来,也开始在乎别人的评价,经常会对照评价反思自己。课堂教学中,教师基于这一特点,充分利用教学评价促进学生问题能力发展,尤其对提升学生问题质量有重要作用,在评价中不断总结反思,逐步提高问题质量。我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多以激励性、感悟性语言为主,让学生在朗读中发现问题,通过多读多思多悟,解决发现的问题。我最后用评价性语言,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评价总结,和学生一起分析解决问题,通过对学生的多元化评价优化学生的问题能力。

以小学中段的作文教学为例,要充分进行丰富的教学评价。写作是一门艺术,学生需要和写作进行深入对话,从写作评价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鼓励学生进行自评或互评,让学生阐述自己写作缘由,其他同学在认真倾听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问题,也可以针对同学的阐述说明提出相应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能力,也让学生更深入的思考自己的说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在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时候,可以从写作的关键符号和关键词句来提问,也可以从写作手法、标点符号、文章空白处等方面提出自己的质疑。

学生的问题是小学中段语文课堂的重要部分,直接影响语文教学效果,更是教师、学生、文本对话交流的重要纽带。基于核心素养在小学中段语文课堂的落地,对学生问题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综上所述,对小学中段语文课堂中学生问题能力的培养,我更看重教学实践中对细节、方法的思考和建议。在核心素养大教改环境中,学生问题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学生语言能力和思维意识的训练,需要注意教师对学生问题能力的积极引导和培养。在小学中段语文课堂教学中,基于语文学科和学生身心特点,通过创设情境,助推学生提问,师生互动,强化提问,丰富评价,提升提问来培养学生的问题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徐英,史亚利.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J].中国校外教育,2014(07):46.

[2]冯世学.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以问题意识促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7,33(04):76-78.

[3]李丽.浅谈小学语文课堂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8(01):49.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
国学经典融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对策探究
巧用应答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实效
让语文课堂步入自然自由新境界
浅谈游戏化教学提升低年级语文课堂实效的策略研究
追求快乐的语文课堂
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语文课堂生成资源运用例析
“表现性”语文课堂风景——建瓯市东峰中学课改观摩侧记
浅析语文教学中师生有效沟通的策略
正能量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探析
让语文课堂评价语绽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