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中年级作文导学案设计与应用的课例研究

2018-10-21辛艳春

小学生作文辅导·下旬刊 2018年11期
关键词:好习惯

辛艳春

【摘 要】 作文导学案的设计与应用有比较完善的理论基础,但在小学中年级作文教学中的尝试仍存在不少问题,这与小学生的思维模式、写作能力等有很大关系。因此,小学语文中年级作文导学案的设计与应用不仅要以理论为指导,更要结合实际,兼顾小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规律等。老师在导学案的应用中能引导学生成为作文教学参与的主体,并能在语文教学中积极地引导和培养小学生的写作习惯、写作思维等,使导学案的设计能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也使其应用能达到更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 作文导学案;规律和习惯;目标和主体;好习惯

小学中年级作文教学是小学生作文水平提升的关键,学生由原来的看图写话“作文”逐渐向真正意义上的作文过渡。这一阶段老师会发现很多问题,老师教的学生听不明白,学生的作文思路“散”“乱”,努力拼凑字数也达不到写作要求。一篇作文布置下去,好几个学生的作文都一样,存在着明显的抄袭痕迹。在这种现状下,研究小学中年级作文导学案的设计和应用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关键,通过对作文教学理论和实践的反思研究,能够有效拓展学生的写作思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一、作文導学案的设计与应用要兼顾导学案设计原则和学生学习规律

导学案的设计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在小学三四年级作文教学中,导学案的这种目的性往往很难发挥,因为学生的思维跟不上了。例如,让学生写“我的……”,很多学生觉得熟悉的、想写的人很多,就是不知道该怎么表达。老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怎样去写这个人的外貌,怎样通过动作、行为来表现这个人的性格特点等。然而作文写出来却让人大跌眼镜,学生描述的人物外貌千篇一律,几乎是一个版本,对人物性格等方面的描写也是东拉西扯。如一位同学写《我的好妈妈》,第一部分写妈妈是个家庭主妇,为自己和父亲做美味佳肴,关心自己的学习,会陪自己玩耍。第二部分写周末妈妈带自己出玩,遇见了几个小伙伴,然后小作者就把妈妈扔到了一边,写自己与小伙伴怎样愉快地玩耍等等。结尾了才想起妈妈,“我们玩得真开心,不知不觉天黑了。我和妈妈回到家,我还在想我的小伙伴,希望他们下次还会和我一起玩。”从此例中可以看出,学生的作文跑题严重,也从侧面反映了一个问题:老师的导学案设计得再完美,若不能结合学生的学习习惯进行应用,那也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

例如,“我的……”这篇作文的导学案,老师在设计过程中要思考学生会怎样理解这个作文题目,老师在教学中要怎样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主要特点。首先,要让学生体会到人物的独特之处,例如,一个学生谈到自己的爷爷像个老顽童,会和自己一起做游戏、吃小零食,这就是独特之处。其次,在作文教学中,老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通过描写自己爷爷的这些事迹,要表达一种什么思想?例如,表达小作者爷爷对孙子的关爱或表达爷爷的一颗童心等等。学生听后就知道怎样写,其他同学也能够以此为例寻找写作事例,让自己的作文更出色。总之,老师将作文教学案的设计、应用与学生的思维方式、学习习惯等联系起来,能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作文导学案要以目标为核心进行设计,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应用

学生是语文教学的主体,作文教学也不例外。在小学中年级作文教学中,要抓住作文教学目标设计导学案,要以学生为主体进行作文导学案的应用。

例如,“请为我喝彩”作文教学,导学案的设计应该包含三个部分:学习目标、学习过程和评讲。作文导学案的核心是“抓住一两件事例写出自己的爱好和品质”,在进行导学案设计的时候,一定要明确不同的爱好、品质在现实生活中的反映,例如“爱管闲事”与“正义感”,“爱劳动”与“助人为乐”等,让学生能够发现不同人身上的闪光点,再结合别人眼中的自己认真思考、分析自己身上的特点、品质中,有什么是值得喝彩的。老师在举例的时候不要将事例设定得太遥远,例如“孔融让梨”“程门立雪”等,或者举例当代名人事例,这会让学生觉得“人身上的闪光点”离自己很远。老师应该结合学生熟知的环境,以学生为主体列举事例,然后再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兴趣等引导学生发现同学、自己的优点,从而让学生自内心发出“喝彩”,这样的作文才有真情实感,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才能有更多的写作素材。学生通过与其他人讨论获得自我认知,明白自己“有什么值得喝彩”。在讨论中了解同学眼中的其他同学及自己,从而更多地发觉自身的优点,在作文教学中占据教学参与的主体地位,积极发言、积极思考,迅速形成自己的写作思路,并在与其他学生的探讨中完善自己的写作思路,写出更好的作文。这样的教学安排也能够让老师将作文课堂更多地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讨论、参悟作文的写作方法,使作文教学更有成效。

三、作文导学案设计与应用中培养学生写作的好习惯

小学中年级作文教学是学生学习写作的初级阶段,好的写作习惯的养成对于学生以后的写作水平影响巨大。例如,导学案的设计与应用要注重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能够在写作选材中找出特色。如,很多学生在写同学的时候,都喜欢写自己要抄作业,同学不给抄写,后来在同学的帮助下,自己获得了巨大的进步。或是同学要抄自己作业,自己不给抄,最后帮助同学进步。而有位同学的思路是这样:自己的好朋友学习不好,考试不及格会被家长揍、被老师批评,小作者就“好心”让好朋友抄自己的卷子,结果被朋友拒绝。看到这个立意,马上就让人眼前一亮。

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注重学生思维的拓展,而导学案的设计不一定会包含这些细节,老师在作文导学案的应用中就要建立灵活的思维模式,采用动态的导学案应用方式,结合实际启发、引导学生养成写作的好习惯。老师可以随机借助一些话题,引导和启发学生结合范文分析、讨论文章写作的优点等,从而使学生在作文教学参与中积极主动地思考,养成写作的良好习惯,逐渐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使其作文水平有质的提升。

综上所述,小学中年级语文作文导学案设计与应用要在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小学作文教学实际情况,全面考虑小学生的思维习惯和写作能力,并能结合教学经验逐渐创新、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案。利用不同的方法引导和启发学生领会写作的要领,使其逐渐掌握写作的各种要素及写作方式,进而有条不紊地提高写作能力,使其写出更优秀的作文。

【参考文献】

[1]卢宗起.小学语文作文指导教学反思己措施[J].学周刊,2018(05):130-131.

[2]胡丹红.基于鉴赏教学下的小学语文作文创新模式分析[J].小学生作文辅导,2017(03):7-8.

猜你喜欢

好习惯
家庭教育与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
“养成好习惯”贯穿学校教育始终的研究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好习惯
如何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例谈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好习惯”培养
有些“好习惯”伤健康
好习惯成就好人生教育初探
如何帮助低年级学生养成“五个好习惯”
儿童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