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典型 巧训练 提升言语表达能力
2018-10-21陈颖
陈颖
【摘 要】 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师抓住典型的例子,设计好训练的层次,才易于理解、易于模仿,学生写起来才能言之有物,有物有情,才能在运用语言的实践中提升表达能力。
【关键词】 典型;文本;训练;表达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因此,课文的教学不仅承担着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任务,同时也承担着培养学生表达运用能力的任务。但是,目前大部分老师的阅读教学仍是以“理解”为价值取向的——把读懂文本、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作为阅读教学的主要内容。那么,如何在阅读课上保证理解与运用并重?快速提升学生的表达运用能力呢?
个人认为理解与运用都应该在阅读教学中进行,都离不开课文语境,因此,关注文本的“典型”性,才是提升言语表达能力的捷径。何为文本“典型”性?即一篇文本在表达方式、表达手法等言语构成形式上不同于其他文本的地方,哪怕是同类文本之间相比也有不同之处,在阅读教学中充分显现其个性特征,别的课文都不明显的,只有这一课才具备的独特的课文,在教学价值上具有特殊性和代表性。
一、典型开头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珍珠鸟》这一课,文章第一二句為:“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这么别致的开头,这样开门见山的写法,整个小学阶段就出现这一例。如果没有抓住这一典型进行仿写训练,以后再也没有这样的机会了。作家冰心也曾赞美过冯骥才这篇文章的开头:“这真是一篇叙事抒情的好文章,‘头起得‘ 带劲,这‘劲中有无限的喜乐;‘收得有‘味,这‘味中有深澈的哲理。”所以,这一课学习一结束,我马上出示:“真好!___________。”以此句式作为言语表达生长点,训练学生写作。于是学生写出了:“真好!我在期中考试中获得了第一名。”“真好!妈妈今天给我买了个蛋糕。”……内容丰富多彩,基本没有雷同。可见,一个典型的开头,也可以打开学生的写作思路。
二、典型段落
三年级初学写作,主要是进行段的训练,语言训练点落实好,才有可能为以后的作文能力打好基础。总分式构段方式是中年级极具代表性的训练点。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五课《北大荒的秋天》首先安排了关于中心句和总分构段方式的认知,这就是这一课具备的“典型性”。在第十四课《东方之珠》进一步安排仿写,课文中的第二、三、四、五几个小节,全部是总分结构的段落,这也是抓住“典型”性的段落训练的契机,在这一课就可以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进行言语训练,专门训练总分的构段方式。
如:“放学时,学校门口热闹非凡。_________________”。再如:“课间活动真是丰富多彩。有的______。有的_____________。有的___________。”
三、典型对话
四年级下册《第一朵杏花》这一课,课文中的对话描写非常具有典型性。这一课中对话描写有的带提示语,有的没带。所以,为了让孩子们了解没有提示语照样可以还原出人物的神态、表情、心情,我设计了一个填空,给8~14小节对话加提示语:
这一天,竺爷爷正在书房里看书,忽然听见窗外一个小孩子的声音:“竺爷爷!竺爷爷!”
是谁喊得这么急?他赶忙走出书房,一看,就是前院的那个孩子。
﹙竺爷爷奇怪地问:﹚“什么事情啊?”
﹙小孩高兴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
﹙竺爷爷激动地问:﹚“什么时候?”
﹙小孩自豪地说:﹚“刚才。”
﹙竺爷爷半信半疑地问:﹚“是第一朵吗?”
﹙小孩肯定地说:﹚“是。”
说其典型,是因为——首先,这一课中人物对话占了很多篇幅,如第2至5自然段、第9至15自然段都是竺可桢爷爷和小孩子的对话描写。其次,第2至5自然段对话有提示语,而第9至15自然段没有提示语。就是这里可以训练学生的想象和联想,对课文进行补白。抓住课文语境,由扶到放,细读仿说,再在这个基础上仿写几段这样的对话,很快就能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理想境界。
四、典型排比
要论排比,最为典型的当数《安塞腰鼓》一课。这课的排比出现的次数多,形式多样。有句子中间的排比,有句与句的排比,还有段与段之间的排比。可以抓住这些典型特征,为学生搭个梯子,进行言语表达训练。特别是课文的第六自然段,最有特点,比喻和排比的运用,把场面描写刻画得淋漓尽致,大气磅礴。
原文如下:“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我在课堂上是这样做的,给句式进行仿写训练,把比喻和排比的句式练习到位,再尝试描写整个场面。
如:“运动场上的运动员,_______一样,是___________;_______一样,是___________;_______一样,是_________;_______一样,是___________。”
有了这个抓手,学生写出了:“斗牛一样,是矫健的身姿;雨滴一样,是流下的汗水;虎啸一样,是冲刺时爆发的呐喊;流星一样,是他们奔跑的步伐。”“闪电一样,是激情的速度;雨水一样,是他们在运动场上的汗水;虎啸一样,是冲过终点时的呐喊;斗牛一样,是奔跑时的热情。”真是精彩不断,大多数学生很容易就写了出来。
小学阶段,这样的典型性文本很多,只要老师有发现的眼睛,就能抓住契机,提升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
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师抓住典型的例子,设计好训练的层次,才易于理解、易于模仿,学生写起来才能言之有物,有物有情,才能在运用语言的实践中提升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吴忠豪.从“教课文”到“教语文”[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