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关于“惩罚”艺术的探究

2018-10-21孙龙

小学生作文辅导·下旬刊 2018年11期
关键词:惩罚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孙龙

【摘 要】 为了达到教育的目的,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会使用不同的有利于学生进步成长的方法,曾任职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的孙晓云老师就说过:教育本就是十八般武艺,表扬、批评、奖励、惩罚,什么都应该有。惩罚作为一种教育方法,与表扬、奖励一样,目的都是为了激发学生的潜力,以帮助学生能更好地学习。惩罚是教师为了达到一定程度的教学效果而需要使用的手段,那么,要如何在确保学生身心健康的前提下,切实地通过“惩罚”来引导学生的发展、规范学生的行为呢?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将根据自己多年来的教学经验,简略地谈一谈自己在这方面的一些见解和建议。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惩罚方法;艺术探究

首先,我们要理解,惩罚不代表体罚,它不是挖苦、嘲弄、讽刺,它是以育人为目的的,是不能伤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是学生乐于接受的,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它是一种挫折艺术和方法艺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惩罚”,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把握好尺度,在适当的时候,教师采用的某种教学措施或教学手段,这是一种智慧的和理性的艺术。更为重要的是,小学阶段是小学生行为养成的一个重要阶段,同时,小学生的自制力较差,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惩罚”的艺术显得尤为重要,惩罚不仅是教师的一种权利,更是教师的义务,“惩罚”作为一种特殊的教学方法,能促进学生更好、更快、更加规范地学习。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正确、及时、有效地使用“惩罚”,使“惩罚”发挥出自己独特的教育作用呢?下面,我将从以下几点谈一谈自己的一些见解。

一、纠正不良行为,发挥惩罚的必要性

在时代的浸染下,现阶段的小学生也拥有着这个时代赋予他们的独有的特点,比较自我,有自己独立的意识,自控能力较差,这样就会产生一些不良的行为,例如:撒谎、打架、随意、懒惰等一些不好的行为或习惯,因此教师就必须要纠正这些不良的行为,发挥惩罚的必要性。

同时,教师还需要强调的是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是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并且反复强调的,当教师要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使用“惩罚”艺术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就应该将学生放在主体位置上,尊重理解并善待学生,用智慧与理智的方法引导学生往正确的方向发展。

现阶段的小学生的自主平等的意识特别强,因此,教师需要将学生放在平等的位置上,智慧与情感并用地使用“惩罚”艺术,如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对于迟到的学生,教师可以在课间充分予以他们解释的时间,对不同原因的迟到采取不同的解决办法。例如,教师可以在同学们学习了《培养良好的习惯》这一节课之后,给同学们布置一篇小作文,让同学们在文中谈谈自己平时有哪些不好的习惯,并提出以后该如何改正,以此来加强学生的纪律意识,培养良好的行为。

教师还可让犯错的同学轮流担任值日班长以示“惩罚”,这样的“惩罚”不仅能促使学生改正不良的行为,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能力,培养责任心和集体荣誉感。

二、惩罚力度适中,讲究惩罚的原则性

每个学生都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个体,并且一直处于不断地发展之中,士别三日也当刮目相看,我们不能以过去的眼光看待学生,要以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犯错是在所难免的,教师的“惩罚”也应该把握好力度,并且要坚守惩罚应该有的原则。

首先,惩罚应该具有及时性的原则。在教师发现问题之后,应该第一时间采取办法对学生的不良行为予以纠正,例如,在小學语文课堂教学中,常常会出现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开小差,甚至是课堂内说小话、交头接耳等情况,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就应该及时用“惩罚”艺术加以制止,如可以以当时上课的课文为例,进行“课文阅读接力”的小活动,让那些讲话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参与其中,并由其他的学生发言评价这些学生发言的内容,让他们在无形中意识到老师是对他们的行为了如指掌的,得到了老师的关注,也能激励他们提醒自己要集中精力学习。

其次,惩罚还应具有针对性,比如针对学生在课堂上交头接耳的“惩罚”,不仅是在课堂上及时制止就结束了,课后,老师还应该向学生单独明示,以敲响警钟,对学生起到一个警示的作用,让学生知道为何他们为何受罚。

另外,惩罚还应该有后续性,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信任学生能够发现自己的问题,反思自己的问题,并且能加以改正,但也应该关注学生在受罚后的情绪和行为,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促使他们能以积极的态度去学习。

三、精心设计惩罚,杜绝惩罚的随意性

正如孙晓云老师所说,惩罚与奖励、表扬一样,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教学方法,作为一种方法手段,它们都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学生为主体,目的都是为了学生能养成更好的行为习惯。教师应该学会灵活地运用“惩罚”艺术,对“惩罚”进行精心的设计,不能让学生觉得老师是对学生进行刁难,应该让学生乐于接受,并且能从中得到一些于学习、人生有益的东西。

教师通过多样化的方式,选择学生可以接受的方法,让学生能够进一步认识自己、完善自己。例如,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诚实与信任》一课时,对于部分学生为了逃避惩罚而撒谎的行为,教师可让这位同学起来讲述课文的内容,并列举出一些著名人物小时候诚实守信的故事,这样的效果比直接申饬责备学生的不良行为要有效得多,使用婉转的“惩罚”可以让学生反思自己的错误,也不会伤害学生的心灵和自尊心,并通过榜样的作用来引导其养成良好的行为,达到小“惩”大戒的效果。

总而言之,惩罚既是一种教育方法,更应该上升到一种艺术层面。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等资源,因材施教,擅长“惩罚”的艺术,始终坚持惩罚的必要性,坚守惩罚的原则性,避免惩罚的随意性,这样才能使惩罚成为一种教学艺术,真正地融入日常的教学中来,以辅助学生能向好的方向发展,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刘丽君.教育惩罚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

[2]蒋鹏飞.对当前中小学生实施鼓励教育和惩罚教育的边界问题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3]姚琳.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教育中的合理惩罚问题研究[D].渤海大学,2014.

[4]幺文.小学教育中教育惩罚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猜你喜欢

惩罚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航空信带来的惩罚
Jokes笑话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真正的惩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