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学应体现学科本质
2018-10-21黄晓刚
黄晓刚
摘要:高中生物的学习,不仅是对生物知识的认识,更注重的是对生物现象及生命特征等的分析、判断、思考与研究。学好高中生物知识,就必须思考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就必须懂得分析和研究其中的内在联系和本质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和审美意识,以及学生的辩证思维,这才是生物教学的本质所在。
关键词:生物教学;生命意识;审美意识;辩证思维
目前的生物学科教学大纲中,生物学科教育的社会需要尚未充分体现,主要原因是其能力目标、技能目标、德育目标等太过原则、笼统,而知识目标过分强调系统、严密。从中学生物教学具体情况而言,生物学科的教育目标应放在人与自然的开放系统中,从生物科学自身发展、生物科学对社会发展的巨大贡献,以及社会与自然和谐发展等角度,提出体现当代社会需要的生物学科教育的知识、能力、技能、德育等目标。而生物学科教育的个体需要来自于个体生存与发展的内在需求。这种内在需求对生物学科教材和教学方法,提出了挑战。只有当中学生物学科的教育诱发了学生对自然的好奇心,激发了探究的兴趣和欲望,习得了分析解决有关问题的能力,这种内在需求才是持久的,才能激发出无尽的学习力量。
一、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
生命意识是基于对生命的正确认识,感悟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善待生命,提高生命质量,实现生命价值的生命观。而生命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引导学生认识生命之珍贵,珍爱生命包括自己的他人的环境中的各种动植物的生命;尊重生命的个体差异,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感悟生命意义和价值,养成积极的生活態度,生活方式。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通俗地说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就是生物。什么是生物?这个看似基本而简单的问题,在生物学中却难以找到令人满意的答案。教科书上往往说“有生命的物体就是生物”,但这一说法并不能提供判断一个物体是不是生物的依据,因为它并未指出什么样的物体才是有生命的物体。何况有生命的东西并不一定称得上是生物,比如多细胞生物体内的一个细胞,实验室里培养了半个多世纪的海拉细胞,蜥蜴逃避敌害时自动断下来的尾巴,等等。换言之,生命体和生物体之间不能划等号。虽然用一句话给生物下定义有困难,但是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可以依据生物的基本特征来判断一个物体是不是生物,比如生物都有新陈代谢、生殖和发育、遗传和变异、应激性等。又如,学到杂交育种时,通过学生们通过课前对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信息的搜索,了解到:他从小立志报效国家,勤奋学习;西南农学院毕业后,以赤诚之心从事农业教育和杂交水稻研究;当他被“下乡”成为一名乡村教师时,并没有忘记他的理想,更是具有了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时,却仍然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继续播撒智慧。伟大科学家的这种坚定不移的追求,确实对学生起到了一定的感染力。
二、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生物以其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精妙绝伦为无机世界所无法比拟。大至蓝鲸,小至病毒,每一种生物从分子、细胞、组织、器官、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多个层次在形态、结构和功能等多方面,无不经大自然这一巨匠精雕细琢,每时每刻都透射着绚丽的光芒。通过生物教学活动使学生克服对生物学美的无视、无闻、无觉的美盲状态,逐步形成对生物学美的敏锐而充分的感知能力;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提高其审美的比较和分析能力,使学生初步学会区别真善美与假恶丑,识别生物学美的性质、类型、程度;另外,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和联想能力,以掌握生物学知识的形象性。如:《植物的主要类群》一章,各类植物的繁殖生长似乎没有什么美可言。但通过展示挂图,放幻灯,播放录像,指导阅读有关课外读物,使学生知道各类植物根据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的不同,他们的繁殖、生长也是不同的。藻类植物大都生活在水中,能进行光合作用;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因为受精过程离不开水,所以多数只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而种子植物因为受精过程脱离水的限制,所以已能生活在干旱的地方。面对生存及传宗接代,各类植物努力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最终由低等向高等一步步进化。这难道不是一种生命之美吗?罗丹有句名言:“美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三、挖掘生物相应来培养学生辩证思维
高中《生物》的教学内容异常丰富,几乎涉及生物科学所有分支学科的内容,既有宏观领域的生态学,又有微观领域的细胞学、分子生物学,还有揭示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的遗传学等,这些内容不但可以极大地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起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而且其中蕴含着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如生命的本质是物质的、生物与环境是统一的整体等等。在教学中要适时地、适当地、潜移默化地对学生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从而对学生进行科学世界观教育,以使学生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生命观。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并因此而引起了事物的运动和发展。自然界的变化,主要是由于自然界内部矛盾所引起的结果。植物和动物的单纯的增长,数量的发展,主要则是因为生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充满了矛盾,并由这些矛盾的存在和斗争推动了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其中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就是很重要的一对矛盾。这一对矛盾的存在和斗争,才是推动生物生长发育的主要动力。同样,在生物与自然界中,也充满了矛盾和矛盾斗争。例如,位于印度洋南部的克尔格伦岛,岛上经常刮大风,高大的树木完全不能生长,只有那些发生了矮小变异的植株才能生存,这一矛盾斗争的结果,最后使这个岛上出现了贴着地面蔓生的植物。
总之,高中生物课程作为一门自然科学领域的基础课程,在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使学生养成终身发展所需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应依据教学基本原理设计教学流程,结合实际采取合理的教学策略;根据学生的已有的知识和认知规律,创设学习任务和问题,使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地学习,提高教学设计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将生物核心素养教育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徐文珍,发展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的思考,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