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
2018-10-21田小红
田小红
摘 要: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课堂教学除了要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基础性知识以外,更加需要强调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对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对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培养需要教师从课堂教学中的方方面面着手,在进行实践的过程中,不断的创新教学的模式的同时,引入现代教学理念,帮助学生认识到学习习惯的培养的重要性,除此以外,教师还应该主动的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通过拉近师生关系,教师就能够更好的引导学生和帮助学生,这样课堂教学的质量就会更加的令人满意。
关键词:初中数学 学习习惯 培养方法 尝试建议
现代初中数学教学必须要重视对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因为学习习惯的培养可以帮助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好的去引导学生,同时学习习惯的培养可以帮助学生为之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学习习惯的培养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形成的,教师和学生应该认识到,学习习惯的培养是循序渐进的,教师应该多引导学生,让学生在不断的提升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应该通过潜移默化的宣传引导,提升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的质量。
一、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更好的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通过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的培养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实现的,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需要教师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在形成的这个过程中,如果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比较紧张的话,学生就会抵触教师的教学,甚至会对教师的要求,故意反向行之。教师应以训练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中,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其次,班集体能集思广益,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在班集体中,取长补短。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搞好合作教学,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设计集体讨论、查缺互补、分组操作等内容,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特别是一些不易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班集体中开展讨论,这是营造创新环境发扬教学民主环境的表现在班集体中。学生在轻松环境下,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学生敢于发表独立的见解,或修正他人的想法,或将几个想法组合为一个更佳的想法,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集体创新能力。值得注意的是,任何合作,都不要让有的学生处于明显的从属地位,都是应细心把握,责任确定到每个学生,最大限度调动学生潜能。
二、“做”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数学知识的理解赖于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加深。这里我强调的“做”不单单是指学生要在课堂内勤于做老师给定的练习,以及课后完成家庭作业,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多做多练,而是指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在设置教学过程中,可以多利用教材提供的现有资源,创设有趣情境,加入猜想,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充分调动学生的应用意识,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并学会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掌握课本知识,并且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知识有着严密的逻辑性与高度的抽象性,许多抽象的数学知识都是基于一定的情境而构建与发展的,围绕教学目标,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多创设自然界与社会中的自然现象使学生产生好奇心、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操作活动的情境,满足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要求。如:因为“数怎么不够用了”?学习了小于0的数──负数;通过“有趣的七巧板”,了解了平行线和垂直线;“去括号”这一节课的学习,就是从探讨“小明是怎样计算火柴的根数的?”的问题开始,通过学生的操作、观察、思考、表述、交流、比较,归纳出“去括号”的法则,有成效地学到了“去括号”的知识等等。学生在探索问题的活动过程中,要提取、分析、整理相关信息,亲历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对知识的概括来自个人的深层理解,这样的知识由于融入了个体特定数学活动场景中的特定心理体验,对数学学习者本人而言是鲜活的、有生气的,是能够灵活加以迁移的,而不再是呆板、惰性或很难迁移到复杂的实际问题情境中。
数学教学方法的核心是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的“再创造”。罗杰斯认为:“人天生就有寻求真理、探索秘密、创造的欲望,自我主动学习潜能,学习过程就是这种潜能自主发挥的过程,在合适的条件下,个人所具有的学习、发现、丰富知识与经验的潜能和欲望是能够释放出来的”。由于每个学生的“数学现实”不同,自然“再创造”的过程也有差异,每个学生采用的是不同的方式方法,经历的也是不同的尝试、困惑、坎坷,获得的是不同的发现,学到数学知识、方法,学会寻求“做事”的一般规律,“画出了各自独特的思维轨迹”。
三、注意做好“反思”
我国最早的教育著作《学记》中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任何一个学生,不论其学习能力起点如何,都有必要通过多种途径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在当前风风火火的课改实验中,如何真实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和能力,构建起师生互动的反思模式是初中数学教学反思的核心,这也是我们教师应重点反思的地方。我要求学生准备了错题本,有三个用处,一个是摘录易错,常错的题。二是摘抄今日知识点,第三个是学习方法查漏补缺。有一个要求,及时。易错题的摘录能有效防止类似错误的重犯,并且使学生意识到自己思维方式上的缺陷,这是数学教学上屡试不鲜的好方法。我们在上课、评卷、答疑时,我们自以为讲清楚明白了,学生受到了一定的启发,但后来发现,自己的讲解并没有很好的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只是一味的想要他们按照某个固定的程序去解决某一类问题,学生当时也许明白了,但是没有理解问题的本质性东西,所以摘录本节课的知识点有助于他们知识重组,抓住重点。
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陈燕.驾驭良习驶向成功——浅谈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J].考试与评价,2013(3).
[2]陈虹陶.浅谈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J].都市家教月刊,2013(6):109-110.