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2018-10-21胡敏

科学导报·学术 2018年11期
关键词:语文教学教学改革小学语文

胡敏

摘 要: 小學教育阶段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科初步感性认识的阶段,这个阶段中需要从多个方面实施介入性教学。而语文教学中,也需要对先前教学方式进行反思,并提出进一步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语文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语文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2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236-1879(2018)11-0082-01

随着新课改的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学经历了不断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诸多一小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出卓有成效的教育创新,为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基于此,我们将梳理出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状况并回顾语文教学的具体策略。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创新思维

我们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教师的“话语霸权”,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要尽量减少对学生行为和思维的限制。让其有自由驰骋、自由表现的机会。同时,不要对学生的独特想法进行批评或挑剔,从而让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要把学生视为自立的人、发展的人、有潜力的人,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语文的乐趣,从而建立起树立学习的自信心。教学中,要大力提倡“六可以”:错了可以重答,不完整的可以补充,没想好的可以再想。不同意见的可以争论,不明白的问题町以提问。对教师的教法可以提意见。只有这样,学生才真正享有自主、自由的权利。实践证明,在民主式的辩论过程巾,学生思维的碰撞。引发了他们深入思考和创新欲望。媒体创新情境运用教学挂图或现代化教学手段结合生动形象的语言,创设一种生动感人的情境,能使学生为之所动,为之所感,产生共鸣,更好地进入新的教学情境。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要让学生带着一种高涨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在学习中意识和感受自己智慧的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

三年级学生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乐于交流,处在这个单元学习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经验,初步掌握了一些学习方法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但抽象思维还不是很强,这就更需要老师进一步的引导,关注每名学生的个性体验。

二、浮想联翩,声情并茂的读书方法

语文教学一开始从注重繁琐分析走向重视感悟,从注重繁重练习走向重视积累,从注重语言理解走向重视语言运用。感悟、积累和运用都离不开读书。读书的基本过程是感形入境一体情明理一出境悟文,也就是叶圣陶先生所说的“到文章中去走个来回”。由于学生的知识经验不同,读书过程中会充满个性色彩,极富创造性。有道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朱光潜先生也说过,一首好诗,可以是一幅“画境”,可以是一幕“戏景”。学生读书,展开想像的翅膀,浮想联翩,形象跌出。学牛的脑中之“形”是作者眼见之“物象”,是带着作者主观感受的“意象”,所以学生读书,教师要引导体情悟理,渐入佳境。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从小学语文课本中信手拈来一篇(产品说明书之类的说明文除外),都是形意情理的“混合物”。语文课堂是最易张扬学生个性的,也是最易激发创造性思维的。创造性思维有两个最重要的特征:批判性和发散性。所谓批判性,就是独立思考,不盲目从众:思考往往从怀疑开始,怀疑就是批判。

如《走马灯的奥秘》一文叙述的是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爷爷小时候的一个故事。 通过写少年茅以升对走马灯奥秘的探求,告诉我们:茅以升爷爷少年时代就很会观察,并且喜欢在观察中思考、探求科学真理。这篇课文语言平实,通俗易懂,条理清晰,按“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顺序记叙,一目了然,学生容易接受。我会让学生感悟描写茅以升“勇于探索”的语句: 根据汇报让学生板书茅以升勇于提问、勇于实践的词语:“问、取、吹、又提问、又拿、点燃。” 师小结:茅以升不仅会观察,还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更能实践验证。所以我们才感受到茅以升是一个怎样的人?(指板书: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根据学生学习的不同需求和兴趣,给学生以选择的空间;注重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人物优秀品质的同时,还引导其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领悟作者用词的准确,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达到积累语言,内化语言的目的。

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采取多种方法,进行创新教育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大量的创新的因素,这就需要教师的主动地挖掘,利用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因此,教师要不断地转变教育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法,创造条件,加强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的联系,创设轻松自由的教学环境,将课堂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主要阵地,具体来说,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利用课本中的创造性精神,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根深蒂固,学生就失去了创新精神与独立思考的能力,失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学生的个性、创造精神、创新意识都在无形中被消灭殆尽。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主动地培养学生的求异的创造性的思维,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不要对学生的学习提出统一的要求,不要强迫学生的得答案是一致,学生才会闪烁出创新精神的亮点。

2。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小学语文教材得主编认为,在语文的教学中,要尽量充满趣味性、要充满欢乐、充满活力,因此,教学活动要追求多元化与,传统的教学模式都过于刻版化与模式化,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不利于学生创新一时的培养,要彻底突破传统的“一张黑板一支笔,一个嘴巴讲到底”的情况,采取多种教学方法,使得教学活动彻底变革与创新。例如,在画面感较强的课文的学习中,要引导学生边读边画,在学习诗歌的时候,可以将之编织成歌曲,边唱边背,在学习情节较强的故事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在语文学习中,不管提高学生的读书、唱歌、表演能力,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深刻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语言能力、想象能力都被提高,引导学生注重学习,探究学习。

四、小结

总而言之,要落实好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还需要进行各方面的努力。在当今的教育体系下,究竟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仍是语文教学中面临的一个紧迫问题,任重道远作为工作在一线的教育工作者们。只有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够进一步落实并推进素质教育,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真正地在教育中落实创新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1] 孙俐华. 《可爱的西沙群岛》教学设计——小学语文s版第五册[J]. 新校园:理论版, 2010(12).

[2] 周洁, 上官启. 出教材 出理论 出人才——记上海S版小学语文教材编写组[J]. 上海教育, 1999(8)

猜你喜欢

语文教学教学改革小学语文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